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书院 > 女生耽美 > 庶女柚宁 > 第13章 李家打架案投河案

第13章 李家打架案投河案(1 / 1)

李师爷从府衙告假,直接回了家。回到家中时,他脸色平静了许多,表面看不出什么。

他径直走进祠堂,取了一把戒尺,便直奔李康的小院。他踏进李康的小院,看到小厮和丫鬟亲昵靠在一起,举止行为不端。

院内这副景象,李泰看后,心中怒火熊熊燃烧。他却隐忍不发,极力克制着情绪。

小厮和丫鬟看到李泰,他们一脸惶恐之色。李泰眼神里充满着厌恶,没有理会他们,直接朝儿子寝室走去。

他走到大门前,突然驻足,眉眼间闪过一丝犹豫。片刻后,他用力的推开了门,大步朝寝室走去。

他踏进李康的寝室,看到床上的一幕,眼睛里喷射着怒火。此时,床榻之上李康正酣睡中,里面还躺着一个丫鬟。

李泰大怒,厉声喊了声:“滚出去。”

小丫鬟被惊醒。她睁开眼睛,看到李泰站在床榻前,他手里拿着戒尺,眼里喷射着怒火,正怒视着他们。小丫鬟,她一脸的惊愕和惶恐。

她衣衫不整,抓起衣服覆盖身上,连滚带爬,从李康床榻上逃了出去。李康迷糊着,缓缓睁开眼睛。

他看到父亲凶神恶煞站在床榻前,脸色极其难看,眼睛里喷射着怒火,手里还拿着戒尺,正直直的怒视着他。

李康结巴,颤抖着唤了声:“父…父亲。”

他慌忙拿衣起服。这时,李泰手中的戒尺,狠狠的朝他打了过来。李师爷沉默着未启口,戒尺一下接一下,狠狠的抽打过来。

“父亲,儿子错了,你不要再打了,儿子以后不乱来了。”李康哭喊着求饶。

李师爷没理会他,沉默着用力打着,一下比一下狠。李泰白色寝衣,后背渐渐地染了血色。

房内传出鬼哭狼嚎之声。此时,得到消息的李家老太太,老太爷,还有师爷夫人,一众人前拥后促,匆匆奔赶而来。

李夫人搀扶着老太太,管家搀扶着老太爷,他们急匆匆闯进李泰的寝室。众人看到眼前这一幕,下人无人敢发声。

老太太看到宝贝孙儿,后背寝衣染红了血色,李夫人也一脸的心疼紧张。她搀扶着老太太走到李师爷对面,老太太伸开双手揽住儿子,她用自己的身体护着孙儿。

老太太心疼不已,声泪俱下:“何事,至于下如此狠手。康儿他还小,你下这么狠的手,想打死他不成。你若再打,就打我好了。”

李泰冷笑一声,反问道:“父亲,母亲,这竖子天天惹祸,你们护着,事事隐瞒着我,还问我何事?”

老太爷看儿子如此生气,最近发生的事,他应该知道了。老太爷心疼孙子,但孙子越发不省心,此番教训,他心里无异议。

“我可怜的康儿呀,长这么大第一次受这么重的伤。”老太太心疼的哭着。

老太太训斥着儿子:“你让年迈的母亲如此伤心,真是我的好大儿啊,不孝之子。”

“母亲,李康也快及冠了,恶行一桩桩多的数不清。你们如此溺爱他,终会害了他的。”李泰痛心疾首的看着母亲,他语气充满了无奈。

他沉默一会,开口解释:“张家远亲,在京为官,他又颇得太子重视。张家儿子断腿事件,已告到知府衙门。知府大人严厉训斥儿子,要求务必处理好此事。”

