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书院 > 历史军事 > 汉家功业 > 第509章 考验

第509章 考验(1 / 1)

第509章 考验

不管是刘协的‘引咎辞官’,还是董承的被抄家流放,早就是定好的事情,无非是做给外人看的。

“陈留王,”

刘辩背着手,目光扫了一眼潘隐,张辽,皇甫坚长等人一眼,笑着道:“于朝廷于我大汉,都是有功的,他是受了董承的连累,本心不坏,议论归议论,但不能过于苛责。”

潘隐,张辽,皇甫坚长等人无声躬身。

对于刘协,因为那一句‘殿下’,知道内情的朝野官员,都认为刘辩会‘杀弟’,有了足够的预期。

但事情的发展,再次出乎他们的预料,当今皇帝陛下,向天下展现了作为皇帝的宽容,作为兄弟的骨肉之情!

没有杀刘协,只是软禁!

而刘辩刚才的几句话,是对刘协的一种‘定性’,用意是阻止朝野某些人对刘协的继续‘追杀’。

“差不多了,回去吧。”

刘辩又看了一会儿,转身道。

众人自然没有意见,跟随着刘辩,返回城里。

有人进城,有人出城。

董家的一些人被押解出城,先一步发配到幽州。

而董府内,到处是羽林军,正在将董府之人押走,抄没董府的家产。

董承被软禁在后院,或许是考虑到他与刘协以及董太后的特殊关系,并没有上枷锁,任由他在不大的房间里自生自灭。

天色黑透,董府逐渐冷清下来,羽林军撤走大半,董府之人所剩无几,空空荡荡,几乎听不到什么声音。

董承披头散发,坐在那,自顾的饮茶,神情阴翳,双眼皆是恨意。

“凭什么,那么多人插手,就只问罪你一个人?”突然间,门外出现一个人影,平淡的声音由外而内。

董承脸色微变,转头看去。

吱呀

门被打开,一个浑身罩在黑衣里的人迈步而进,待等门关上,来人掀开头罩,儒雅温和,微笑的看着董承。

董承脸色大变,失声道:“你你伱……”

桥瑁从容不迫,来到董承对面,不急不缓的坐下,道:“要是这点本事都没有,我哪敢找董兄谈大事?”

董承还是不敢置信,道:“这种时候,你都能进来?”

已经不是敢不敢的问题了,而是桥瑁,明晃晃的真的进来了!

桥瑁淡淡一笑,道:“董兄与其担心我,不如担心自身。就不怕在幽州的路上出点事情,葬身盗匪之手?”

董承压下惊疑,冷哼一声,道:“他不杀陈留王,自然也不会杀我,我有什么好担心的。”

“咱们陛下的心思,谁人敢猜?”

桥瑁注视着董承,道:“他不杀陈留王,真的是顾恋兄弟骨肉之情?一个人越是隐忍,日后报复就越可怕。这点道理,董兄比我清楚吧?”

董承阴沉脸,心里怒火起伏。

大事还未开始,他就折戟沉沙了。

“想要掳走殿下,不是你的人吧?”董承盯着桥瑁,双眼通红,阴沉的仿佛要吃人。

桥瑁果断摇头,道:“我若是需要带走殿下,怎么可能不与董兄商议?”

董承认可了这个解释,道:“那到底是谁想劫走殿下?”

桥瑁笑了下,道:“不是我们,那就是其他人,这说明,对朝廷不满的大有人在,只是在暗中蛰伏,等待机会罢了。”

董承想了很多人,从袁绍,刘表,刘璋,或是孙策都有可能,甚至于,这洛阳城里,还隐藏着无数居心叵测之辈。

“曹操成功平定了幽州,刘辩又要立储,诸事稳当。到了现在,你想怎么办?”董承压着怒气问道。

他现在被抄家流放,已经什么都做不了了。但他不甘心,前所未有的机会就在眼前,不甘心错过!

桥瑁双眼阴森一动,道:“原本,我原以为,曹操即便能平定乌桓也耗时长久,谁知料到乌桓那么没用。不过,现在我们已然有机会,不满朝廷的大有人在。朝廷的那些‘新政’,无数世家怨声载道,敢怒不敢言。只要有一个机会,必然天下皆反,朝廷孤立无援,届时陈留王便可顺势成为天下共主,重整天下!”

