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书院 > 武侠修真 > 我的重启人生 > 第九十三章 国库券

第九十三章 国库券(1 / 1)

聊完了准备收购桂花香酒楼的事后,赵雅芳开始在酒桌上向王小川汇报公司发展的情况。

此时的gt公司已经搬进了新建的电信大厦里面,占据了这座成华市目前第二高的甲级写字楼的最高二层,办公面积接近二千个平方,实在算得上是成华市数一数二的公司了。

原来公司买下的锦华商业城一楼的营业厅交给给了云雀服饰公司,销售各类品牌服装,楼上的写字间则全部交给了郑明志的能达房产公司,能达房产的首期项目-“华府花园”住宅小区项目已经全部售罄,利润近亿元,公司也发展成为一个近百人的大中型房地公司。郑老板也正雄心勃勃地筹划新项目。

杨开林掌管的青山食品饮料公司的业绩也十分不俗,南左豆腐厂已经连续盈利,成了南左镇的支柱产业。生产销售五谷春酒的青山酒业,已经立足牟边县,走向成华市,面向全国市场了。杨开森正在考虑下一步在华东华南地区布点的事情。

情况稍微差一点的就是服饰公司,由于公司除了在专业制服上有一定的市场,在服装流行市场却没有自己的品牌产品,多是代工加工业务为主,但服饰公司养活了一百多个大多数是残疾人的服装加工工人,还是不错的。

“好了,其他不用多说,我相信赵总经营企业的能力哈。我想听大家跟我说一说,现在各个企业的帐上有多少现金?”王小川好像对公司的经营状况不太有兴趣,反而只关心现在账上有多少钱而已,这点让赵雅芳很是不解。

赵雅芳跟几个老总碰头商议了一下,然后向王小川报告说:“现在我们几家的现金加起来,一共有2个亿多一点。”

“不过”赵雅芳又说道:“市上给我们公司摊派了500万的国库券,支付了这笔钱后,就不到2个亿了。”

“500万的国库券啊,这样,赵总你把这批国库券卖了,然后凑够2个亿现金,下周一打进我的账户。”王小川交待给赵总后,又说道:“这笔资金算我临时借支,三天后,就返还到公司账上,利息10。”

三天利息10,2个亿的资金,那就是2千万的的现金啊。几位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虽然赵雅芳经历过王小川用公司的资金不到3个月就挣了六十万的事,但她仍不敢相信,王小川这次仅用3天时间,就敢承诺10的利息。

“王总啊,你现在都不是种钱了,你是又改印钱了吧,我看就是印钱也不会这么快吧。你确信这笔资金只使用3天?”赵雅芳再次小心求证道。

“嗯,只要三天就够了,其实发挥作用的就那么一天时间哈。我知道大家账上的现金都是公司经营的周转资金,耽误一天都会损失很大的。”王小川说道。

“嗯,好吧。”赵雅芳应承下来,但马上又很为难的说道:“但要马上卖出这500万元的国库券不是很容易吧,就算给足够低的折扣,也难于找到这么大的买家啊。”

“这个你不用担心,我给你介绍个买家,保证能全部吃进你手的这笔国库券。”说着,王小川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一张名片,放在了桌子上。

赵雅芳拿起桌上的名片一看,上面写着:专业收购国库券。杨怀金。

“这人有这么大的能力吗?”赵总表示有些不相信。

“哈,哈,这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杨百万啊,靠倒腾国库券发家的,你们不待见的国库券,却是他手里的生财利器。现在他手上的资金已经近千万了,所以你完全不必担心他的实力啊。”

王小川说的这个杨百万,就是一个上海人,名叫杨怀金。是最早开始倒卖国库券的个体户,实打实的在那个年代里赚到了七位数资产,可以说是当时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从事金融交易的佼佼者,江湖人称杨百万。

在九十年代初,我国国债的发行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难!老百姓普遍都不太愿意买,政策上一九八一年恢复国债发行时,采取的是行政摊销制,也就是直接从工资里按比例扣钱,而市场方面也没有可供流通的二级市场。

八九十年代我们都应该很清楚老百姓普遍是没什么钱的,更别提什么投资意识了,手里拿到国库券后想的都是立即兑现,换回现金。而这也就滋生出了倒卖国债的生意。

杨百万于八十年代末辞职后,开始自谋生路,他很快就发现了倒卖国库卷的商机,在全国八个国库券试点的城市里,价格差别非常大,大到每100元差10元,尤其是越穷的地方,国库券越便宜。老百姓都争于兑现,会8折价格抛售给当地银行。但银行大量囤积,也会造成自身的流动性紧缺。

看到这个机会,杨百万到当地银行以九折价格收购国库券,银行也乐于买给他。杨百万从这些地方买到大量国库券后,到国库券市场较好的地方买出,首创了国库券异地交易。

赚到差价后,他没日没夜地乘火车全国跑,两万本金每一趟起码几千块进账,可谓一本万利。

当时国务院有个文件规定,国库券不得低于面值一百买卖,不过只有上海的政策执行得最好,从来没有低于过面值交易。

所以两百万大多是在外地囤货,回上海再卖掉。只一年时间,跑火车的规模就上百万了,甚至出行还特意聘请公安人员随行。

当然他的行为也引起了不少争议,比如说这算不算经营金融,算不算投机倒把?于是他主动跑到央行、人民银行,掏出了一份金融时报,指出,当时你们行长可说了,“欢迎公民随时随地买卖国库券”,你看我是公民吧?我可以随时随地买卖吧?当然得到肯定答复:可以,可以啊。

这关过了以后,还有一个潜在的问题,税,自己赚这么多,税的问题可不敢马虎,再次主动跑到税务局咨询报税。后来这事还上了报纸,但八成呢,是他自己花钱登的。说上海市民杨怀金主动报税。但根据国库券条例,国债又是免税的。所以,杨百万的成功虽然有投机倒把的成分在,他确实是狠狠地钻了政策的漏洞。

其实不仅是他,回顾那一段历史,最早的那批证券公司,大多是悄悄倒卖国库券,赚取到了第一桶金。那个时代的中国金融市场,就是如此,在野蛮荒芜中,急速成长。

王小川清楚地记得,不久以后的一天,中国刚刚推出的一种创新金融工具,国债期货,由于监管的漏洞,将会发生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就是“327国债期货事件”。这一天,被英国金融时报称作中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王小川决定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遇的机会,在金融市场上大展一番身手,为自己的事业攫取一笔巨大的资金。

最新小说: 华娱锚点 开局失恋,我反手捧红她闺蜜 大魏女史 五条他妈只想继位 穿六零嫁给年代大佬 七零国色医香 神豪从军训主播开始 四合院之我是瘸子,我怕谁? 影视世界最后的赢家 只想干饭的北极熊超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