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书院 > 历史军事 > 旭日东升之帝国霸业 > 第一百二十三章【湟中三捷】

第一百二十三章【湟中三捷】(1 / 1)

由于在开原卫的互市,也使得漠南蒙古内喀尔喀五部经济上得到满足,渐渐开始疏远建州女真八部,因此埋下了漠南蒙古内喀尔喀五部与建州女真八部不合的伏笔。

6月17日,甘山之战结束后,明军就腾出手来对付漠南蒙古永谢布部台吉:孛儿只斤·永邵卜,他是鞑靼部俺答汗属漠南蒙古土默特部首领兼大明顺义郡王:孛儿只斤·阿勒坦,的从子。

明隆庆五年就被朝廷封为,从一品龙虎将军兼庄浪卫指挥同知。

但在鞑靼部俺答汗属漠南蒙古土默特部首领兼大明顺义郡王死后,明龙虎将军兼庄浪卫指挥同知:孛儿只斤·永邵卜,就失去了约束,他叛逃明廷丢失官职,还带领部落进入朵甘都指挥使司境内的答思麻万户府盘踞,势力逐渐强盛。

他和漠南蒙古永谢布部首领:孛儿只斤·瓦剌它卜囊,都是明军最强大的两个对手。

由于漠南蒙古永谢布部台吉部众强盛,野心很大,所以漠南蒙古永谢布部万户兼喀喇沁部领主昆都仑歹成台吉:孛儿只斤·青把都儿,被明军击溃的事,并不会影响他的骄傲,他也不会主动收缩防御,反而可能还会主动出击,以显示自己的强大。

这点已经在大明官员的预料之中。

8月初2日,明建州左卫军民镇抚使:爱新觉罗·舒尔哈齐,首次带领建州女真左卫使团前往京城朝贡。

这次的经历让他大开眼界,看着中原地区的繁华景象,在想想建州左卫军民指挥使司这个蛮荒部落地区,瞬间就让他感觉上不了档次,也对自己屈居于兄长的属下地位,而感到不满,他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当上建州女真左卫军民指挥使。

此外他还对中原先进的农耕文明和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为此还特意在京城订制了一件汉服,并且亲自穿着汉服入朝觐见大明天子,朝中的文武百官们见状,都纷纷夸赞这是建州女真八部里面最有汉文化之人了。

就连穿着冕服十二章的明神宗:朱翊钧,也很赏识明建州左卫军民镇抚使,还赏赐了许多金银珠宝给建州女真左卫朝贡使团。

另外明礼科给事中:杨天民、明都察院四川道监察御史:牛应元,曾奏“建文年号,不宜革除,值会纂修国史之时,当更正洪武三十二年至洪武三十五年的年号,以复建文元年、二、三、四,的四年之旧。”

此举礼部官员决定从其议,明神宗也表示同意,于9月初6日,下诏以建文朝附国史《太祖本纪》末,复其年号。

同时漠南蒙古永谢布部台吉定下了在九九重阳节当日,准备进攻大明帝国陕西行都指挥使司西宁卫的计划,他认为在这个重大的节日里,明军必定不会有所防备。

然而漠南蒙古永谢布部台吉的计划,却早以被大明收买的其他部族所通知了明甘肃总镇巡抚:田乐,还召集众将领们经商议后,明军决定采取将计就计的策略。

以明南直隶国子监博士:龙膺,为参政监军,再由明西宁兵备道副使:刘敏宽,在西宁卫南川伏羌堡捏尔朵峡一带设下伏兵,用来围歼漠南蒙古永谢布部台吉。

9月初9日,漠南蒙古永谢布部台吉纠集了漠南蒙古右翼多罗土蛮部首领:孛儿只斤·火落赤、漠南蒙古右翼多罗土蛮部台吉:孛儿只斤·真相,等部落的2千多精锐骑兵进入了西宁卫南川伏羌堡附近。

等他们大都进入峡谷后,明军伏兵就从四面杀出,由明西宁卫左参将:达云,一马当先,阵斩了漠南蒙古主帅:把都尔恰。

致使蒙军骑兵遭到埋伏后,又损失了主帅,瞬间方寸大乱,无力抵抗,只能四散奔逃,明军一直追杀到了午时,战斗才结束,总共斩获夷首六百三十九人。

这次战斗给了漠南蒙古永谢布部台吉以沉重打击,从朝廷到边关将士们都深受鼓舞,使得明陕西总镇巡按:乔廷栋,闻讯连忙和明陕西三边总督:李汶,一起前来考察战场,并称“真是树壮酞于九塞,岂直筑京观于两河。”

史称(南川大捷)。

消息传到北直隶紫禁城后,明神宗:朱翊钧,立即前去祭告宗庙,并拨银一千两,犒劳陕西都指挥使司边关将士。

同时因漠南蒙古永谢布部台吉:孛儿只斤·永邵卜,遭到了严重打击,但在朵甘都指挥使司一带,并不只是这一个部落,比较强大的还有漠南蒙古右翼多罗土蛮部首领:孛儿只斤·火落赤、漠南蒙古永谢布部首领:孛儿只斤·瓦剌他卜囊、漠南蒙古右翼多罗土蛮部台吉:真相,等漠南蒙古诸部依旧强大。

这让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漠南蒙古永谢布部台吉非常不甘心,他便又纠集了这些部落,组成了一支1万5千多人的庞大军队,倾巢而出。

10月13日,由朵甘都指挥使司(青海蒙古)答思麻万户府进入西宁卫东科尔寺方向。

随后明甘肃总镇巡抚:田乐、明西宁卫参政监军:龙膺,等官员们商议后,决定先把敌军放入西宁卫西川镇海堡,在凭借堡垒据守,以消磨他们的锐气。

到时候再出一支生力军,定能一举大获全胜。

所以根据这个战略计划,明军就在西宁卫西川镇海堡康缠钓儿湾建立了防御,在以4千多人面对漠南蒙古大军,而明甘肃总镇巡抚则负责率军防御西宁卫,随时准备出击。

10月17日,兵部考选军政,明神宗下令说“其中有许多副千户,未经奏请即署秩正四品官职(卫指挥佥事)?”

