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书院 > 历史军事 > 明末大寨主 > 第1373章 能馋死人

第1373章 能馋死人(1 / 1)

这一层一层反应上来,最后就是迫使帝国高层开始了对石油工业放开了牌照限制,让石油企业从两家一口气变成了八家,刺激石油行业的内部竞争,迫使石油企业开发更多的油田,提炼更多的煤油,进而拉低国内的煤油价格。

同时以社会责任感的名义,直接通过间接干预的方式,让石油公司优先满足国内市场的供应。

从帝国高层的做法来看,自然是正确的,毕竟出口赚钱虽然也算重要,但是满足国内市场的供应更加重要。

而对于石油公司来说,其实问题也不大,因为他们都是国企部直属企业或者皇室资产科直属企业,赚不赚钱什么的其实不重要,重要的还是要相应上头的号召,完成各种生产任务。

反正他们的煤油目前是供不应求,在国内市场贩卖还是用于出口都一样赚钱。

只是,这对于西海贸易公司这家搞煤油出口贸易的公司而言,伤害就比较大了。

如果连煤油配额都拿不到,那么又谈何出口赚钱呢。

不过为了先行培育国外市场,皇家石油公司以及帝国石油公司还是决定拿出一定的货源用于培育萨菲地区的市场。

当三方坐下来签订了相关合同后,陈建东立即就是组织了大约一百吨的煤油运往萨菲地区,以打开当地市场了!

而结果也是和他预料的一样良好。

一百吨的煤油不算多,为了安全和规避风险,陈建东还特地雇佣了两艘船分别进行运输呢,而等这一百吨的通过西海抵达了萨菲人控制的港口后,很快就是被当地的商人哄抢一空。

煤油非常适合作为照明用油,而且价格又不贵,别说在萨菲王朝这些地方了,就算是在大乾帝国这个捕鲸业非常发达的地方里,都是把鲸鱼油杀的七零八落。

而且之前也有小商人往萨菲地区贩卖煤油了,虽然量不大,但也已经是让萨菲的商人们知道了煤油这东西,如今一听到有大批煤油抵达,很多商人就是跑上来直接求购,然后运往萨菲各地贩卖。

萨菲地区的市场开阔,比陈建东预料的更容易,也更快速。

第一批的百吨煤油不用多久就是被收购一空,紧接着陈建东是趁热打铁,建立了一整条从巴库抵达萨菲煤油运输渠道,然后招募更多的零售经销商。

但是这一次和在奥斯曼地区直接把煤油大批量的批发给大型渠道商不同,这一次陈建东打算把市场做的更细,除了大型渠道商外,他也是找了众多小型渠道商,尤其是靠近西海几个港口的附近地区,他都是采取了直接面对当地零售商的方式进行销售。

这样虽然更麻烦一些,但是却是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不过这也只局限于在港口附近地区,至于萨菲地区的内陆地区,陈建东就懒得这么搞了。

因为这意味着要在土著控制区里建立完善而密集的运输渠道、零售渠道,这意味着风险以及巨大的成本。

这年头的大乾商人们,跑到各个土著控制区做生意,其实是并不怎么深入到当地,并不会把触角直接接触当地的土著。

而是倾向于走上游渠道,并不接触到零售环节。

其大体上都是差不多的模式,都是从国内采购各类货物,然后运输到距离土著控制区比较近的大乾的海外领地或者海外本土地区,比如说临近奥斯曼、萨菲王朝的巴库、又或者是印度半岛上的戈河州、又或者是覆盖北非、欧洲一带的休达。

大批货物经过数千吨的轮船船只运输到这些海外领地、海外局部本土后,然后大乾人的贸易公司就会把这些货物分散运输到他们在土著控制区的商站、分行。

比如说伦敦、马德里、君士但丁堡等地区,然后在这些土著城市里,把货物批发出售给当地的商人,也就是下一级的渠道商,再有土著商人把货物完整零售终端的铺设。

简单来说,大乾的商人们,一般不直接面对当地土著消费者,只和当地的下级渠道商进行接触。

有些实力差一些的贸易商,一般会和当地的大型渠道商合作,让利比较大,而实力强悍一些的贸易公司,往往会把分行开设到更多的土著城市,直接面向当地的零售商。

虽然有强有弱,但是整体模式上都差不多。

西海贸易公司也是同样如此,以前他们都是直接面向那些大型的渠道商,但是现在,陈建东却是想着把渠道建设的更加完善一些,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

萨菲地区的煤油市场被打开后,让西海贸易公司的营业额节节攀升,而不出意外的话,今年,西海贸易公司的煤油销售额能够达到四百万乾元,再加上其他货物的进出口贸易,预计年度的营业能够达到五百万以上。

而利润,至少是百万以上!