董承哪里会信桥瑁的话,不动声色的道:“机会在哪里?”

桥瑁笑了一声,道:“等朝廷自乱阵脚,我想,不会太远!我再告诉董兄几件事,袁绍已经与孙策结盟,只等袁绍灭了交趾士家,便可提兵北上,收取荆州!届时,天下二分,再借羌、鲜卑等之力,恢复先帝遗志,陈留王登上帝位,指日可待!”

董承瞳孔微缩,按照桥瑁的说法,岂不是要真正的天下大乱?

他旋即恢复平静,作沉思状。

桥瑁静静看着他,并没有急着开口。

不知道过了多久,还是董承忍不住了,抬起头,道:“你冒这么大风险来见我,是为了什么?”

桥瑁心里得意,也越发瞧不起这董承,微笑道:“我相信,董兄的人,不止是大考名录上那些,我需要董兄的帮助。”

董承明白了,沉吟一阵,拿过笔墨,毫不犹豫,一口气写下了十多人。

桥瑁接过来,看着墨迹未干的字迹,神色意外,道:“董兄,这些人,尤其是这几个,可信吗?”

董承面色淡然,道:“他们深受我董家的恩惠,从我祖父在世时,就是我董家人,而且,也有把柄在我手里,即便让他们去死,也不会犹豫。”

桥瑁微微点头,将这份名单折叠好放入怀里,道:“董兄无需担心,我在幽州有些布置,去了也不会有事。我再安排一些事情,将功劳安在董兄头上,最多一年内,便可无罪归还。”

“好。”董承道。

桥瑁双眼微睁,这董承回答的有些快啊。

旋即微微一笑,起身见礼,而后转身离去。

即便你董承有些城府心机,仍旧不过是我棋盘上的棋子!

董承目送他离去,脸色越发阴沉。

原本想要利用这桥瑁,现在看来,是有些与虎谋皮了。

“不过,你也太小看我董承了!”董承冷笑连连,心里沉思不断。

刘协被罢去一切官职,软禁在府;而他又被抄家流放,这是一次意想不到的沉重打击。

他需要仔细小心的谋划,耐心的等候机会,等候重返洛阳的机会。

他们董家不是普通世家,有他姑姑董太后在世,总有机会!

崇德殿,后殿,门口。

刘辩躺在摇椅上,吃着切好的水果,摇摇晃晃,看着星星点点的月色,感受燥热中的那一丝凉爽。

左栗躬身立在身后,不远处典韦坐在门槛上,抱着一个硕大的碗,正呼噜呼噜的吃着。

左栗神态异常恭谨,低声道:“陛下,从目前查得的消息来看,这次‘舞弊’,涉案众多,大小世家至少有二十个,录取的名单,看似公正,实则是早就安排好的。”

刘辩看着月色,脸上毫无波动,一点一点的吃着。

左栗等了片刻,道:“各大世家,对朝廷改制‘科举’十分不满,频繁接触,近来突然多出了数桩联姻,而且还要交换田亩,蓄养的奴仆,也有调动。”

刘辩双眼微微眯起,道:“蓄养奴仆,是一种恶习。”

“是。小人也是这样认为的。”左栗飞快接话道。

大汉朝的大世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蓄养奴仆,少则数百,多则数千、上万不等。

想要养活这么多人,可以想见,各大世家的底蕴到底有多深厚。

同样的,这也是摆在地方官员施政前,最大,也在最深刻的威胁。

左栗等了一阵子,见刘辩没有说话,继续道:“大司马近来见了很多人,主要是各地进京的将领,其中与豫州将军刘备见的最多,时常同塌而眠。但说的都是关于‘军改’的事,并无出格之举。”

刘辩眉头一挑,笑了笑,道:“嗯,由着他们。”

“袁绍、刘表、刘璋、孙策、三羌、鲜卑等人派人洛阳的人,活动的十分频繁,带着重礼四处行贿,不止是普通官员,内廷也有。在野有影响力的名士也没有放过,言谈之中,出格言辞颇多,小人等都详细记录下来了。”左栗说着,递过几个厚厚的文本。

刘辩伸手接过,随意的翻着,只是看了几眼就放到一旁,笑着道:“这洛阳城,快变成菜市场了。”

