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书院 > 历史军事 > 人在洪武,朝九晚五 > 第一百八十三章 伪史与腹黑的老四【求订!求月票!】

第一百八十三章 伪史与腹黑的老四【求订!求月票!】(1 / 1)

“尊崇?”

“俺咋不这么觉得...”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段日子一直闷闷不乐,没事就“赵姑娘”“赵姑娘”念叨个没完的崔兴,居然会主动开口,接过刘琏的话茬。

“崔将军,他们还不够尊敬我们吗?”

“这可是五岛的主政官员啊,也算是一员封疆大吏!”

“你瞧他刚刚那个态度,仿佛跟咱们大明扯上关系,就是莫大的荣光。”

“这还是他们和大明的第一次接触。”

“要我说,他们能有这样的态度,已经非常不错了!”

刘琏梗着脖子,振振有词,显得很不服气。

“倒也不是说他们态度不好...”

“只是俺感觉他们这副唯唯诺诺的态度,跟尊崇扯不上关系。”

这话又是从何说起?

刘琏神情一滞,正要反驳,耳边却突然响起了季秋很是欣慰的声音。

“不错。”

“他们这态度,确实和尊崇无关。”

说着,季秋便看向十分疑惑的刘琏,用似笑非笑,甚至是有些嘲弄的语气,淡淡的解释道。

“大侄子,我问你個问题。”

“你觉得十年之内,本朝有可能对倭国用武吗?”

别看刘琏成天一副有些缺心眼的模样,但他可是当朝宰辅的儿子,眼界和见识当然差不到哪去。

面对季秋抛过来的问题,刘琏没有任何迟疑,便掷地有声的回答道。

“当然不会!”

“北元,辽东,西南,再加上一个巴蜀,都需要我大明防范,教化。”

“十年之力,尚不能尽全功。”

“又怎会舍近求远,将主意打到倭国身上?”

“叔父,您这问题,是什么意思?”

季秋并没有回答刘琏的疑问,只是点了点头,自顾自的继续说道。

“这样啊。”

“那好,我再问你,你觉得倭国尊崇北元吗?”

“当然不会!”

“北元怎可与我天朝相提并论!”

“更何况倭国和北元早有积怨,倭国几十年来都未曾向元朝称臣!”

“想必他们也是得知了我等覆灭元朝的消息,才会对我等格外尊崇!”

刘琏的话,也并不是毫无道理。

元朝虽然干了很多糊涂事,但也不是一点好事不干。

比如...征伐倭国。

当一个横贯欧亚的帝国冉冉升起时,统治过有史以来,版图最大国家的帝王,无法接受自己眼皮子底下有任何势力,以“国家”的形势存在。

在忽必烈的一声令下,几十万大军先后两次,发起了对倭国的进攻。

但这也不能说明元朝或者忽必烈,就是个莽夫,一言不合就要揍人家。

主要是因为元朝拿下高丽后,忽必烈给倭国发了六七封诏书,要求倭国跟以往一样,向元朝称臣纳贡。

可能在忽必烈看来,灭掉南宋的他,理应继承南宋的法统,以及南宋的属国。

要求倭国臣服,实属情理之中。

对于倭国来说,这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反正都是当狗,给谁当狗不是当?

更何况元朝的国力,可比南宋强多了。

但倭国也不知道是哪来的骨气,梗着脖子就是不同意,也不回复,给忽必烈晾起来了。

忽必烈能受这气吗?

在发现通过外交手段,无法让倭国臣服后,忽必烈先后发起了两次对于倭国的征伐。

第一次征伐,一路高歌猛进,甚至已经登陆倭国本土,打到了平户以北另一个极其重要的港口城市——博多。

结果由于元朝错误的估计了跨海的作战难度,以及轻敌导致的兵力不足等因素,这场战役最终以元军的主动撤退而告终。

主要是元朝欺负人欺负惯了,以为四万人就能拿下倭国,谁曾想倭国的抵抗信念,非常坚决。

四万人就想覆灭倭国,还是跨海作战,这不是闹笑话吗!

吸取教训过后,忽必烈增添了十万大军,共计十四万人马,征讨倭国!

但这一次,忽必烈吃了当时没有天气预报的亏,一场大风刮的大军七零八落,死倒是没死多少人,但对于士气的打击是非常致命的。

再加上忽必烈两次派出的部队,多是南宋旧部,蒙古的老牌部族基本没有,摆明了就是借着这个机会,清洗朝中的南宋军方。

包括第一次作战中,元军主动撤退,并不是因为战事进展不利,而是因为后方迟迟不送来援军和补给。

当时的汉人主帅这才率领大军,好整以暇的撤退。

人家南宋的将军也不傻,见元朝摆明了是要过河拆桥,这次直接撂挑子不干了,以遭遇大风的借口,直接返回了本土。

两场本应当改变东亚,甚至是未来世界格局的大战,就因为元朝内部的一系列明争暗斗,最终落得个草草收场的结局。

但倭国并不这么想,还以为他们战胜了元朝,甚至还把这事写进了史书,津津乐道了许多年。

得意之前,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的模样。

他们当成亲爹一样侍奉的南宋,都让元朝给灭了。

要是元朝铁了心要灭倭,倭国还能撑下来不成?

