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书院 > 玄幻魔法 > 舍弟诸葛亮 > 第422章 刘琦:袁谭你一个姓袁的,凭什么喊玄德公叔父?

第422章 刘琦:袁谭你一个姓袁的,凭什么喊玄德公叔父?(1 / 1)

随着曹军被关羽一波突然的反攻所敲打、不得不放弃继续对沛郡的骚扰性进攻。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刘璋的使者张松,也跟孙邵一起,来到了沛县。

随着张松的到来,以及来得更早的刘琦、伊籍,诸葛瑾为刘备筹划的这次会盟大典,也终于可以顺利进行。

不得不说,时机那是选得相当好。

张松等人在行程的最后两天、在从彭城到沛县的路上。就听到前方不断有传递紧急军情的使者往回赶,通报着关将军带着高顺、张辽痛打乐进、在鲁国境内追击曹军的捷报。

这种氛围,让原本还心存考察之念的张松,愈发坚定了决心,暗忖刘备果然是值得投效的雄主。

人家可不仅仅是靠着“曹操主力在河北时,趁虚偷袭才拿下三个半郡”的存在,而是实打实做到了“哪怕曹军主力回师、曹操亲自来梁、谯之间坐镇,刘备军依然能正面击退一次曹操,取得一些小胜”。

虽然没有占领新的地皮,高顺张辽小胜后见好就收,迁了薛县邹县两个县的百姓就撤了,但这场战役的宣传象征意义依然足够强——

自古也没规定战争一定要占领敌方地盘,才有宣传价值的。后世多少自卫反击战,都是打疼敌军后,快速收兵,防止陷入泥潭,就算没占地,一样可以鼓舞人心。

见识完这一切,张松心中不由想道:“本以为这天下大乱至此,将来就是兵强马壮者说了算。没想到汉室还有可能以这种方式再兴。

当年在蜀中,听说建安元年时诸葛瑾单骑入许都,被天子召对高祖、项羽之事,论汉之德运,在于为义帝报仇、复安天下。

秦虽无道,然秦终究混一了天下。为了诛无道而让天下由治入乱,终究是一层失德。高皇帝却是在天下已乱之后才出手,并非首乱天下者,他只想让天下由乱入治,又有为义帝报仇之功,秦楚之德汇集一身,首倡必谴、殿兴有福,终有四百年天下。

如今刘玄德同样不曾首乱天下,平生只以诛乱为务,在天子为贼所挟之前,不曾出于私欲攻伐诸侯、扩大地盘。天子被挟前,征伐出于天子。天子被挟后,征伐出于讨逆。

如此有德,又有宏略魄力,文武相济,有诸葛、关张赵辅佐,岂非天命所归!汉室可兴,而今上一脉不可复兴,岂不是正应在玄德公身上!

诸葛瑾、诸葛亮皆知天命之人,如此智士却早早就投奔玄德公,必是因为他们窥破了天机。我等末学后进,如今还没能彻底算明白这些账,只算了些皮毛,还不如直接抄了诸葛兄弟的答案,那才是青史留名的机会!”

张松通过这些天的见闻,以及一路上在武昌学宫等地,拜读过的诸葛著作,了解诸葛瑾当年跟天子奏对形成的一系列“大汉朝官方的学术意识形态”,加上受刘备阵营对曹连续小胜的鼓舞,他终于自己总结出了这么一個结论。

而跟他学术思路差不多的、同样完成了自我洗脑的,还有刘表派来的伊籍。

伊籍不光自己学,也会偶尔跟同行的大公子刘琦点到即止分享一下——

当然,考虑到刘琦的身份,伊籍有些话还是不能说得太明白的,但总是潜移默化暗示“刘备必是匡扶重兴汉室之人,跟他混才能得青史留名”,刘琦渐渐也形成了类似的想法。

……

二月初九这天,所有宾客到齐,刘备终于正式设宴,隆重款待所有来观礼的诸侯使者。

当然,在此之前,对于先到沛县的使者,刘备肯定也有好好礼遇款待,只是没那么正式,都是私下里各自安排,不会把人召拢到一起,也不会聊正式、重要的事情,最多只是先联络联络私人感情。