这看起来利润率不过百分之二十而已,算不上多高,很多贸易公司的利润率能够达到惊人的百分之五十甚至更高,动不动百分之几百的利润也是很常见的。

比如说早些年就很经常有商人拿着玻璃珠等各种小玩意去和土著交易,那个时候一袋子玻璃珠能够换回来同等重量的各种宝石,再不济也能换回来一大袋子的黄金白银。

前些年就有个运气爆棚的冒险队,在美洲进行探索之后,带回来了一枚巨大的红宝石,这枚红宝石足足有四厘米长,三厘米宽,五厘米高,而且质地非常好,由此卖出来一个天价,据传这枚红宝石最后被皇室资产科所购入,已经是流入了深宫之中。

最后,传闻这个冒险队只用了微不足道的些许铅弹,就是从土著手中公平公正的交易回来了这枚价值连城的红宝石。

这简直就是一本万利!

这种暴富的传奇故事,也是刺激着众多具有冒险精神的大乾人往海外跑,组织或者参加各种探险队、冒险队,出没于各地的土著控制区,寻找着发财的机会。

而有些规模大的探险队、冒险队,为了发财甚至敢直接攻打土著的城市,甚至灭掉一个土著部落或者国家。

无独有偶,其实欧洲人在非洲美洲也是这么干的。

要不然你以为中世纪的大航海时代是怎么来的,可不就是这么来的嘛,一群要钱不要命的家伙满世界乱钻,就为了发财而已。

至于殖民以及后续的扩张,那都是未来的事了。

大体上,以金钱为先导。

而在大乾这边呢,倒是和原时空的欧洲那边不太一样。

大乾的海外扩张,乃是帝国为了实现全球战略而采取的官府主导的官方行为,为的是解决华夏人的生存空间问题。

相对而言,和土著之间的海外贸易那都只是附带的。

至于说冒险去搞点黄金宝石之类的,就更不值一提了。

这种大环境之下,其实目前大乾帝国的海外贸易规模其实很小,其出口额满打满算也就一亿乾元左右,这还是包括了本土、海外本土、海外领地等所有大乾控制区和土著控制区之间的出口总额。

由此可见其实大乾和土著之间的贸易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这么一点的出口市场份额,连一个石油行业都养不起。

大乾帝国的企业们,其生存的根基还是包含了大陆本土、海外本土以及海外领地的国内市场。

但是,这些是对于其他企业而言,而对于西海贸易公司这种专门做奥斯曼以及萨菲地区进出口贸易的企业而已,这两个地方的海外市场就是他们生存的根基了。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西海贸易公司也是越来越正规,陈建东也是考虑着未来。

眼下煤油出口贸易,毫无疑问是西海贸易公司的核心业务,但是陈建东却是很清楚的知道,现在西海贸易公司的煤油出口生意的高度,也就是未来三年内的高度了。

未来三年内,西海贸易公司的煤油市场是不可能得到扩大的了。

不是市场不够大卖不出去,也不是竞争对手太厉害,而是煤油产能有限,出口配额被几乎限死了。

西海贸易公司的两个主要股东,也是西海贸易公司煤油出口贸易的最大合作伙伴,皇家石油公司以及帝国石油公司那边已经是非常明确的表示,他们的压力非常大,未来三年内,不管是现有的还是新增的煤油产能都将会优先供应国内市场。

要不然的话,这两家公司的几个核心高层管理怕是都得完蛋……

因为对于这几家石油企业,赚不赚钱其实国企部和皇室资产科是不管你的,但是你要是为了赚钱而不顾大局,那么基本上就可以宣告仕途的完结了!

没看见人家西北石油公司已经是在报纸上公然喊出来了五年增产五倍以上,并且会全部投入国内市场,在满足国内市场一滴煤油都不会出口吗。

没看见南洋石油公司已经是宣布将会在婆罗洲等地区进行大规模的石油勘测,还说一旦找到石油,其产能也会优先供应国内市场吗。

大家一个个都是在做秀呢,你皇家石油公司和帝国石油公司竟然还挪移煤油产能用于出口,这本来就已经让很多人不爽了,如果还加大出口份额,那么就更完蛋了。

所以,这两家石油公司已经非常明确的表示,未来三年内甚至五年内,新增的产能都将会供应国内市场,出口配额的话顶多就维持在总额两万吨以内。

这货源的份额被限死了,这还能有啥办法,陈建东就只能是想着把价格拉上去,把销售渠道的层次减下来,然后赚取更多的利润了。

于此同时,作为一个有野心的人,他并不甘心于当一个煤油出口贸易商,他还想要往上游发展。

这煤油生意做多了,也就更让他明白石油工业的暴利,自己只是一个贩卖成品煤油的二道贩子而已,利润就这么搞了,而那些石油公司的利润,更是赚翻了。

他可是打听过的,其实巴库那边的石油开采,成本低的本,每桶石油的开采成本顶多也就几毛钱而已,而一桶原油卖多少钱?

几家石油公司之间的石油供货价格,大概是每桶八乾元左右。

几毛钱的东西卖出来八乾元,这利润足足有十几倍呢!

