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6 章(1 / 1)

别看魏征平时凶巴巴,连李世民都想骂就骂,其实私底下人还算好相处,没什么架子,也喜欢提携后辈。

眼前这青年姿容出众,大方得体,魏征对他印象不错,有心看一看他的本事,只是李承乾也在这里,他不好擅自做主。

魏征看向李承乾,就见马车窗户大开,几个小脑袋挤在窗户边,正好奇又期待地看着他们。

魏征:“……”

他对青年微微颔首:“你且念来听听。”

青年整了整衣裳,双手背在身后,微微抬高声音,念出了几首诗。

李承乾于诗词一道并不是很精通,但鉴赏能力还是有的,这诗写得确实不错,且独具一格,显然这青年年纪轻轻,已经在诗词一道有了与众不同的见解。

只是诗中阿谀之气比较重,令人有些不喜。

苏琛有些可惜:“如果再多些风骨就好了。”

李承乾也叹了一声:“行卷诗向来如此,世人皆爱奉承之词,若诗文风骨太重,很难得到贵人青眼啊。”

这时候科举考试制度还不完善,最明显的两个特点,一是考试不用糊名,二是每年取用人数极少。

考试不糊名,也就意味着有极大操作空间。尤其进士科考试并没有严格的审核标准,皇帝也只看最后结果,谁能中选几乎都由几位考官判断。

如此一来,能否中选就不止看文章写得好不好了,考官一般还会参考考生的名气与背景。如果考生平时名气大、声望高,或者背景比较深,有人在考官面前推举,那考生中选的可能便要大一些。

当然不是没有底线的,即便考官可以容情,也要考生自己有实力才行。

典型的例子,比如两百年后的李商隐,作为名留青史的大诗人,他的文才本事自不必说,但他青年时期几次参加科举,却因为出身不好屡屡落第,直到开元二年第六次参加科举,山南西道节度使、前宰相令狐楚向考官推荐了他,李商隐这才终于进士及第。

因此考生为了增加高中的机会,往往会想尽办法替自己刷名声,广交好友、参加各种诗会文会、还会时常出入平康坊。

是的,就是教坊!

大唐的文人没事就喜欢逛逛教坊,甚至将之视为雅事,自然不只是为了风月情.色,更因为教坊本就是刷名声的好地方。

这时候的妓女也不太一样,相比容貌,她们的才情更加重要。

妓女常常要外出参加活动,每每要与客人诗歌相和,和不出来会被人笑话。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游戏,譬如最常见的行酒令,往往由妓女担任席纠,也就是裁判,她们要负责宣令和判断客人行令对错,文采不够根本不能胜任。

因为这些原因,妓女中最厉害的“都知”容貌未必最出挑,甚至可能相貌平平,但每一个都才情出众,于席纠和作诗上更是翘楚。

扯远了,说这么多是想表示文人为了高中想尽各种办法刷名声。

他们去教坊司,固然

可以与才貌双绝的花娘秉烛夜谈甚至春风一度,更会留下自己的诗作,或者为乐曲填词,期盼借由花娘之口,将自己的名字传扬出去,若能被某个达官贵人记住就更好了,那么他们就有可能受到推举。

相比刷名声,被贵人举荐才是最好的办法,如果这个贵人能量足够大,即便考生科举没有高中,也可以通过举荐直接入仕。

因此很多文人就会将自己的诗文整理成册,送给自己看好的高官贵族,以求得到他们青睐。

李承乾就没少收到这样的诗文册子,还有写各种文章和他探讨的,如果真是有本事有才学的,举荐一下也未尝不可。比如马周,就是写了一篇文章给李承乾,成功进入天策府,如今也是正四品的高官了。

这种以诗文向贵人自荐的行为称为“干谒”,若自荐不为求官,仅是为了科举,又能叫做“行卷”。

简单来说,行卷是干谒的一种。

李承乾之所以判断青年是行卷而不是干谒,其实也不难理解。干谒入仕并不受歧视,仕途也没有什么阻碍,但能够进士及第当然最好,不仅能验证经年所学,也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出身。

杜构不就是放着现成的官位不要,想要去参加科举吗?