这种典礼也是需要仪式感的嘛,没到正日子,人没到齐,其他人就不能随便相互见面。

刘琦、伊籍、张松心情都有些小激动,这天一早就盛装穿戴整齐,早早去太守府赴宴——沛郡的太守府就在沛县,如今当然是被刘备临时挪用作他的幕府了。

在半路上,众人就可以看到车水马龙堵在沛郡太守府外。一看就是大家都赶早到了,怕耽误时间,结果也导致“早高峰”提前,仍然堵在了府门外的路上。

刘琦等人都怕耽误时间,眼看府衙近在视线范围之内,最后这几百步也懒得坐车了,都下车步行,唯恐到晚了。

好在刘备也早有准备,非常细心,提前让人对府衙门口的道路,进行了黄土铺垫。又稍稍洒些水防止扬尘,同时又不至于过湿变成黄泥浆。

刘琦等人穿的都是新靴子,踩在这种黄土路上也不至于让鞋太脏。一路走着,刘琦、伊籍就看到了孙邵、张松,还主动跟对方打招呼。

孙邵跟这些荆州来客挺熟,张松却是第一次见,加上张松矮小,难免有自卑戒备之心,所以非常注意礼貌。

孙邵帮双方介绍了一下,张松听说来人里有刘琦,也是颇为吃惊,连忙行礼:“益州别驾张松,见过刘府君、伊别驾。”

双方还不熟,张松就以官职称呼对方。而这声“刘府君”,也算是承认了刘琦是江夏太守。

在刘备的地盘上,在顾雍这个江夏太守被调任汝南后,其他外镇诸侯的使者认为刘琦才是正牌江夏太守,这个表态就足以让刘琦开心。

这说明什么?说明玄德叔父对我的支持态度,已经为其他盟好诸侯所共知了呀!

刘备的封地就在武昌县,江夏郡对刘备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地盘。虽然江夏的实控权如今以长江为界,江南江北分治了,刘琦只实控新建才四年的汉阳城。但玄德叔父肯公开承认他这个名分,也足够展现友好了。

“原来是张别驾,益州果然也是人杰地灵,使者必是能言善辩之士。”刘琦礼貌的回应,对张松的感官便一下子好了很多,觉得这个乍一看很矮的家伙,似乎也没那么不讨喜了。

张松也是颇为感慨:“偏远之人,实在没想到荆州的景升公,果然比我主……更有魄力,竟让大公子亲自为使,共襄盛举。松身为蜀人,本不该以臣议主,但公子高义,着实堪称楷模。”

张松这番感慨也确实有几分真心,并非全是客套。

刘璋和刘表互相敌对,曾经交战过,这确实不假。

但张松现在已经潜意识里觉得自己该为刘备出力,他在内心公允对比了一下,也不得不承认——刘表敢让亲儿子来刘备这里观礼,可比刘璋只派个别驾大气多了。

这也愈发证明,刘备的号召力非同凡响。

至于荆州内部、去年才逐渐激化的刘琦、刘琮矛盾……这些事情,张松在益州,因为封关绝道,消息不够灵通,所以至今还不知道。

他也就不理解刘琦此来的真实原因,只当纯是被刘备的道义所感召。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的,外人却不知道其他家的经具体为什么难念。

诸葛瑾刻意安排这些人提前互相点到即止接触、也是在制造一种机会,一种卷。

好让这些诸侯使者产生危机感,觉得“别的诸侯抱车骑将军的大腿,抱得比我们还勤快,还积极。我们要是不再上赶着示好,以后就算抱上了大腿,也没现在这么好待遇了”。

首义者受最重的赏,这是自古皆然的道理。

就在沛郡府衙门口这短短几百步的路上,诸侯使者之间争宠互卷的种子,就先潜移默化埋下了。

刘琦、伊籍、张松就这样有说有笑地入了府。

以他们的身份,刘备当然也不可能让他们等候,所以侍从都是直接往里领,刚走到二门,刘备就谈笑风生地亲自迎了出来。

刘琦、伊籍都是见过刘备的,立刻上去拜见。张松虽然才刚到还没见过,看刘琦、伊籍反应,他也知道该怎么做,礼数上丝毫没敢怠慢。

刘备也非常礼貌地亲手拉着众人入内落座,对张松随口礼遇:

“这位必是益州张别驾了吧?千里远来,舟车颠簸不易。昨日刚到,今日便要劳别驾应酬,都是备操切了,累别驾劳苦。”

张松受宠若惊,连忙逊谢:“今日贵客盈门,松一介偏远之士,车骑将军还是先招呼要客,不可因松怠慢了其余。”

刘备也没怠慢刘琦,只是另一只手自然而然拍了拍刘琦的肩膀:“琦儿便如我亲侄,他们早到了,我已款待多日,歇缓过了气力。不比别驾刚到就要做事,自然劳苦。”

张松又连连谦虚,表示他完全不累。

他也确实谈不上累,刘备又没让他做什么费神的事情。尽管是昨天刚到,但这几天的应酬也就是吃吃喝喝看看热闹,能有什么辛苦的?

