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书院 > 历史军事 > 旭日东升之帝国霸业 > 第一百四十二章【梃击之案】

第一百四十二章【梃击之案】(1 / 1)

5月初4日酉时三刻,一桩著名的大事,即将在帝都爆发开来,有名北直隶蓟州男子:张差,手持枣木棍打伤12个巡岗太监,并闯入明皇太子:朱常洛,所居住的慈庆宫,在击伤守门内官明慈庆宫太监:李鉴,又直闯至前殿檐下。

最后才被东宫内官明太子宾客:韩本用,等人下令守卫擒获,送交东华门守卫明府军左卫指挥使:朱雄,处拘留并提醒皇城东面的府军左卫、羽林左卫,严加看管以及排查余党。

次日,明皇太子奏报,此案发生之后,举朝上下无不惊骇,吓得明神宗:朱翊钧,立即命法司提审刁民:张差。

先由巡视皇城的明京城守备御史:刘廷元、明东阁大学士:方从哲,等官员审问。

在得知张差是北直隶蓟州井儿峪人,并且认为;他爱饮酒,不过是一个疯子,常说吃斋、讨封?且语言颠倒、形似疯狂,在家乡受气,愤怒入京,喝了点酒欲赴朝伸冤,故而持棍击鼓,但因人地两生,误入东宫,没有人指使?

但经过再三讯问后,张差总是胡言乱语,什么吃斋、讨封,问了数个时辰,也没将实情供出,审判官们不耐烦把他交给了刑部定论。

在交到刑部后,首先由明刑部郎中:胡士相,等人重新提审。

这时张差似乎清醒了些,他回答道“草民被邻居:李自强、李万仓,等人欺负了,他们烧掉了我的柴草,草民非常气愤,就打算到京城告状,击鼓伸冤,于是我就在4月中旬来到了京城,我是从东门走进来的,但我不认得路,只好一直往西走,半路上遇到了两个男子,他们给了我一根枣木棍,告诉我拿着这根枣木棍就可以伸冤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喝了随身携带的酒壮胆子,可能一下子犯迷糊了,就走到皇宫宫门了,还打伤了许多人,最后被捉住了。”

此话让明刑部郎中难下结论,他认为张差是疯癫之人,于是把情况上奏给了明神宗。

然而明刑部主事:王之寀,却看出了破绽?

有一日,明刑部主事在为牢中犯人们分发饭菜时,他觉得张差决不像疯癫之人,便决定再次审讯张差,为了让他说出实情,明刑部主事对张差说“你若说出实情,本官就给你饭吃,要不然就饿死你。”

这时张差低头不语,他过了一会儿才摇摇头说道“草民不敢说!”

明刑部主事见状,当即命令牢中其他狱吏回避,只留两名狱卒在旁,在亲自对他进行审问,并以好酒好菜相威逼之下,张差终于说出了实情,并牵扯出了一桩惊天大阴谋……?

据张差讲述,他本名叫:张五儿,父亲已经去世了,比较近的亲戚有:马三舅、李外父,等人。

他们让他跟着一个不知道姓名的老公公?只要按照他的要求去做,完事后就能给他30亩土地。

于是他就跟着这位老公公到了京城,来到一个大宅子里,但又来了一位老公公,请他吃饭,席间嘱咐他说“你拿着棍子先冲进去,撞着一个打一个,杀人也无妨,尤其是见到穿着黄袍者(指明皇太子:朱常洛)这是个奸人,务必要把此人打死,若打死穿黄袍者,重重有赏,如若被人捉住,咱家自会去救。”

就这样吃完饭后,便领着他经过紫禁城厚载门,进入了慈庆宫境内,两位公公在身后指指点点让他从这,一路进去,之后便转身离开了。

但慈庆门看门的宦官们,见到穿着普通宫服之人且手拿木棍,便以没有令牌为由不让张差进去。

因此喝了点酒,且为了利益冲昏头脑的张差,二话不说直接就抬起枣木棍,把看门人给打伤了。后来就是他在一路上,打伤了十几个人,闯进慈庆宫前殿时被逮住了的事。

等明刑部主事:王之寀,再问他“两位老公公是谁?”

张差就不在说话了。

此事立刻被明刑部主事上报给明神宗:朱翊钧,故此还明确提出道“张差,年轻力壮,非疯癲之人,他手持木棍,闯入东宫,定是受人指使的阴谋活动,目的是为了加害皇太子殿下,否则一介平民怎可轻易躲过宫中层层侍卫,并且畅通无阻?”

明神宗一听,似乎还有隐情?就命令明刑部员外郎:陆梦龙,再次提审张差,并引诱他,宣称;若画出,入宫的路径,说出所遇到人的名字,不仅可以免除他的罪过,而且还可以偿还他被烧掉的柴草。

张差信以为真,于是说“马三舅名曰:三道,李外父名曰:守才,都住蓟州井儿峪(而前面不知道姓名的老公公,实际上则是修铁瓦殿的庞保?)三舅和外父常到庞公公住的地方送灰,庞公公与另外一位公公(刘成?)两个人在玉皇殿前商量,还有我三舅、外父,他们逼我拿着枣木棍子打进宫中,如果能够打死黄袍之人(皇太子殿下),那么吃的有了、穿的也有了,一同密谋的还有姐夫:孔道。”

随后又画出了入宫的路径。

由明刑部员外郎马上派人调查取证,逮捕了马三道等人,经核实与张差所说基本无误。

但是庞保、刘成二人,他们仅仅只是两名宦官,且地位低下,单凭他们两人是不可能有如此胆量的。

可他俩的身份却均为明郑皇贵妃:郑妙瑾,的内侍→莫非此事是明郑皇贵妃背后指使的?

