燕国合纵(1 / 1)

送走苏秦,赵王何立即召来在赵国邯郸诸侯馆驿的使臣,将齐国欲联合诸侯一起伐秦的主张说了出来。

韩、魏两国跟着齐国打过楚国,又揍过秦国,壮大了疆域和国力。伊阙一战,韩魏受损严重,为求自保,只能割地。如今,齐国牵头,西进灭秦,韩、魏两国立即响应号召。

燕国与秦国是姻亲,燕王职是秦惠文王之孙。伐秦不是很积极,也没有拒绝参加。

楚国遭受秦国打击,连楚怀王都客死咸阳。这两国恩怨颇深,应该死战到底。然,楚王熊横没有复仇之心,当年齐韩魏三国伐秦,楚国没有参加,这次也没表明态度。

伐秦,齐、赵、韩、魏达成共识,燕国态度不明,楚国保持中立。各国使者,纷纷回国,向各自的国君,传达并做好伐秦的准备。

魏国魏文、武二侯,定都安邑,独霸诸侯。魏惠王向东扩张,定都大梁。魏惠王时代,屈辱和荣耀共存,见证了魏国的鼎盛,也目睹了魏国的衰败。魏襄王继位之初,也想复兴先辈独霸的伟业。可惜,他的万丈雄心被诸侯击碎。后半生,与赵韩交好,联合韩齐南下败楚,攻占大片疆域。又联合韩齐西进伐秦,攻破函谷关。

魏襄王虽没有建立丰功伟业,国力也在他的努力下,不断复兴,也算中兴之主。此时的魏王,是魏襄王之子公子遫,也是魏国第五代国君。于公元前296年继位。

魏王遫继位,很悲剧,年年挨打。

第一年,败,丢了襄城。

第二年,再败,丢城。

第三年,惨败,伊阙之战,韩魏二十四万联军被灭。

此战之后,魏国国力大衰,也让魏王遫丧失抗秦的实力。魏国不敢找秦国麻烦,秦国也会找魏国的麻烦。魏王遫六年,秦国举兵伐魏。魏王遫输得很惨,只能割地求和,割让河东四百里。

七年,秦国来攻,魏国又丢了六十一城。

对于魏王遫而言,他这个王,太过屈辱,不是被秦打,就是割地。为了交好赵国,不仅割城给赵王,还送城给赵国的权臣李兑。

诸侯伐秦,他积极响应号召,既是为国事,也是为自己雪耻。当魏使魏叔离开邯郸回到大梁,将诸侯伐秦的事说了出来。魏王喜极而泣,仰天道:“这一天,寡人终于等到了。”

魏王遫在国内下达命令,加紧备战,响应诸侯,共同伐秦。秦国施加给他的耻辱,他要加倍拿回来。

韩国第一代国君韩景侯建国,定都阳翟。历经韩烈侯、韩文侯,及至韩哀侯,韩国雄起了一把,灭掉春秋小霸王之称的郑国。韩国向东扩张,迁都郑,更名为新郑。韩昭侯以申不害变法,国力大增。可惜,他运气不好,遇到了独霸的魏国,被打得险些亡国。及至韩宣惠王、韩襄王父子二人,国力才有所恢复。

韩襄王时代,合纵诸侯,先跟着齐魏伐楚,攻占了楚国大片疆域。又跟着齐魏伐秦,攻破函谷关。可惜,上天没有给韩襄王太多时间。韩襄王去世,诸侯干涉韩国内政,公子咎与身在楚国的质子公子虮虱,引发王位争夺战。公子咎获胜,继承王位,成为韩国第三代王。

韩王咎在位,秦国攻魏,赵国陷入内政风波,齐国注意力在宋国,楚国无心中原,他的日子还好过。韩王咎三年,秦国想要东进,韩国联合周、魏两国在伊阙阻截,落得大败,主将公孙喜被俘,其国力直线下滑。韩王咎从抗秦,转变成侍秦。

韩王咎五年,秦攻占韩国战略要地宛。

韩王咎六年,韩国无力抗秦,被迫割让武遂两百里疆域。

当韩使公孙尚从邯郸回到新郑,将诸侯结盟,共同伐秦。韩王咎立马转变态度,加入诸侯,伐秦雪耻。

燕国立国七百多年,一直都是默默无闻。戎敌之乱,差点亡国,幸亏姜齐千里救燕,得以延续国祚。燕易王时,燕国合纵称王,开始染指中原。燕王哙禅国,被天下诸侯嘲讽,进而引发了三年的权臣子之之乱,三年的田齐亡燕之祸。

赵武灵王做通韩宣惠王的思想工作,释放在韩为质的公子职,并护送其回国。此时的燕王,叫燕王职,于公元前311年继位。

面对燕国残破不堪,燕王职励精图治,以千金买骨,招纳天下人才,复兴国力。剧辛从赵国来,谋士邹衍从齐国来,屈庸从卫国来,乐毅从魏国来,苏代从雒邑来。

燕王职以郭隗为师,内以乐毅、剧辛变法改革图强,外以苏秦等搅乱齐国。经过十几年休养生息,燕国国力复苏,燕王职想找齐国报亡国之仇。权地一战,燕国惨败,彻底打醒了燕王职。以弱燕伐强齐,这需要更多的时间。从这以后,燕王职对外交好赵国、向齐示弱,对内加紧改革。

