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书院 > 历史军事 > 旭日东升之帝国霸业 > 第一百一十三章【平壤激战】

第一百一十三章【平壤激战】(1 / 1)

当即就被明兵部尚书:石星,给授封为假的御倭游击将军官衔兼通事,并立即被送往东征大军麾下。

直到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正月初6日,抗倭援朝的明军们才顺利渡过鸭绿江,抵达李氏朝鲜王国平安西道平壤府地区。

随后明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兼东征提督:李如松,当即就请求明辽东总镇经略兼兵部左侍郎:宋应昌,想通过假意和谈的方式,向幕府倭寇发去文书,打算用来麻痹平壤府守将幕府第一军左副将:小西行长,并派出明御倭游击将军兼通事:沈惟敬,前去幕府倭寇军营中和谈。

此时年逾花甲之年的明御倭游击将军,孤身一人单枪匹马入贼营,他除了向幕府第一军左副将责问;幕府军队为何无故对李氏朝鲜王国进行侵略之事?

除此之外,他还与幕府第一军左副将讲和,约定双方停战五十日。

没想到幕府第一军左副将见他比较有诚意,居然答应下来了,但是明军又给什么好处呢?关于这一点明御倭游击将军则是不断忽悠,就这样双方初次谈判失败!只能往来递交书信继续谈。

当天晚上,小队幕府倭寇军出动了800人夜袭明军大营,就惨遭明军1000名火箭手的强大火力狙击,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寥寥几十人侥幸逃生。

此举也让倭寇了解到了,大明天军势不可挡的面目,并对谈判有了些认可。

正月初8日,辽东都指挥使司关外的建州左卫女真部派遣使者来朝,一是为了向朝廷进贡,二是请求为建州女真八部抗倭死难之人求封赏,三是想替大明天子皇帝陛下分忧解难(实际上是图谋不轨)想打听点消息。

因此明建州左卫军民指挥佥事:佟·努尔哈赤,在向朝廷献礼完毕以及讨要殉难建州女真八部将领们的追封后,就直接上书给明兵部尚书:石星,请求主动率军赶赴李氏朝鲜王国参战抗倭,以报此深仇雪恨。

而朝廷群臣们得知消息后,对此非常欢迎,甚至有些官员们还认为建州左卫军民指挥使司依靠明宁远伯:李成梁,麾下的李氏家族支持,其势力大增,非常适合抗倭。

再加上建州女真八部拥有骑兵三千、步兵四千,以远远超过正常大卫兵力,正式步入了行都指挥使司乃至总镇的兵力范围。

更何况建州女真左卫又民风彪悍,非常善于骑射,故此很多文臣武将们都建议应约征调建州女真三卫兵力。

不过李氏朝鲜君臣们却非常不高兴?反而还惊恐万分?

这是因为建州女真八部,原本就与李氏朝鲜王国互有征战,此次又有幕府倭寇跨过图们江入侵兀良哈野人女真部以及建州女真八部地区,所以明建州左卫军民指挥佥事是要行报仇之意?

便在朝贡大明帝国之前就写了书信,事先递交给了李氏朝鲜王国,宣称会发兵前去搭救,不然李氏朝鲜王国必会亡国矣!

但是李氏朝鲜上下的群臣们,却一致认为建奴鞑子们出兵李氏朝鲜王国,名为援助,实则另有所图?

其中李氏朝鲜户曹判书:李诚中,则建议道“朝鲜语:老乙可赤出来之事,不可不速拒,还请殿下立刻上书大明天子勿放酋奴。”

结果李氏朝鲜宣祖河城大君昭敬郡王:李昖,立刻就上书传递朝廷,表示不愿意接受建州女真八部的援兵,而只要大明帝国正规的都司卫所援军足以。

由此朝廷也看在明建州左卫军民指挥佥事这么有诚心的份上,再加上建州女真八部将领们抗倭惨死!无人主持局面,便由佟·努尔哈赤,充任(大明建州左卫军民指挥使)负责接管建州女真八部事务。

另一边在李氏朝鲜王国的战场上,趁着与倭军和谈之际,明军大规模集合起来突然出击,迅速开至平壤府城下,与李氏朝鲜军队一起包围了整个平壤府附近的关卡。

这让不明情况的幕府第一军左副将:小西行长,还以为是因为误会,而导致的谈判破裂?

但士兵来报,四门皆看到大明帝国大军云集,各类火炮、战车都已经架好,才让幕府第一军左副将意识到了战斗已不可避免。

因此平壤府攻防战也就此打响了。

这时明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兼东征提督:李如松,就以明东征左副总兵兼辽东都指挥佥事:杨元,率领中军一万零六百三十九人、在以二弟明东征右副总兵兼蓟州总镇总兵:李如柏,率领左军一万零六百三十二人、明东征左参将兼广东右卫总兵:张世爵,率领右军,以及麾下的明蓟州总镇左参将:吴惟忠,带领的南兵3000名总共一万零六百二十六人开始进攻。