于是下令,严厉责备大臣们徇私、兵科不检举揭发,又责备五城御史抄太监客用家时不称旨,还责备客用的财产私藏于明崇信伯:费甲金,府中而刑部拷讯无实。

最后又移怒于南北两京六科、监察道御史官员,责其失职,闭口不言。

为此先后将两京中的;兵部武选清吏司郎中、兵部给事中、兵部员外郎、兵部主事、十三道监察御史等文臣武将,三十余人尽罢斥为民,数十人或被降为杂职,或被贬级调外、发配边疆,或仃支俸禄一年。

此时明内阁首辅:赵志皋、明东阁大学士:陈于陛、明吏部尚书:沈一贯,及九卿各自上疏救援,导致明兵部尚书:石星,还请自己罢职以宽被害诸臣,但明神宗:朱翊钧,皆不听。

反而还惹得明神宗严治诸臣的圣旨频烦下达,举朝无不震惊,史称「军政之狱」。

10月20日,从李氏朝鲜王国东征幕府正规军大胜回朝的戚家军,因朝廷没有按时发放原有粮饷,反而还克扣军饷多时,主要是因为倭患以平,就没有像之前一样给予戚家军将领们重金,所以才最终导致了戚家军们群情激扬,忍无可忍便发生了鼓噪。

却让早就看不惯南军的新任明蓟州总镇总兵:王保,便假意让参与暴动的戚家军们前去校场上点名领赏。

结果手无寸铁的1千3百名戚家军将士们,就这样成为了王总镇总兵等北军将领的射击活靶子!

事后明吏科给事中:戴士衡、明都察院四川道监察御史:汪以时,两人上奏辩解称;戚家军为朝廷征战一生,如今又无兵变之心,只因粮饷问题有意见,便无故惨遭屠杀!还请朝廷派人前来调查。

但是明北直隶巡城御史:马文卿,却反驳称南兵有大逆不道之嫌疑,没想到明兵部尚书:石星,也附和此意!

10月24日,蒙军包围了明军,四面发起进攻,由明西宁卫左参将:达云,负责指挥将士们迎击,从上午战到下午,明军阵营依然没有被攻破。

待天色将晚时,明甘肃总镇巡抚才交接完西宁卫的城防,并亲自率领明西宁卫参政监军:龙膺、明庄浪卫指挥同知:佘德荣、明甘州中卫总兵:郑恕,等将领带着1200多名精兵从西宁卫赶来增援。

明军与蒙军激战了一天,导致蒙军士气开始低落,又听说有明军援兵到来,觉得无法取胜,便开始撤退。

当即就被明甘肃总镇巡抚率兵追击,一直追赶蒙军到了西宁卫东科尔寺白石崖才返回,至此蒙军已无心恋战,反被明军斩首8百多人,史称(西川大捷),其中还包括朵甘都指挥使司青海蒙古诸部首领:满克王、把汉他卜囊、脱赖舍人,等人都被明军俘杀。

还要重点提到的是,这一场仗看上去似乎是明军以少胜多,以五六千人击败三倍于自己的蒙军,实际上这里面还有其他藏族、土族等部落的援助。

首先因为西宁卫一带的藏族、土族部落们,长久以来就受到了漠南蒙古部落(青海蒙古土默特部~也叫西海蒙古诸部)的欺压,早就视其为敌人,所以明甘肃总镇巡抚在战前就派人四处联络,还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并许诺出兵助战。

其中西宁卫西川镇海堡一战中,参战的朵甘都指挥使司与乌斯藏都指挥使司藏族、土族等首领们就有;刺卜尔、西纳、大咎顺、申中,隆奔、罕东、班撒儿、思蛮、下咎顺、祁采忠,等部落都各出3百精骑与明军配合作战。

还有果迷等十九族7千多士兵,也直接听从明军将领们的调遣。

甚至就连瞿昙寺、圆觉寺、宝贝寺、会宁寺的大小喇嘛也都参加了战斗,事后又在辖地内积极配合明军筑堡招抚番民。

若没有这近万名藏军助战,明军想要以劣势兵力击败优势的蒙军,恐怕比较困难!

以至于后来在报功时,朝廷兵部也承认此一役也,官兵之截战,诚为首功,而番兵众之夹击,亦为特殊功绩。

此三次大捷总称为〈湟中三捷〉在万历二十三年这一年的时间里,接连打击了势力强大的多个西海蒙古部落,致使漠南蒙古永谢布部台吉:孛儿只斤·永邵卜、漠南蒙古永谢布部首领:孛儿只斤·瓦刺他卜囊,等部落不敢再留在朵甘都指挥使司原地。

最新小说: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抗清 贵女景昭 顶流的病美人姐姐 谍海孤雁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美利坚胜者为王 汉家功业 超时空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