一旁沉默的老太爷,听到儿子说明其中的厉害,他虽心疼孙子,但还是要积极善后。张家在汉阳城虽无势力,原来背后靠山在京中。此事干系甚多,一定要处理好此事件。

“既如此,你亲自带厚礼,去张家赔礼道歉。把诚意带足,此事尚有余地,毕竟张家同我们生意上往来甚多。”老太爷开口吩咐。

“儿子也是此意!必须带上竖子,他亲自登门道歉,求的张家谅解。”李师爷回应父亲的提议。

“那便如此吧。”老太爷说完,沉默着离开孙子的寝室。

李师爷看到父亲离开,他脸色凝重,语气坚定,说:“母亲,家中有不守规矩的下人,签了死契的罚卖了吧。非死契的下人,解雇永不录用。”

老太太听到儿子提及此事,她回头看向孙儿的床榻。她看到床榻上有小娘子的肚兜,一切都明了了。她生气的朝宝贝孙子轻轻的打了一拳。

老太太回头又看向儿子,儿子的这个反应,王寡妇之女投河案,他应该还未知晓此事。老太太又看了一眼宝贝孙子,眼神有些复杂。

老太太向儿子点了点头,李师爷带着怒气离开。老太太看到儿子离开,她低下头,沉默不语。李夫人不敢吱声,她紧张的站在一旁。

李康见状,开口解释:“祖母,昨夜醉酒,是他先出言不逊,孙儿没忍住,两人动手打了起来。我无心失手所致。”

老太太没理会他,她心中焦虑的非此事,让她忧虑的是王寡妇之女投河案。这个是出了人命,虽然及时做了一些补救措施。王寡妇一日不松口,这事就没完。

李康看祖母眼神犀利,同往日宠溺的眼神不同,他知道祖母真的生气了,生气的原因可能跟前几日投河之事有关。

李泰再次开口:“祖母,孙儿是真心喜欢那小娘子,我也没碰她的身子,谁知她过执拗刚烈,竟投了河。”言辞中还带着惋惜。

他说完抓着老太太的手腕,恳求着说:“祖母,这事不能让父亲知道,他知道了肯定会打断我的腿,求祖母救救我!”

老太太抬起头,看向儿媳李氏,语气坚定,“你找个媒婆,许以重礼,替我们家向那丫头家提亲。诺许那丫头葬李氏陵园,以良妾身份入李氏族谱。那王娘子接到别院,李家养她寿终正寝。”

她接着又吩咐:“早上小厮来报,县衙那边没接这个案子,那是给我们脸面。备上厚礼,管家亲自送过去,表达我们的谢意。”

她接着又叮嘱李氏:“备上等人参和补品,我去探望知府大人母亲。”

老太太逐一吩咐完,李夫人恭敬的应声“母亲,一一记下了,儿媳这去办。”说完急忙离开李泰的寝室。

老太太在嬷嬷的搀扶下,也离开李泰寝室,她不放心的回头看了一眼李泰。这个爱惹事生非的孙子,让她心中很不安。

“张员外那边,道歉时姿态放低些,争取求的谅解。”老太太回头又叮嘱了一句。

老太太娘家是汉阳城首富,她从小跟随父亲经商,见多识广,性格洒脱,做事果决,为人睿智。奈何因家族子嗣不兴,对孙儿过于宠溺,家中后辈一代不如一代。

老太太脸色平静,眼神坚毅,走着走着眼睛里泪滑落。她从袖口拿出帕子,快速的拭去眼泪。她直接去了祠堂。

李家大院内,一时嘈杂声四起,被发卖家奴哭喊声,被解雇的下人苦苦哀求声,唯祠堂一隅安静。

半炷香时间过去了,李家大院安静了下来。几波人马,备好厚礼,各自出发了。

李师爷的马车,在张府大门停下。张家看门的下人,赶紧向主人禀告。

张员外犹豫再三,最终还是让下人回话“不见客。”张家拒绝了李家登门,下了李家的脸面。

李师爷并未生气,他下了马车,下人给他撑着伞,站在张家大门口,继续等着。李康也下了车,淋着雨,站在门口。

他们在大门口站了一个时辰,张家下人又回去禀告。张员外听完下人禀告,他犹豫的看了一眼夫人,夫妻两人沉默着对视后,张员外最终松了口,让下人放他们进来。

李师爷带着儿子踏进张家大院。此时,张家大厅内坐着张家双老,张员外夫妇,还有腿骨折的儿子,他们脸色都不好看。

下人领路,他们很快到了前厅。李师爷看到张家众人,恭敬的俯身鞠了一躬,开口说:“晚辈李泰,携犬子李康,向张老先生登门道歉。”