话说这李氏朝鲜王国的平壤府城东有;大同门、长庆门,城南有;芦门、含毯门,城西有;普通门、七星门,城北有;密台门,各门都地形险要,属于易守难攻之处。

城外北部则有牡丹峰高耸,峰顶驻守有幕府倭寇军队2千人,与平壤府内的幕府倭寇军队形成犄角之势。

主城内的幕府第一左副将:小西行长,的第一军共有16000余人,都配备了先进的火绳枪(幕府俗称;铁炮)。

而明中军提督府左都督兼东征提督:李如松,则命令明辽东总镇右副总兵:查大受(明宁远伯:李成梁,的家丁)首先率军攻打城北密台门前面的牡丹峰。

随后中军明东征左副总兵:杨元、右军明东征左参将:张世爵,一起领兵进攻城西七星门,左军二弟明东征右副总兵:李如柏、明复州卫游击将军:李芳春,领兵进攻城西普通门,明京军神机营左参将:骆尚志,与李氏朝鲜兵曹备边使:李镒、李氏朝鲜平安东西道防御使:金应瑞、明辽东总镇左副总兵:祖承训,一起的率领明军乔装为李氏朝鲜军队,用来麻痹幕府倭寇,主张力攻城南芦门与含毯门。

随着由坐镇指挥的明东征提督:李如松,下达命令后,四城部队们开始攻城,明军金鼓大震令旗挥动,顿时火铳队、战车营、火炮营,纷纷开火朝城楼上炸去,此战打得相当激烈。

但幕府倭寇军队则依托平壤府城墙及城外各处堡垒的掩护,以火绳枪不断射击冲锋的明军。

顿时喊杀声四起,城上城下劲弩齐发、巨炮齐轰、火铳齐射、战车齐开,火焰蔽空震天动地,幕府倭寇们的火绳枪虽然略优于明军火铳,但他们却没有威力强大的火炮。

这是自幕府战国时期以来,由于国内缺少铁物质,很难造出各类大炮,因此幕府倭寇军队还从来没有见过这种远程射击的大炮,甚至连普通大炮都不曾多见过。

故此明军火炮射出的铅子炮弹,不断掉落入敌营后,便给幕府倭寇军队造成了很大的杀伤和威慑力。

为了速战速决明东征提督还下令全军;必须在午时之前攻下平壤府城门,否则前锋营将领们一律斩首示众,若攻下城池,先登城者赏银5千两,临阵怯战者杀无赦!

首先由明京军神机营左参将表现得异常勇猛,从云梯处率先攻上城南含毯门城楼,幕府倭寇军队就掷下巨石击中其腹部,但他依然奋战不止,身后的江浙戚家军兵团们则紧随其后上城。

其中还有附近的李氏朝鲜义军与僧兵们,也一起前来参与作战。

另一边急于雪耻的明辽东总镇左副总兵,穿着李氏朝鲜三叉齐腰甲军服,打着李氏朝鲜牙旗,混在李氏朝鲜军队中悄悄靠近南芦门。

这让一向轻视李氏朝鲜军队的幕府倭寇军们并不在意,反而从容的将兵力调往陷于恶战的北门中,直到他们看到李氏朝鲜部队中有露出布面甲以及齐腰锁子甲时,才发现里面居然有明军?

但是城下伪装成李氏朝鲜军队的明军,却已经和李氏朝鲜军队一起进攻了,先以李氏朝鲜军队打头阵,进攻城南芦门,再由明辽东总镇左副总兵率部跟随着,驾起吕公车攻上城楼。

明东征左副总兵与明东征左参将,下令用撞车,凿碎城西七星门、明东征右副总兵则率兵直接攻破了城西普通门,就这样大明各路军队乘胜与幕府倭寇军展开了巷战。

激战时右军明蓟州总镇左参将:吴惟忠,在攻打北门牡丹峰时胸口中弹,但仍捂住胸前锁子甲大呼督战,直到率部攻克了峰顶。

而主将明东征提督的坐骑被倭寇铁炮队击毙,城西普通门巷战的二弟明东征右副总兵头上钵盂直顶头盔被击中掉落,却依旧指挥明军火铳队与步兵进攻。

虽然明军的单兵火力(指当时万历年间的各类火铳威力)不及幕府倭寇军队的铁炮火绳枪射程远、穿透力大、精准度高,只有部分明军装备了与幕府倭寇火绳枪队差不多杀伤力的鸟铳而已!

其余明军大多数都还在使用,较为原始的;单眼铳、双眼铳、手铳、铁铳、铜铳,等杀伤力不强的火器,要么就是诸如;三眼神铳、四眼铳、五雷神铳、六眼铳、十方铳,等射击密度大,但精准度不高的火器。

不过好在明军火炮营装备了数量众多的各类火炮,尤其以方便携带的虎蹲炮,给与了幕府倭寇军队最重大的杀伤力。

幕府倭寇军队的弱势,恰恰在于他们国内几乎没有各类火炮,而明军的火器,又恰好是以各类大炮为主、射程远、威力大。

还有就是幕府倭寇将领和倭寇士兵们缺乏躲避炮弹的经验,再加上武士道的不怕死精神,让他们作战时,往往都是死了一批又上去一批。

这直接成为了明军大炮的活靶子。

倭军他们的主要火力,就是以火绳枪(铁炮)为主的火器,毕竟安土桃山幕府国内缺铁,且军队为各国藩主私有,无法充分调动一切资源统一制造。

无论是武田家、织田家,还是德川家,即使是动员幕府全部力量,也只能制造出射程一二百米的小臼炮而已。

最新小说: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超时空史记 贵女景昭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顶流的病美人姐姐 美利坚胜者为王 谍海孤雁 汉家功业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