而就在刘琦和张松等人寒暄见礼毕后,他们才注意到,刘备身后还有一个年近三旬的公子哥儿,也是一身华服,金印紫绶,穿着州牧级别的服色。

众人都没见过,下意识便有些惊疑不定。

心说刘备治下文官,能穿到如此服色的,莫非是诸葛瑾?徐州牧关羽的话,肯定不长这样,要威武得多。至于诸葛亮就更不可能了,伊籍和刘琦都见过好多次,是老熟人了。

而以刘备的情商,原本怎么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在跟来客寒暄了三五句后,都迟迟不介绍自己身边的人?

所以自然是有原因的。

此时此刻,刘备也是等三人的疑惑稍稍发酵酝酿了几秒后,才恰到好处地假装想起:“哦,看孤这记性,又失礼了,竟忘了为诸位介绍——

此乃青州牧袁公,此番也是来共襄盛举,一起参加奉祀梁孝王陵、谴责曹贼的典礼。袁公也是前日刚到,还带来了文名播于天下的陈孔璋先生,为此番谴责曹贼的盛举,又写了一篇后续檄文。”

听到“青州牧袁公”几个字时,刘琦、伊籍和张松明显愣了一下,没有反应过来。尤其是“袁公”,他们下意识就会代入袁绍,心说袁绍都死了两年了。

后来才意识到,这是刘备给面子,把袁谭也加上了“公”的尊称,理论上人家也是大汉的州牧,大家平级,这么抬一下倒也没什么。

果然袁谭也非常识趣,连连拱手逊谢:“玄德叔父在上,小侄忝列方伯之位,又岂敢当这个公字?若无叔父慷慨仗义、援军助我守住渤海,小侄如今,怕是已经跟那不知孝悌的逆弟一般下场了。叔父还是莫折煞我了,呼我名字便是。”

刘备已经达到敲打荆、益诸侯,显示肌肉的目的了,也借坡下驴,抓着袁谭的手背拍了拍:“显思贤侄还是这么谦虚,罢了,那为叔就当仁不让了。”

南方荆、益来的使者,这才从震撼中渐渐回过神来:原来袁谭袁大公子、作为袁家最后的传人,居然都亲自来观礼了么?这重视程度,却是比刘表派嫡长子来,更隆重了。

而且袁谭作为一州之牧,一方诸侯,也不怕被刘备扣留?

想到这儿,刘琦、伊籍脸上都稍稍有些火辣辣的。他们都回忆起了在襄阳时,蔡瑁、蒯良那些人假惺惺为他好,说什么怕刘备扣留刘琦、要挟刘表。

现在想想,简直是太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人家一州之主亲自来都不怕,咱来个一州之主的儿子就怕了。人家还是外姓人,咱还是本家,不惭愧么?

刘琦、伊籍都如此惭愧了,张松就更是惭愧得不知道怎么说了。

荆州好歹还派了个大公子过来,他们益州呢?吵吵闹闹半天,连派个别驾,还担心这担心那,怕那个别驾被裹挟了表态、破坏了刘璋跟曹操的友好关系。

真是鼠目寸光、井底之蛙啊!

刘琦伊籍张松在那儿出神反省的时候,刘备已经把众人都拉进内堂,按客人的官爵尊卑分派次序坐下。

袁谭地位最高,已经是州牧了,当然要坐在最靠近刘备的位置。刘琦次之,伊籍、张松再次之。

对面,刘备也喊来了诸葛瑾和关羽作陪,还把袁谭带来的陈琳、王修、辛毗等人也请来,一起作陪。

众人坐定,烈酒也已斟下,刘备便举起一个沉重的青铜酒爵,开始祝辞:

“自衣带诏以来,曹贼欺君、朝纲陵弛之状,渐为天下忠义之士所知,至今已有四年。

备当初得温侯帐下高将军突出许都、跋山涉水越险来投,带来衣带诏副本,也算是天下第一批奉诏的方伯。只恨当时被曹贼支党孙策所牵制,一时不得与大将军同赴官渡、夹击曹贼。

待我灭尽孙策,枭除腹背受敌之患后,真想北上夹击、救国救民。袁大将军又被张郃、高览二贼出卖,以致功败垂成,实在令人叹息。

然此后两三年间,备奉诏诛贼之心始终不曾懈怠,本初兄虽已不在,备依然力挺显思贤侄,一边从南线进攻曹贼、剪除其羽翼,一边直接军援青幽,以免土崩瓦解。

只恨袁家每代都有逆子、不弟之徒,全然不知孝悌忠义为何物,只为一己之私、分裂同盟。以至讨逆大义,号令不一,各自为战,除备之外,其余义师多为曹贼所破。

如今曹操虽得邺城,占据幽冀大部,但备以为,讨逆大业并未倾颓,反而正要迎来一个新的机遇!因为袁尚这个悖逆之徒,终于咎由自取,被曹贼所杀。

天下众多存有讨逆之心的忠义方伯,终于可以不再被号令不一、自相内斗的积弊所扰,从此可以全心全意,劲往一处使,合力对付曹贼!

所以此番,趁着大家一起奉祀梁孝王新陵、谴责曹贼盗掘大汉先王陵墓、欺凌宗室之新罪时,我等也当商议一个共同进退、守望相助的盟约来,便如当年关东义臣讨董一般。

约定要是哪家讨贼阵营的方伯、被曹贼攻击时,其他各家也都有援护策应之义——备不读书,讲不出更多大道理,就这样吧。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说完之后,他也是把青铜酒爵举的高高的,双手环抱地捧着,对着场内举了半圈,这才满饮而尽。

刘备这番台词,也是诸葛瑾、诸葛亮帮他想的,今天之前,他其实背诵了很久,花了不少时间。

刘备这人不爱读书,也不喜欢文绉绉长篇大论。但今天这番话,他是真有动机去好好背、私下里反复演练。他知道这事儿非常重要。

而伊籍、张松等人也都是聪明人,他们当然听得懂这番倡议背后的潜台词。

车骑将军这是想趁着“天下诸侯皆败于曹操之手,唯独他连胜曹操、灭师夺地”的机会,让天下讨曹诸侯奉他为盟主啊。

不过,当今之世,只要讨曹诸侯能形成联盟,这盟主也确实没有第二人可以选了。

伊籍、张松也没觉得这事儿过分。

就在众人消化这条消息的时候,袁谭大侄儿第一个站了起来,也端起青铜酒爵:“叔父所言,自是金玉良言,为国为民。当今之世,要想救大汉,除了仰仗叔父,难道还有第二条路么?

曹贼欺君罔上、败坏朝廷,罪不容诛!但曹贼凶暴,天下讨逆义臣,多败在其手。董承、吕布、乃至先父,皆不能免。小侄无能,也不能幸免!至今为止,能压制曹操的,只有叔父一人!小侄愿第一个奉叔父为天下讨逆义臣的盟主!”

袁谭说完,就一口把青铜酒爵里的烈酒闷了。不过他也是第一次喝这种蒸馏酒,差点儿没压住这相对浓烈的酒劲。

刘备阵营研究蒸馏法、搞相对高度的酒,也有三四年历史了,当初是从诸葛亮在广陵搞“微生物实验室”、研究作为酒曲的曲蘖菌株开始的。

不过诸葛兄弟始终没有把这种蒸馏酒用于饮用,最多是进行消毒试验,为了治病救人,防止浪费太多粮食。

此番也是技术成熟了,加上有这么重大的典礼,才勉强拿出来一些给人喝,以示郑重。

连袁谭都放话了,还这么郑重地一口气喝干了烈酒,其他诸侯的使者还能怎么搪塞?

刘琦瞬间觉得有点冲动:你丫一个姓袁的,一口一个玄德叔父地喊着,怎么脸皮这么厚?要喊也该我来喊啊!

最新小说: 从零开始不做魔王 什么叫羁绊型御兽 犁汉 我在游戏世界抓凶手 半岛的星辰 我通关了现实日常游戏 诸天轮回转生 宿主一身反骨,癫公癫婆颤抖 玄幻:是你们逼我称帝的 嫁给怪物的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