李康淋了一个时辰的雨,身上衣服全湿了,加上后背有伤,他冷不丁的打了一个喷嚏。

“张老先生,是晚辈教子不严,犬子饮酒后失手打了张小公子,我已将他狠狠教训一顿。若您老不解气,凭张家随便处置,晚辈无任何怨言。”李师爷道歉语气诚恳。

李师爷见儿子站在一旁木讷的呆着,大声训斥道:“竖子,还不向张小公子道歉。”

李康听到父亲的训斥,赶紧朝张小公子鞠躬道歉,“昨日饮酒醉了,犯浑失手伤了你,对不起。”

张小公子冷呵一声,愤怒的说:“你说的倒轻巧,我的腿都被你打断了。想求我原谅是吧,那我今日也打断你的腿。”

此时,下人们抬着一箱又一箱的东西,来到了前厅。一会的功夫,足足六箱东西抬了进来。

张老太爷看着那些箱子,他也是生意人,明白这些东西的份量。李师爷是带着诚意来道歉,他又在府衙做事,两家生意又多有往来,他心疼孙子,有些事也不能做的太过。

张老太爷朝李师爷说了声“坐吧。”

李师爷的眼神,瞬间明朗了许多。他立马俯身抱拳,说:“晚辈谢张老太爷,宽宏大量。”

张老太爷态度已明了,至于孙子怎么发难,他不打算拦着。孙子心中那口气,撒出来也有利他安心养病。

张员外夫妇,见父亲如此态度,他们家虽不缺钱,也是有骨气的人,但不能因一时气愤,做出两败俱伤的事。

李家如此举动,无非忌惮在京的远亲,才给张家这么大的诚意来道歉,也给了张家得体的脸面。张家是民,李家是官,民与官斗,不会有好结果。

张家夫妇态度,逐渐缓和了许多。张小公子年轻气盛,心中憋着恶气,他才不会考虑那么多。他拄着拐杖,恶狠狠的走向李康。

李康本能的欲躲闪,他看到父亲的眼神,又乖乖的呆在原地。张小公子让下人取来戒尺。

不久,下人拿来了戒尺。他从下人手中拿起尺,紧紧的握在手里,拄着拐杖慢慢靠近李康。李泰眼神惶恐,张小公子眼神狠绝,两人沉默着四目相对。

片刻,张小公子拄着拐杖,单脚走路,走到李康身后。他拿起戒尺,狠狠的抽打了下去。

他连打了三下,准备打第四下时,李康突然昏倒了。张小公子吓了一跳,赶紧扔掉戒尺,吓的脸色煞白。

李家下人见状,赶紧向前抱起李泰。他们紧张的唤着“公子…您醒醒。”李师爷迅速站起身,大步走到儿子身边。

李师爷眼睛里满是担忧。张家众人围了过来,他们一个个脸色紧张。

他们也知道李康从小娇生惯养,没吃过半点苦头。受了这三戒尺便晕倒了,万一出个好歹,张家无法承受这个责任。

张老太爷一脸担忧,吩咐着:“速去叫府医。快将李小公子移至客房。”

李师爷心中担忧儿子,他猜测李康晕倒,或许跟后背有伤,又是淋了雨,可能发高烧的缘故。

李泰故作十分紧张,抱着李康,唤着“康儿…不要吓父亲,醒醒…”