这青年年纪不大,想来还没有被科举毒打过几回,又兼之才气斐然,看样子对自己的文采很有信心,必是想挣一份功名的。

干谒诗文多为歌功颂德表衷心……当然啦,肯定也有例外。

还是我们不按常理出牌的谪仙人李白大大,他在自己的干谒文《上安州裴长史书》中写:“愿君侯惠以大遇,洞天心颜,终乎前恩,再辱英眄。白必能使精诚动天,长虹贯日,直度易水,不以为寒。”

希望君侯给我一个机会,我定会尽心竭力回报您的知遇之恩。

还挺动人对吧?

但他紧接着就写:“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遂之长途,白既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

如果你要摆架子不肯接纳我,那我就去长安自谋前程,以我李白的本事,投个王公大臣还不是轻轻松松?

一句话总结:我很有本事,你不要不识抬举。

(温馨提示:如果没有诗仙大大的才华,以上行为不要轻易模仿,容易被打=-=)

李白似乎就被围殴暴打过,且他一生仕途不顺,跟这样疏狂直爽的性格想来也脱不开关系。

又扯远了,谪仙人只有一个,这世上终究还是庸碌俗人最多,因而行卷诗文大多阿谀,眼前这位青年已经算是比较克制了。

李承乾对此非常包容,就连魏征也没有计较,听完他的诗后赞赏道:“诗写得不错,你是哪的人?叫什么名字?还有别的文章吗?”

“学生上官仪,陕州陕县人。”青年掩住眼中惊喜,恭恭敬敬答道,“学生幼时坎坷,多见百姓艰辛,最近朝廷开放市集、取消宵禁,学生心中有感,写了一篇

策论。”

关注朝廷动向,还能体会百姓疾苦?[(,魏征对他印象更好,颔首道:“改日得空,可拿来与我一观。”

这就是看好上官仪,如果之后的表现令魏征满意,就可能在考试时为他举荐。

上官仪大喜应是,与魏征拜别,又冲李承乾揖了一礼,与友人相携离开。

等他们走远了,杜荷才意犹未尽地说:“行卷真有意思,可惜大哥不用行卷,不然我就和你一起去!”

众人诧异地看向他,杜荷挠挠头:“我说得不对吗?”

苏琛:“……你觉得行卷很好玩?”

“是啊,怎么了?”

把自己的作品集结成册送给敬仰的前辈,遇到志同道合的就常来常往,谈诗论道,以文会友,引为知音,对文人来说不是一大乐事吗?

难得他觉得文人的活动有意思,为什么都这么看着他?

杜构暗暗叹了一声,拍拍自家傻弟弟的脑袋:“以后在殿下身边多听多看,别一味只知道舞刀弄棒了。”

真以为行卷是什么好玩的事呢?

以文会友固然是一大乐事,行卷如果顺利也的确很愉快。但这世上千里马常有,伯乐却不常有①。如魏征这样愿意提携后辈的终究只是少数。每年参加科举的考生那么多,能够得到贵人赏识的却寥寥无几。

杜构是幸运的,以李承乾伴读和杜如晦长子的身份,只要他的实力没有问题,就一定不会落榜。但对广大寒门学子来说,行卷就是科举路上的一座大山。

长安多的是滞留数年,花费无数时间、精力和金钱广结人脉,只求一朝得中的学子。可惜汲汲营营多年,最后可能还是一无所获。

对这些人来说,行卷哪里是什么乐事?分明是无数次的碰壁、白眼和失望。

李承乾叹了一声:“什么时候不用行卷就好了。”

不止考生苦恼,李世民和李承乾也不满意,朝廷举办科举,本意是选拔寒门中的有识之士,分薄世家在朝中的影响。但现在这种情况,真正的寒门学子很难出头,这几年考中的进士一大半出自各个世家,或者由世家举荐。他们的目标想要实现还遥遥无期。

魏征表情淡淡地说:“没有本事冒出头的人,即便考上进士也很难成事,殿下不用觉得可惜。”

李承乾摇头:“不是这样的。如果底下人需要勾心斗角才能成事,那就是上位者没有做好,没有创造出公平和谐的工作环境,阿耶和我该反思自己,而不是怪别人没有本事爬到我们面前。”

魏征一愣,诧异地看向李承乾:“殿下是这么想的?”

“对啊!偏科的人很多的,很多人在某个方面很有天赋,但就是学不会为人处世,我们应该发掘他们的长处,保护他们的天分,而不是逼着他们学所谓的为官之道,这是本末倒置!”李承乾一口气说完,下巴微抬,“不管你认不认同,反正我就是这么想的!”

