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杨元忠的汇报(1 / 1)

这话一出,柳功业、边和璧、曾玉堂、崔利等重臣终于意识到不对劲了。

原本的方毅明是个胆小怕事的人,担任大理寺卿后也是兢兢业业、谨小慎微,即便遇到冤假错案也宁愿和稀泥,从不敢轻易做出决断。

但此刻他却像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一样,竟敢在李皇叔被杀一案上与李炎硬刚!

这让众臣不禁感到疑惑,难道方毅明真的想青史留名?还是另有隐情?

李炎被方毅明的话气得神色铁青,却又无可奈何,因为若杀了死谏的臣子,他李炎必定在史书上遗臭万年。

可身为大夏朝皇帝,李炎何时受过如此屈辱?

就在他犹豫要不要找个借口,将方毅明罢官流放之时,一名内侍太监突然匆忙走进,躬身禀报。

“启禀陛下,杨总管有急事求见!”

李炎深吸口气,努力平复住情绪,“让他进来。”

“奴婢遵旨!”

很快,杨元忠踏入御书房,躬身拜见,“奴婢拜见陛下!”

“平身。”李炎沉声开口,“杨元忠,你火急火燎地来见朕,有何要事?”

杨元忠躬身回答,“陛下,今日林远利用司礼监大牢中施展妙计,成功策反了一批叛军中一名士兵,此人不仅供出了自己的姓名、籍贯和履历,还愿意出面作证,帮助朝廷指证哪位藩王图谋造反!”

这话一出,满堂皆惊。

尤其是方毅明,一想到藩王造反,吓得双腿发软,差点摔倒在地。

毕竟他刚才还在说近年来各藩王野心膨胀,屡有打着清君侧的幌子,妄图谋朝篡位。

结果现在倒好,真有藩王要造反了!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一旦被牵连上丝毫,那可是掉脑袋的大罪啊!

不过李炎此时的注意力已经不在方毅明身上了,“杨元忠,速速禀报,究竟是哪个藩王在阴谋造反?!”

“陛下,是明王李兴!”杨元忠神情肃穆地回答,“据斥候细作王朝所言,他乃是明王李兴麾下的先锋,此次秘密潜入京城,就是为了给明王李兴谋反打探消息!”

李炎听到这话,瞳孔猛然收缩!

柳功业、边和璧、曾玉堂等大臣也纷纷倒吸一口凉气。

三年前,明王李兴谋反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甚至多次与李炎发生冲突。

若非李炎一直隐忍不发,恐怕李兴早就被幽禁在京城了!

没想到李兴不仅未放弃对皇位的觊觎,甚至化整为零,秘密将明州的兵力潜入京城!

幸好林远提前预判了李兴的谋划,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啊!

这时,李炎深吸口气,“杨元忠,你可有核实王朝的身份?”

杨元忠入仕回答,“回禀陛下,奴婢已经核实过王朝的身份,他确实是明州人士,五年前就加入了明州军!”

听到这话,李炎沉默片刻,扫视众臣,“诸位爱卿,你们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理?”

“陛下,既然有潜入京城的叛军士卒供出了明王李兴的谋反计划,那么李兴谋反之心已经昭然若揭!”

柳功业第一个站出来表态,“微臣建议皇城禁军以及戍京禁军各营必须加强防备,待明王的仪仗队伍抵达京城后,立即将李兴拿下以谋反罪论处!”

“宁国公侯此言差矣!”边和璧站出来反驳,“仅凭王朝的供词并不足以坐实明王谋反的罪名,况且司礼监目前只擒获了百余名叛军士卒,这些士卒根本无法在京城掀起叛乱,更别提密谋造反了!”

“既然这批士卒潜入京城是为了造反,那么朝廷为何不借此机会以明王谋反的罪名将其铲除呢?”

“启禀陛下,边仆射此言不妥!”曾玉堂也站出来表态,“众所周知,明州兵马足有数万之众,虽然司礼监在京城查获了百余名叛军,但李兴完全有可能将明州兵马化整为零,分批潜入京城!”

“这些潜藏的兵马隐蔽性极高,完全可以掩人耳目,在京城静待时机,边仆射敢担保明州兵马没有潜藏在京城之中吗?”

边和璧顿时语塞,不知说什么好,毕竟谁也不敢为明州兵马担保!

而且京城周围城镇遍布,乡野纵横,区域宽广,若想隐藏数万明州兵马,简直易如反掌!

无奈之下,边和璧暗骂一声,强行辩解,“曾尚书的说法太过简单粗暴,若是按照你的说法来处理此事,那就让曾尚书把潜藏在暗处的明州兵马找出来吧!”

曾玉堂没有理会,冲李炎躬身一礼,“陛下,老臣认为无论明王李兴是否谋反,都得要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李兴是清白的,还是真要谋反,不能只听一面之词!”

“更何况这个所谓的王朝,还只是一个士卒,而且还是明州军,此等身份地位的人,很容易被有心之人蛊惑利用,做出不明智的举动。”

听到这话,李炎不着痕迹的点了点头,虽然他掌握生杀大权,想杀谁就杀谁,但杀藩王需要铁证如山的证据才行。

即使藩王有谋反之心,可只要没有付诸行动或者暴露出谋反的迹象,李炎就不能轻易对藩王治罪,这是大夏朝太祖立下的规矩!

如果李炎仅凭个人臆测就除掉不顺从的藩王,必然会引发其他藩王的警惕和反弹,继而团结起来对抗朝廷!

想到这里,李炎缓缓开口,“边爱卿言之有理,曾爱卿也言之有理,总之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朕不能贸然对李兴采取行动,以免寒了其他藩王的心!”

边和璧送了口气,连忙躬身弯腰一拜,“陛下英明!”

李炎这时话锋一转,“虽然探子王朝的供词不能作为直接证据,但为了大夏朝江山的稳固,朝廷必须对李兴谋反的可能性保持警惕!”

“宁国公听旨,朕封你为辅国公,统领皇城五路禁卫军及京城十三衙门的兵马,即刻开始加强京城的巡防工作,若遇突发事件,可先斩后奏!”

柳功业心神一振,连忙躬身领旨。

“微臣遵旨!”

而此刻边和璧等人则纷纷露出艳羡的目光,毕竟李炎恩赐的先斩后奏之权可是莫大的权利!

最新小说: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美利坚胜者为王 谍海孤雁 贵女景昭 人在洪武,朝九晚五 烽火晋察冀 超时空史记 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