说到底,北元征倭,并不是一场军事行动,而是一场政治行动,意在清理朝中汉人的势力。

但,一个装睡的人,是永远也无法被叫醒的。

此战过后,元朝在倭国口中的称呼,就变成了“元寇”,倭国南北两个朝廷,也一直以战胜元朝的胜利者心态自居。

何其不要脸。

甚至到了后世,某些丧心病狂外加屁股歪了的学者,搞出了一封《日本国王怀良上明太祖书》。

本书是倭国南朝实际上的掌权者,摄政怀良亲王写给朱元璋的回信。

大概意思的就是告诉朱元璋,倭寇的问题我管不了,你要打我就打我,我也不是好欺负的,云云。

通篇下来,可以总结为四个字。

胡言乱语。

借怀良亲王八个胆子,他也不敢和朱元璋这么说话!

洪武年间,大明确实要应对北方草原的威胁不假,无力他顾。

但倭国不也是如此吗?

你一个南朝,还没一统倭国呢,就敢对大明出言不逊?

倭国南朝唯一能依仗的,就是那个时代跨海作战极高的难度。

但大明完全可以从北朝登陆,一路南下啊?

甚至连补给的问题都不用担心,倭国北朝得乐呵呵的给“天兵”提供一切需要的补给,临走的时候恨不得再送个媳妇。

以怀良亲王在这篇回信中暴露出的文采与见地,不可能意识不到这一点,又何谈无惧大明的说法?

但后世依旧有一伙“砖家”,忽略了这个最基本的道理,甚至还搞出什么倭国干掉明朝使节,囚禁朱元璋派去主使的“伪史。”

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就不说别的,倭国要是真这么干了,朱元璋看在北元未灭的面子上,可能还真不愿意搭理他。

可老四呢?

成天跟在季秋后面,屁颠屁颠喊“秋哥儿”的老四呢?

别看他成天一副“跟屁虫”的模样,但在他长大之后,这小子的腹黑是出了名的。

安南政变,幸存的安南王室逃到大明,向朱棣祈求庇护。

安南当时作为明朝的藩属国,出了事情,做大哥的肯定得出面把场子找回来。

结果朱棣给安南王室好吃好喝招待一阵,派了个使团就给安南王室送回去了。

连军队都没派啊!

这不是羊入虎口吗?

没有任何意外,回去的安南王室立刻就被篡位的胡氏父子杀害了。

很多人借着这个事,抨击朱棣太过狂妄,缺乏战略眼光,等等。

可事情的结果呢?

朱棣找到了一个可以对安南动兵的借口,并且还是朝中文武百官,都必须鼎力支持的借口!

大明派回去的国王你都敢杀?反了你了!

惩治,必须惩治!

不然大明以后还在怎么在东亚这片“混?”

并且安南还是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定下的“不征之国。”

但直到成国公朱能带着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杀向安南,朝中大臣却没有一个人,拿《皇明祖训》出来说事。

朱棣的政治智慧和斗争手腕,由此可见一斑。

不给大明面子,朱棣都要想办法揍他一顿。

要是倭国真和朱元璋摆过谱,朱棣不得蹦着高收拾他?

郑和舰队最远的时候,都特么要干到好望角了,灭了不止一个国家!

这都不是跨洋作战了,而是远洋作战!

出发的时候顺道拐到倭国,很难吗?

是以,所谓的倭国无惧大明,就和倭寇都是倭国人一样。

纯粹就是无稽之谈。

真实的状况,就如同季秋现在所见到的那样。

倭国从上到下,对大明都是卑躬屈膝的态度。

毕竟不同于宋唐,元朝可是真揍过倭国的。

有这么一个热衷于战争的狂热分子,并且还结了仇,倭国上下连觉都睡不安稳。

朱元璋把元朝灭了,倭国感恩戴德都来不及,又怎么会出言不逊?

从自己的思绪中回过神来,季秋看向刘琏,淡淡的开口道。

“是啊。”

“就像你说的那样,倭国连征伐过他们的元朝都不尊崇。”

“那面对无力征伐他们的我们,又岂会真心实意的臣服于我们?”

最新小说: 人在洪武,朝九晚五 裂石响惊弦 三国骁雄韩遂 烽火晋察冀 谍海孤雁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我的红楼生涯 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寸寸山河寸寸血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