当齐国第一伐宋,燕国无条件派军支援,还主动提供粮草。当齐国第二次伐宋,齐国斩杀燕国大将,燕王职卧薪尝胆,选择忍。当燕使秦麝从赵国邯郸回到燕国蓟城,将诸侯伐秦的事告诉燕王职。燕王职面临两个选择,要么合纵诸侯,要么关起门来发展。

秦国和燕国不仅是姻亲,还是盟友。虽然,燕王职得到赵国的帮助,与赵国较好。但,大争之世,没有永恒的朋友。燕王职复国,也得到秦国帮助。所以,秦国需要燕国,牵制赵、齐。燕国也需要秦国牵制赵、齐。

燕王职合纵,就会背弃秦国,少一个盟友。燕王职不参与,就会得罪中原诸侯。一旦,诸侯灭了秦国,齐、赵就会找燕国的麻烦。

合纵,不行。不合纵,也不行。

燕王职面对这个难题,头疼得很厉害,召集朝臣商议。

“诸位,秦国称帝,惹怒天下诸侯。齐、赵两国号召诸侯伐秦,我国应该如何。”燕王职端坐在王座上,目视大臣,开门见山的问。

亲齐、亲赵的大臣,一致主张,加入诸侯伐秦,提高燕国的存在感。也有的大臣,认为燕国太弱,应该关起门来发展。还有的大臣,保持沉默。

商议半日,没有得到统一的答案。燕王职解散了朝会,只留近臣商议。

“诸位,寡人的志向,你们知晓。诸侯伐秦,寡人应该如何。”燕王职见四周都是心腹,没有隐瞒,“寡人加入合纵,就会失去秦国这位盟友。寡人不加入,就会得罪诸侯。诸位,这个选择,很难啊!”

一位老人率先道:“王上不用忧虑,圣贤说得好,两难择其对自己有利。老臣觉得,应该加入诸侯合纵。一来,能够交好诸侯。二来,还能检验一下自己的实力。三来,可以扩大我国的影响力。”

“不可。”一人坚决的反对,“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做好对内改革,发展实力。对外,我们应该隐藏实力,不能张扬。”

“剧辛,你身为赵人,没有资格讨论有关燕国的国政。”那位老臣被怼,怒气冲冲。

“我为燕王效力,负责改革内政,如何不能谈论国政。”面对老臣的指责,剧辛反而很平静。

“秦国和诸侯,总要舍弃一个,聪明人都知道选择诸侯。”另一名老臣插话。

“诸侯合纵伐秦,看似声势浩大。只要秦国受得住函谷关,诸侯就不能西进。当年的五国不能灭秦,现在的诸侯就能亡秦!”

“你…”其他朝臣想说,却不知道如何反驳。

“诸侯,我们不能得罪。秦国,我们也要加固同盟。”剧辛面向燕王职,“王上,燕国国力增长,这是有目共睹。但,燕国和诸侯还有很大的差距。燕国应该韬光养晦,不应该出头。”

“唉。”燕王职闻言,点了点头,同时又露出了疑色。他不想失去秦国这个盟友,又不想得罪诸侯。

“王上,臣有一计。”剧辛看出了燕王职的难处。

“先生可有应对之策教我?”燕王职正为这件事头疼,却听见对方有办法,顿时,神色多了一点喜色。

“我们既要响应诸侯的号召,同时也不能伤了秦燕两国的感情。”

“痴人妄想?”老臣冷哼一声,出言挤兑。

“想法是好,如何实践。”

“年轻人!就是年轻啊!”

“寡人有些听不懂先生之意。”燕王职知道剧辛不肯名言,是因为眼前这些大臣,“你们都是寡人的肱骨之臣,对治国政见有冲突,这是常有的事。今日谈国政,先生不要有什么顾虑,尽可畅所欲言。”

“臣认为,诸侯号召伐秦,我们不仅要响应,还要积极出兵。只不过,我们以国力衰弱,只是象征性出兵,且以弱旅。”剧辛不想和老臣打交道是因为这些人没有选择和气节。他们不仅思想保守,还追求个人利益最大话。然而,燕王职说话了,他也不好说什么。

“弱旅?出兵?”燕王职越听越糊涂。既然出兵,就失去了秦国这位盟友。弱旅出战,岂不是让诸侯耻笑。

一老臣摇头说,“我们以弱旅出兵,诸侯见了,就会嘲讽燕国。这丢脸,可丢大了。”

“我们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剧辛续道,“诸侯轻视我们,就不会敌对燕国。燕国弱,就不会与秦国正面交锋。燕国伐秦,旅途遥远。我们未到,说不定胜负已分。”

“嗯,有理。”燕王职又道,“就是多了点耻辱。”

“王上,知耻而后勇。”剧辛送出七个字。

“好。寡人,就多受点耻辱。”燕王职忍辱负重这么多年,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知耻后勇,“传令下去,燕国出兵三万,加入诸侯伐秦。”

最新小说: 屯兵百万,女帝带娃找上门 春天的抵抗 再世潘金莲 大韩之忠心靠山王 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 大秦九皇子:冷艳女将军总想和离 坑王小传 万历新明 顶流的病美人姐姐 汉家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