一时间朝野上下哗然,都纷纷猜测,并怀疑是明郑皇贵妃以及其弟明后军都督府左都督:郑国泰,两人联合想要谋杀明皇太子:朱常洛,以便于扶立自己的儿子明福恭亲王:朱常洵,回朝继任储君皇太子职位。

此消息传开后,明皇太子和明郑皇贵妃先后赶来面见明神宗:朱翊钧。

在看到双方如此对立时,明神宗便指着明郑皇贵妃说道“群情激怒,朕也不便解脱,汝自去求皇太子吧!”

就这样明皇太子看到了父皇生气的面孔,又听出话中有音?就只得将态度缓和着说道“这件事只要张差一人承担,便可结案,请速令刑部办理,不可再株连其他人。”

这让明神宗听后,顿时眉开眼笑,频频点头道“还是太子殿下说得对。”

明神宗见此事果真牵扯到了明郑皇贵妃,而且她还一直哭诉着说是被冤枉的,再加上得到了明皇太子的原谅,便也不想再追查下去。

最后明神宗不得已上朝召见群臣,下令定张差为「风癲奸徒」且不准任何官员再议论此事。

原来在皇城的左面,每逢初四、十四、二十四,这三日俱设市贸易,称之为(内市)而在梃击案发生之后,经过明京城守备御史:刘廷元,等人上疏后,请求禁止内市,以消除隐祸。

同时还要在皇城以内四门,规定内臣出入必须接受检查,四门还要按时开闭,任何人不得借故阻挠。

5月24日,明神宗为此下诏称“门禁本宜严密,今令兵部及巡城科、道官随时严加盘查,厂卫巡捕衙门以及守门官员密切侦察,擒拿奸宄,内市因相沿年久,有助济需,暂不停罢,但任何人都不许持挟棍棒铜铁弓刀剑等物进入,违者必惩。”

5月26日,叶赫女真部西城贝勒:纳拉·布扬古,决定把妹妹:纳拉·布喜娅玛拉(东哥)许配给漠北蒙古喀尔喀贝哈达尔汉贝勒:暖免,的儿子:蟒古儿大,并捕捉了建州女真八部奸细6人。

5月29日,张差由北镇抚司锦衣卫缇骑偷偷处决,马三道等人则被发配边疆,庞保、刘成,两人也被一同处死,一场梃击案最后就这样不了了之。

同时革去明刑部主事:王之寀,的官职为民,还把要求严惩明后军都督府左都督:郑国泰,的明工科给事中:何士晋,给调出北直隶顺天府紫禁城,改为明浙江提刑按察使司佥事。

其他主张(梃击)论者,或被降职或被罚俸。

然而梃击案之争却并没有因此结束,直至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仍私下里争论不休。

此时北部边疆外,还发生了漠南蒙古河套部与土默特部、察哈尔部、科尔沁部,大举进攻大明帝国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延绥总镇地区事件,而榆林卫秦军铁骑全速出动抗击外夷,担任起了守卫九边重镇的责任。

7月18日,明建州左卫军民指挥使:佟·努尔哈赤(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趁着叶赫老女指(叶赫女真部东哥格格:纳拉·布喜娅玛拉)与被赐婚的漠北蒙古部落成婚之际,决定发兵三千人,屯驻在南关旧地,准备一举荡平海西扈伦叶赫女真部。

可由于明军已经注意到了建州女真八部的扩张,再加上有明抚顺守御千户所游击将军:李永芳,派人随时盯着,故此明建州左卫军民指挥使只好暂时息兵。

11月初1日,明建州左卫军民指挥使正式创立〈八旗制度〉规定每三百人立一(牛录额真)、五牛录额真立一「甲喇额真」、五甲喇额真立一[固山额真]而固山额真则分左右各立〖梅勒额真〗。

固山额真,既;正黄旗、正白旗、正蓝旗、正红旗,这四旗加上;镶黄旗、镶白旗、镶蓝旗、镶红旗,总共称之为(八旗)也称[八固山]约为6万人。

其中;正黄旗、镶黄旗,由明建州左卫军民指挥使统领,正红旗由次子明建州左卫军民指挥佥事:爱新觉罗·代善,统领、镶红旗则由明建州左卫军民指挥佥事长子:爱新觉罗·岳托,统领、镶蓝旗由明建州左卫军民指挥使同母弟前任明建州右卫军民指挥使:爱新觉罗·舒尔哈齐,次子明建州右卫军民镇抚使:爱新觉罗·阿敏,统领。

正蓝旗由明建州左卫军民指挥使第五子明建州左卫军民镇抚使:爱新觉罗·莽古尔泰,统领、正白旗由明建州左卫军民指挥使第八子明建州左卫军民千户:爱新觉罗·红歹是(爱新觉罗·皇太极)统领。

最新小说: 汉家功业 顶流的病美人姐姐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谍海孤雁 美利坚胜者为王 贵女景昭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抗清 超时空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