左栗没敢接话,现在的情形,其实还真是。

大汉‘册后’、‘立储’,那是大事,不说大汉境内,就是境外的夷族,同样纷纷遣使。

这些使臣不是单来送礼庆贺的,有着各种各样的目的,在洛阳城里四处乱串,明里暗里,不知道结交了多少人。

左栗悄悄走近一步,更加低声的道:“小人听说,还有人给太后娘娘送礼,是走的何苗的路子。”

刘辩摇了摇头,道:“记录在案吧。你给朕找的那个替身还不错,交给潘隐吧。”

“是。”左栗应道。

接着,他又道:“荀氏最近进京的不少,丞相与右仆射府里,都快住不下了。”

刘辩从摇椅上坐起来,望向北方,道:“这洛阳城,确实住着不舒服,要是能换个地方就好了。”

洛阳,相对于刘辩来说,十分狭小的,而皇宫,更是如同牢笼,住的越久越不舒服。

左栗一怔,换个地方?换去哪里?长安吗?

长安,是大汉旧都,很多人对那里有着特殊的感情。

左栗想了想,去长安,倒也未尝不可。

刘辩想的自然不会是长安,但想去右北平,暂时也不太可能。

那地方现在是偏僻之地,是边镇要塞,不说危险,单说人口稀少,道路不通,就是大问题。

这时,潘隐从拐角走过来,端着盘子,道:“陛下。”

刘辩看了眼牌子,沉吟一声,道:“去长秋宫吧。”

蔡文姬已经搬去长秋宫了。

“是。”潘隐应着,转身离去。

刘辩再次抬头看向夜空,心里有太多事了,多的他一时间不知道该做什么,有种古怪的茫然感。

建安元年,十月十五日。

天色未亮,宫里沉闷的钟声一而再的响起。

刘辩一夜未睡,听到钟声,开始随着仪典开始进行。

他虽然不是主角,可比主角忙碌,从五方神邸,再到宗庙,祭礼是一个又一个,在整个洛阳城转来转去。

他一如既往,如同提线木偶一样,在陈琳的指挥下,一个又一个的礼仪,一份又一份的祭文。

直到傍晚,刘辩才坐在嘉德殿内,听着潘隐宣读册封诏书。

蔡文姬一身厚重的皇后服饰,从远而近,坐到了他的边上。

“臣等参见皇后娘娘!”群臣拜倒,山呼海啸。

蔡文姬没有说话,只是平静的坐在刘辩身旁。

陈琳拿着圣旨,对蔡文姬一阵大肆歌颂,甚至还跳来跳去,模样十分滑稽。

接着,又是一份诏书,潘隐尖锐的喊叫。

刘绍从远处门槛迈入,厚厚的礼服,如同一个小胖墩,小脸上有着清澈的无辜懵懂之色,一步一步的走向刘辩、蔡文姬。

到了近前,他跪倒在地上,声音稚嫩的道:“儿臣参见父皇、参见母后。”

刘辩微笑着道:“平身,坐到朕边上来。”

小家伙依言,忘记了礼数,如同寻常一样,坐到了刘辩右侧,早就准备的好垫子上。

朝臣们目光异色,可没有什么声音。

陈琳视若无睹,再次宣读,又唱又跳,还有钟鼓丝竹之声。

好一阵子,朝臣们再次拜倒,高呼道:“臣等参见太子殿下,殿下千秋!”

刘绍这次倒是记得,坐直腰板,高声道:“免礼。”

“谢殿下。”群臣抬着手,朗声道。

后面的仪典就较为简单了,刘辩只需坐着,看着,偶尔配合一下。

倒是下面的丞相荀彧等人,跟着忙碌起来,进进出出,神神叨叨,刘辩有时候完全看不懂。

刘辩看不懂,就不看了,余光瞥向身旁的大儿子,心里颇为复杂。

他今年不过二十五岁,刘绍六岁,即便他只能再活二十年,意味着刘绍要做二十年的太子。

他活的越长,太子之位就坐的越久。

漫长的时间,对刘绍来说,是一个漫长的考验。

同样,对刘辩来说,也是。

最新小说: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抗清 美利坚胜者为王 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超时空史记 贵女景昭 人在洪武,朝九晚五 烽火晋察冀 谍海孤雁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