魏征愣了好一会儿,退后几步,冲李承乾长长一揖:“殿下仁心,

下官敬服。”

李承乾:“?”

他有说什么吗?怎么跟仁心扯上关系啦?

他却不知道,魏征本来出身贫寒,为了生计还曾出家为道,一路走来殊为不易,深知李承乾这一想法对贫寒学子来说有多重要,倘若他能说到做到,无数人的命运将因此改变,自然称得上一句仁心。

李承乾莫名其妙受了一礼,茫然地挠了挠头,然后就不管了,嘻嘻笑道:“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想法哦,阿耶也是这么想的,魏伯父记得也夸夸阿耶。”

众人:“……”

让魏征夸李世民,真的不是在为难他吗?

魏征倒是非常淡定,有错当骂,有好也当夸嘛。他并不抵触夸奖李世民,以前也夸过的……嗯,偶尔。

况且魏征现在心情很好,近日开放市场和取消宵禁之事闹得沸沸扬扬,朝中很多臣子觉得不靠谱,甚至因此怀疑李承乾的治国能力。

魏征也提着一颗心,李承乾之前表现聪慧,却多是在发明创造和读书上,治国理事上并没有什么建树,第一回献策就是发展商业这样颠覆传统且后果难料的政策,的确令人悬心,生怕他不是做帝王的材料,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朝廷必将再次掀起腥风血雨。

幸好!

只凭今天这几句话,魏征的心就放下了一半。

他还想就科举的事和李承乾再讨论几句,李承乾已经率先冲他挥挥手:“我们走了,你们也早点回去。”

魏征咽下已经到嘴边的话,和魏夫人一起行礼:“恭送殿下。”

李承乾关上窗户坐好,马车便缓缓行驶起来。稍微走远了一些,杜荷就忍不住拉住李承乾的胳膊,发出土拨鼠的尖叫:“魏征居然夸你了!”

李承乾抽回胳膊,不着痕迹地揉了揉被捏疼的部分,淡定地摆摆手:“嗨呀,小事!”

杜荷星星眼:“这都是小事,承乾你太厉害了!”

李承乾压下忍不住上翘的嘴角:“嗯哼~”

在杜荷崇拜的目光中,李承乾在心里跟系统打听:【七十八郎,你们那里也会有考试不公平的现象吗?】

系统:【没有,三十世纪没有考试。】

哈?

【那你们怎么选拔人才?】

系统:【星际会给每个公民测天赋,从出生时就配备光脑,光脑会记录下主人做下的所有事情并进行评分,学校和用人单位会根据公民的天赋和评分选择录取。】

李承乾嘴巴微张:【什么事都要打分,那不是比阿耶还惨?】

系统:【……我还以为你会觉得做什么事都被盯着比较惨呢?】

李承乾眨眨眼:【这有什么的,我就是这样啊。】

系统:【……】

差点忘了,这是封建王朝的皇太子,伺候他的宫人就有几十个,走到哪都有无数双眼睛盯着,想来早就习惯了。

李承乾却突然来了兴趣,积极发问:【我记得你以前说过,光脑可以自动报警,还有定位功能,那三十世纪是不是没有抓不到的犯人啊?】

【是的,大部分犯人还没逃跑就被自己的光脑报警抓走了。三十世纪犯罪率非常低。】系统骄傲道。

李承乾眼睛亮晶晶的:【三十世纪的人太幸福了!】

系统顿了一下,不太甘心地说:【每个时代的公民压力都不一样……】

【嗯嗯!】李承乾捧哏,等着系统详细说,系统却若无其事地转移了话题,【你们二十一世纪的其他国家也有很多防考试作弊的方法,针对大唐现在的情况,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糊名。】

李承乾也知道,但这事不是那么容易办的,科举制度已经令世家警惕,只是大唐是从隋朝继承的这项制度,并不是首创,加上世家还可以插手科举选拔,这才没有过激反应。如果突然加上糊名,恐怕容易出问题。

系统:【事缓则圆,你说得对。那还有什么办法吗?】

李承乾想了一路,快到宫门口时眼睛一亮:“想到了!”!

最新小说: 矜贵世子的争妻路 反派之家,但咸鱼 穿到北宋捞苏轼 暗夜潮涌[娱乐圈] 何以解忧,唯有暴富 与魔尊结下生死契后 被抛弃的女主角 在夏景清晰时刻 魔君听见我要攻略他[穿书] 白月光驾到[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