张家众人,见状更是一脸担忧。此时,医师匆匆赶来。医师急忙为李康诊治,他一番检查后,突然昏倒系高烧引起。

张老太爷命令下人,去取一套干净的衣服。李康在张家门口,淋了一个时辰的雨,此时身上衣服还是湿的。

李家下人为李康脱下湿衣服,后背的伤露了出来。张家看到李康后背的伤,他们的眼神里有惊讶,也有释然。这一幕,李师爷看在眼里。

医师给李康后背上药,李家下人给李康穿上干净的衣服,张家下人去抓药煎药。好一通折腾。

李康醒来,看到众人围在床前,他紧张的握着被子,身子往床榻里侧缩过去。他看到父亲的脸色,看着缓和了许多,李康心里也松快了些。

一番寒暄后,李师爷向张家辞别。张家夫妇送行至门口,张老太爷命下人抬走三箱还于李家。

李师爷推辞一番未果。他带着儿子,还有三箱礼品,返回家中。

县衙那边已打点好,老管家也回到了家中。老太爷正坐在前厅,神情焦虑,等待着他们。

李师爷带着儿子回到家中,下人将李康送回寝室养病,他去了前厅。李师爷见到父亲后,将事情经过讲给父亲听。

老太爷认真的听着,时不时捋下胡须,焦虑的神情逐渐消失。李师爷端起茶杯,细品着茶。

李师爷喝完茶,也未见母亲和夫人。他询问管家:“老太太和夫人哪?”

“老太太去探望知府母亲了。夫人处理生意上的事。”管家回应。

李师爷沉闷的应了声 “嗯”不再说话,眼睛望着远处。他心里明白,母亲此时探望知府大人母亲的用意。

他心里清楚,母亲对他失望过。他读书不行,又不喜经商,做知府大人幕僚,也是因为母亲曾有恩知府大人一家。

他自知能力有限,也无远大抱负。儿子越发不成器,如今只求一家人平平安安。能破财消灾,已是庆幸。他看着外面的大雨,心里担忧着母亲。

他准备起身离开时,老太太回来了。老太太脸上带着微笑,看来心情不错。

老太太落座后,李师爷主动向母亲禀告了,张家放弃追究责任,打架案平息了。

李泰语重心长叮嘱双亲,以后要严加管教李康。老太太沉默着看着儿子,孙子身上还背负一桩投河案未了,她不敢让知儿子知晓。

大雍多徭役,赋税也重,汉阳城的百姓生活多艰难。穷苦人家卖儿卖女,逮人杀人越货抛尸,富人朱门酒臭,对生活绝望的人投河或自缢,时有发生。人见多了此事,心也冷漠了。

投河案发时,李泰在府衙当值。老太太第一时间打点了县衙,也重金赔偿了王大娘子,甚至几位小贩也给了高额的封口费。

老太太今日探望知府大人母亲,两位老人开怀畅聊过往,她只字未提孙儿的事。她心中的骄傲,让她羞于启齿。

她汉阳城首富之女,一辈子乐善好施,一生不曾求过人。当年知府大人家贫,曾在她家做浆洗佣人,听下人闲聊得知情况后,她施以援手,资助读书就医。

当年随手之举,改变了一个贫穷家庭的命运,也改变了李家的运势。李泰从县衙师爷,一直到府衙师爷,一直跟着知府做亲信幕僚。

两家之间,早已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老太太探望知府大人母亲,本是为了孙儿,最后却只字未提。闲聊之时,知府大人母亲,念及过往之事,仍是一副感激之情。