然后在提炼环节以及销售环节又是大把赚钱,最后到了零售终端的时候,煤油哪怕是比鲸鱼油便宜,但是现在也要大概两毛一升,这还是给零售商的批发价……

这中间算下来,从开采再到零售,那些石油公司的利润率可以达到惊人的数十倍!

几十倍的利润啊,任何人看着都得流口水!

皇家石油公司和帝国石油公司在最近的恐怖暴利,以至于他们都不敢对外公布财务状况,只敢偷偷把报务报告上交,最后送到圣天子面前。

这要是真透露出去,让公众知道他们几十倍的暴利,绝对会引起轰动的。

投入不过几十百万来,就能获得几千万的营业额,然后获得上千万的利润,这要是说出去,,那些用着高价煤油的民众,尤其是那些学子们,敢直接提着煤油上这两家石油公司总部,然后一把火把他们烧了。

如果不是因为实在太恐怖,楚行也不会选择喊出了社会责任感这个词汇了。

就是让那些国企部直属企业以及皇室资产科的直属企业都悠着点,赚钱可以,但是被太过分啊,惹出民怨来,可别怪朕把你丢出去平息民怒。

这才有了两家石油公司拆分为八家石油公司,甚至为了避免这新拆分出来的八家石油公司搞什么价格联盟之类的,国企部也是做了诸多措施,比如说新拆分出来的八家石油公司,每一家都有自己的油田和炼油厂,让他们进行相互的竞争。

但是即便是这样,几个月过去后,国企部那边发现煤油的价格竟然还是没有降低!

这里头固然是有着石油产能不足,炼油能力更低的因素在,但是不可避免的,八家石油公司因为之前都是一体的,拆分的时候往往都是直接以某个地方的分公司为主体进行拆分。

如此也是导致了就算是拆分后,其实这八家石油公司的高层管理还是原来的那一批人,并且是相互联系的非常密切。

虽然没有搞什么价格同盟之类犯忌讳的东西,但是也主动避免了各种竞争,搞默契。

然而这事,国企部无法忍。

圣天子都喊出来了企业需要社会责任感了,国企部和皇室资产科的大佬们都开始行动了,你们下头的管理层竟然还是当没听见,你真当帝国的大佬高官都是饭桶啊。

就算是饭桶,人家也是吃过的饭比你吃的饭更多的饭桶。

于是乎,国企部那边又是在酝酿着,既然拆分还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国企部已经是准备放开部分牌照限制了,煤油价格过高已经是导致民间的怨气极大了,为了帝国内部的稳定,国企部开始尝试着采用更多的办法。

圣天子楚行虽然知道这些民生行业要进行掌控,倒是这种掌控也是需要一个限度,占据一个主导权就可以了,但是也没有必要彻底杜绝民间资本的进入。

在部分非关键环节里,适当的引入民间资本,也有益于刺激良性竞争。

同时,某种程度上国企部以及圣天子楚行,已经是把石油行业当成了一个试点,用以寻找国资皇资和民间资本的平衡问题。

以平衡物价稳定民生,同时保持市场的良性竞争,但是同时也要避免恶性竞争,最后演变为供大于求,最后导致行业的崩溃。

如今帝国内部的很多行业都是出现了这个苗头,钢铁行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目前帝国内部的钢铁市场虽然庞大,但是产能更庞大,要不然过去这么多年里钢铁的价格也不会一降再降了。

如今很多规模小的钢铁厂商已经是利润非常低,甚至是出现亏损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工业革命爆发时期非常的不正常。

要知道随着铁路建设以及造船等大量需求钢铁的行业不断发展,实际上钢铁产业是非常有前途的,但是奈何市场竞争过于激烈,一些资本雄厚的钢铁厂商,尤其是江南钢铁公司、北方矿务、辽东钢铁等几家钢铁业巨头,为了打压对手,往往是采取了主动让利的方式降低钢铁的价格,以争取把中小的竞争对手扫出场的目的。

而这种恶性竞争,其实是帝国高层不愿意看见的。

又不是没有足够的市场容量,市场大着呢,干嘛不好好做生意,老想着把竞争对手先干掉,然后独吞市场啊。

想要搞垄断,那也得看帝国高层答不答应啊!

陈建东不知道帝国高层对国内经济的整体调控措施,但是做煤油生意做久了多少也知道一些,哪怕无法详细的内幕,但是大体上他也能猜出来石油行业的暴利。

而猜出来后,他就是想着也进去分一杯羹!

动不动就是十几倍甚至更高的利润呢,不想是假的。

但是牌照的问题却是把他路子给彻底堵死了,没有石油牌照就无法从事石油勘测、开采、提炼等业务。

一开始陈建东还想要迂回用挂靠的方式搞一个炼油厂。

最新小说: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裂石响惊弦 谍海孤雁 贵女景昭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烽火晋察冀 美利坚胜者为王 人在洪武,朝九晚五 超时空史记 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