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书院 > 历史军事 > 人在洪武,朝九晚五 > 第一百六十三章 封藩案!(下)【求订!求月票!】

第一百六十三章 封藩案!(下)【求订!求月票!】(1 / 1)

季秋回过头去,看了看朱元璋。

便见朱元璋露出满嘴白牙,对着季秋很是鼓励与认可的点了点头。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朱元璋与季秋,在这个问题上,也算是“志同道合”之人。

不是所有人都有决心,在天下一统,外敌不足为虑之后,有勇气毅然决然的选择向天下士族开火。

刘秀没有,李世民没有,赵匡胤也没有。

甚至他们还需要“巴结”士族,借此来维护统治。

但这就好比饮鸩止渴。

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而朱元璋以及刘伯温,都明白季秋那句“不做尔朱荣”的意思。

尔朱荣杀尽北魏朝臣,但留下了后患,最终死于士族和皇氏的联手反扑中。

“不做尔朱荣”,并不是指季秋不是要对这群士族,网开一面。

而是要斩草除根!

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文和...”

刘伯温一言难尽的看着季秋,眼神复杂,再一次刷新了他对季秋的认知。

这一句“不做尔朱荣”说来轻巧。

刘伯温听在耳中,却是感觉其中蕴含着一股睥睨天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豪气与狠辣!

锋芒毕露啊,文和...

在心中暗暗感慨一声,刘伯温的脸色渐渐和缓下来,没了先前的坚定。

“话虽这么说...”

“但各地的震动,是不可避免的。”

“杀他们,简单。”

“可后续的麻烦事,文和你又打算如何规避?”

到了这一刻,刘伯温还是放不下自己此行的目的。

天下好不容易才太平,他是真的不想因为一念之差,让天下百姓再次陷入到水深火热之中。

“规避?”

“老师,这我可没什么办法!”

“这群人犯了错,朝廷理所应当就要进行惩治。”

“若是有人兔死狐悲,一意孤行,手脚长在他们身上,谁又能拦得住他们要做什么呢?”

“无非是我或者副将军多跑几趟的问题。”

“杀了便是!”

“秋儿说得好!”

听到这,朱元璋再也按耐不住,立马附和道!

“各地官员,都出身士族又如何?”

”食君俸禄,就要为君分忧!”

“若是连这点都做不到,不知感恩,留着他们还有什么用?”

“杀!杀了便是!杀到他们老实下来,杀到他们不敢再有别的念头!”

刘伯温:“......”

看着这爷俩一个比一個凶神恶煞的模样。

刘伯温忽然感觉,朝野之中,都说常遇春是杀胚的观点,还是有点不够全面...

怎么给这爷俩落下了?

常遇春也就是不爱留俘虏,嫌招降麻烦,关着他们还浪费粮食。

这爷俩可是动不动就要诛人全族啊!

“军师,咱知道你在担心什么。”

“你能为天下考虑,咱很开心。”

“这证明咱没有信错你。”

朱元璋的脸上已没了初见刘伯温时的那股怒气,但还是有些阴晴不定的继续说道。

“但咱希望,你是真的为大明考虑。”

“而不是因为你对这群和你出身一样的畜生,心存怜悯!”

朱元璋这话,其实是把刘伯温也骂进去了。

但刘伯温却是不敢露出丝毫异样,忙拱手道。

“圣上,臣还是那句话。”

“臣此番前来,不为私计,只为公事。”

“既然圣上早就做好了打算。”

“臣,照办便是...”

刘伯温能答应的这么干脆,着实是有些出乎季秋的意料。

毕竟担任此案的主审,着实是一件得罪人,不,是跟人结仇的差事。

天下士族可不会体谅刘伯温的苦衷。

他们只会看到在刘伯温的审理下,这群和倭乱,民变,有干系的士族,被杀了个干干净净!

以刘伯温的性格,能痛快的应下此事,当真稀奇。

“既如此,咱就放心了!”

“军师,你接下来好好休息,闲暇之余,记得审理此案便是!”

闻言,刘伯温面色如常,俯身拱手道。

“臣,遵旨。”

又寒暄几句,询问了一下刘伯温的“病情”后。

朱元璋便挥挥手,暗示这场交谈到此为止。

刘伯温当即会意,飘然而去。

临走的时,刘伯温还不忘深深的看了季秋一眼,眼神中有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咱是真没想到。”

“军师这老狐狸,这次居然答应的这么痛快。”

“咱还以为他是来找咱推辞的呢!”

刘伯温走后,朱元璋对着季秋,看似随意的唏嘘了两句。

很明显,对于刘伯温一贯奉行的明哲保身之道,朱元璋心里有数着呢。

也正是为此,朱元璋才会对刘伯温这一次的“痛快”,大为诧异。

“干爹...其实我也挺纳闷的...”

“你也是?”