老太太坐在客厅,目视着院内随风摇摆的绿竹,眼神有些空洞。她脑子里闪过同知府大人母亲,相谈甚欢的画面,眼神里终于有了一些光。

老太太坐着等了许久,儿媳一直没有回来。她心中担忧着,不知道进展如何了。

此时,汉阳城最有名气的媒婆,正在王娘子家游说中,李师爷的夫人带着丰厚的聘礼,态度卑鄙的站在一旁。

几个时辰前, 白医师来到王寡妇家中,她依旧昏迷中。白医师打开药箱,取出针灸包,为王寡妇施针灸。

张大娘子去煎药,李大娘子在身旁照料着。白医师施完针,张大娘子药熬好了,她端着药碗来到寝室。

李娘子接过药碗,让张娘子休息下,她给王寡妇喂汤药。喂汤药时,王寡妇呓语着,口中不停唤着“巧儿”。

两位邻居大娘子,用可怜的眼神望着王寡妇。两人议论起她家不幸遭遇。白医师听到这些,从荷包里取出一些银两,放在王寡妇的床头。

白医师出诊,分文未取,还留了一些碎银给病人。世道不好,她身为医者,也只有救死扶伤给世人一丝温暖。

王寡妇醒了,两位邻居娘子,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她们关心着王寡妇的身体状况。

张大娘子告知王寡妇,她昏倒后发生的事。王寡妇听后热泪盈眶,她感激众邻居热心相助,白医师上门医治。

王寡妇拿起床头的钱,塞到白医师手里。她态度很坚决,不能要这些钱。白医师看她态度坚决,钱放回了荷包里,叮嘱几句后,背着药箱回了医馆。

王寡妇不肯麻烦邻居们,催促着张娘子和李娘子,回家照顾孩子们。她们见王寡妇态度坚决,关心几句也离开了。

她们离开后,家中只剩王寡妇一人,她想到女儿的事,又伤心的黯然泪下。这时,媒婆和李家夫人,她们来了。

王大娘子靠在床头,脸色憔悴,眼神黯然无光。媒婆表明来意后,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滔滔不绝游说着。

王寡妇失去女儿,心中悲痛不已。县衙仵作尸检结果,巧姐仍然是完身。这个结论她怀疑过,但心里又希望是真的。

女人的名誉,如同生命。巧姐投河,也是因为她被李家公子掳走,孤男寡女呆在一室,她觉的自己的名誉受损了,一时想不开,便投了河。

县衙仵作告知的尸检结果,王寡妇心里很矛盾。她不愿意看到女儿被夺走节操受辱,心里希望女儿保住了节操,来去皆清清白白,干干净净。

她恨李家儿子掳走自己女儿,也恨世俗世道对女人的苛刻,更恨自己逼着女儿守规矩,只为将来嫁个好人家。她想为女儿讨个公道,又怕闲言碎语再污了女儿身后名声。

李家来访目的,她听的明白。李家不想污了官誉,她不想女儿死后,遭闲言碎语指责。李家儿子喜欢巧姐之事,她以前知情,还阻拦住,最终却落的这个结果。

王寡妇发着高烧,她头疼不已。媒婆滔滔不绝游说着,李家许诺以良妾身份,葬入李氏陵园,入李氏族谱。李家为她养老送终,送她一套别院居住。

李家开出诱惑的条件,王寡妇心中很复杂,她不想女儿死后再遭人非议,又不想如此放过行恶之人,轻易的就妥协了。她心痛,纠结,又不甘。

“你们,滚出去。”王寡妇怒喊着。

媒婆游说了一个下午,嗓子都哑了。李夫人见王寡妇情绪激动,赶紧带着媒婆离开。离开时,她将丰厚的聘礼,全部留了下来。

她们离开后,王寡妇看着屋内,满满的聘礼,她失声痛哭起来。那哭声撕心裂肺,声声悲凉。

最新小说: 被欺四年,医妃带崽归来嘎嘎乱杀 综影视:意舟 黑科技:我有一家改装厂 游戏大佬要娶我 七零娇气包的十八般武艺 四合院:何雨柱从二十一世纪重生 兽星双胎后,主脑强制配婚 炼神丹!御神兽!废材大小姐竟是绝世帝女 漫威:火遍多元宇宙的深夜厨房 默默签到365天,被IG教练请上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