父子俩对视一眼,一时间陷入了沉思。

但,刘伯温的想法,其实并没有这爷俩想的那么复杂。

刘伯温的确担心士族的反扑。

无论是对于大明,还是对于他自己。

但朱元璋和季秋刚刚那番话,却是打消了刘伯温的顾虑。

刘伯温怕杀得太多,引起天下动荡,这不假。

但他也怕杀得不够干净,给刘琏等后世子孙留下后患!

既然朱元璋都说了,要“斩草除根!”

刘伯温还有什么好顾虑的?

杀!杀就完了!

把其中沾亲带故的玩意全送走,不就没人惦记刘琏,惦记“报仇”的事了吗?

而剩下的士族,还会为刘伯温的“关照”,与自家得到的扩张机会,对刘伯温感恩戴德嘞!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朱元璋让刘伯温担任本案的主审,可真是找对人了!

远比毛骧什么的,更合适!

哪怕是为了自己考虑,刘伯温都会想办法把那些后续可能会行风作乱的士族找出来,以绝后患!

捉摸了半天,季秋也没琢磨出个所以然,思绪渐渐飘散开来。

相较于原本的历史,这场朱元璋与天下士族的第一次斗法,提前了许久。

原本朱元璋是借着“空印案”,完成了对天下士族与朝堂文臣的第一次清洗。

朝中凡是掌印官员,十不存一,连坐被杀,流放者,数不胜数。

这就说明朱元璋和天下士族的“斗法”,根本无可避免,无非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空印”,指的是官员在空白文书上提前盖下官印,需要使用,比如向户部核查,缴纳税收时,再将税额之类的内容填上去。

也不怪老朱动怒,这操作,简直是把朝廷和皇帝的脸摁在地上摩擦!

此举一旦泛滥,税收多少,那就不是朝廷,或者是皇帝能够掌控的了。

大明朝的税收,以农税为主,上缴实物。

这玩意很难有一个固定的数额,因为谁也无法提前得知当年的农作物产量。

官员就算少交,朝廷也很难一一去核实。

但朝廷也不是没有办法监督。

最常用的方法,便是对照法。

比如相邻的几个县城,应该上缴多少税收,差额在多少,这些玩意可是大差不差的。

总不能相邻的两个县城,一个造灾,另外一个却屁事没有吧?

一旦数字差别过大,朝廷自然能发现蹊跷。

“空印法”,就是为了规避这个方法而诞生的。

交税之前,几个官员先凑在一起,商量商量,编出一个极其合理的数字,填上去。

数字都是精心商量的,朝廷还怎么发觉其中的端倪?

天才!想出这个办法的官员,一定是个天才!

如果朱元璋对此事毫无察觉,发展到最后,不就是另一个“包税制?”

说到底,无论是这次的“封藩案”,还是原本历史中的“空印案。”

都是东南士族为了维持自己在宋元两朝传承下来的地位与优待,与皇权爆发出的一系列争斗。

新朝的建立,本就应当鼎新革旧。

但宋元两朝,却是给大明留下一大堆棘手的烂摊子。

而这些烂摊子,实际上都是围绕愈发壮大的东南士族而产生,遗留下来的。

朱元璋要解决这些烂摊子,就必定会和身为既得利益者的东南士族,爆发冲突。

这场争斗,无可避免,无非是时间早晚的事。

在季秋所造成的蝴蝶效应下,这场原本应当于五年之后爆发的交锋,如今以“封藩案”的形式,提前爆发了!

沉思良久,季秋看向闭目沉思的朱元璋,忽的小心翼翼的开口道。

“干爹...”

“我上次提的那事...”

“嗯?”

朱元璋豁然睁眼,直勾勾的打量了季秋一阵,忽的勃然大怒道!

“你说的是你孤身领军,前去倭国的事?”

“不行!绝对不行!”

“你这小兔崽子,胆子真是越来越大了!”

“当年忽必烈举国之力,征伐倭国。”

“连倭寇的陆地都没见到,十数万大军便葬身鱼腹!”

“如今辽东尚未安定,高丽皇室依旧心系北元。”

“你这个时候领着几千人过去,又能做什么?”

说到最后,朱元璋更是直接抽出鞋底子,很是危险的看向季秋。

“臭小子,你要是不想活了,趁早直说!”

“咱养你长大,不是为了让你白白送命的!”

“咱宁可把你活活揍死,也不想让你去海上喂鱼!”

“也省的你干娘伤心!”

季秋缩着头,任凭朱元璋的唾沫星子对着自己狂轰滥炸。

直到朱元璋骂累了,季秋这才抬起头,悻悻的开口道。

“干爹,您先别激动!”

“您听我说啊!”

最新小说: 谍海孤雁 人在洪武,朝九晚五 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三国骁雄韩遂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烽火晋察冀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寸寸山河寸寸血 我的红楼生涯 裂石响惊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