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书院 > 历史军事 > 旭日东升之帝国霸业 > 第一百八十一章【反正事变】

第一百八十一章【反正事变】(1 / 1)

可由于李氏朝鲜郡王光海大君:李珲,正在游宴,故此不以为然,还以为是边关小事,但架不住李氏朝鲜领议政:朴承宗,的再三请求,被扫了兴的李氏朝鲜郡王这才勉强下令召集大臣们商议。

不过此时夜已深了,宫门被关闭,大臣们进不了宫里,便改在备边司衙门内聚会待命,反而让李氏朝鲜领议政有些不知所措,他得不到郡王殿下的旨意,又相信自己的亲戚李氏朝鲜训练大将:李兴立,因而就推迟了调查。

就这样政变集团们又躲过了,被一锅端的灭顶之灾,并正式启动了政变计划。

他们约定在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李氏朝鲜光海大君十五年3月12日夜里二更天,回合于京畿右道汉城府西郊的弘济院内。

但很快李氏朝鲜长湍府使:李贵、李氏朝鲜平山府使:金自点,等人就陆续率领所招募的义士赶到弘济院内,唯独主帅大将~李氏朝鲜江界府使:金瑬,到了二更天时还尚未赶来。

此时李氏朝鲜广州府留守:张维,赶来通报大家有人告密,致使推鞫厅已设,正在到处抓人的消息,当即就让这数百名义士听了背后发凉,毕竟只是一帮乌合之众!

因此不少人听到消息后都大惊失色,军心开始动摇。

可在这个关键时刻李氏朝鲜长湍府使:李贵,便招来了,政变集团中的非核心成员→李氏朝鲜咸镜北道兵马节度使:李适,让他临时充任大将总指挥,理由是他有将才。

果然李氏朝鲜咸镜北道兵马节度使欣然同意,很快军纪就得到了整饬,还把数百片(义)字纸粘在政变士兵的衣服、盔甲上,准备出发。

当时李氏朝鲜江界府使:金瑬,也得知有人告密,因此打算在逮捕者到来时,把他杀了再去弘济院会合,因而迟迟不动身。

随后李氏朝鲜加平郡儒生:沈器远、李氏朝鲜载宁郡儒生:元斗杓,急忙赶到他府中来,督促他快点出发。

因此李氏朝鲜江界府使这才动身与其子:金庆征,来到弘济院南侧的慕华馆,取代李氏朝鲜咸镜北道兵马节度使兼大将:李适,的总指挥位置,开始号令政变队伍。

而李氏朝鲜绫阳大君:李倧,虽然在原计划中,没有预定要亲自出马,但他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也还是带着亲兵来到延曙驿,迎接从长湍都护府带兵赶来的李氏朝鲜京畿右道长湍府使兼防御使:李曙。

于是李氏朝鲜江界府使:金瑬、李氏朝鲜长湍府使:李贵、李氏朝鲜加平郡儒生:沈器远、李氏朝鲜废官:崔鸣吉、李氏朝鲜平山府使:金自点、李氏朝鲜司宪府监察:宋英望,等人所领诸军共计六七百人。

在加上李曙的军队700多人,待夜半三更时,向汉城府西北城墙彰义门进军。

由于李氏朝鲜训练大将:李兴立,麾下的都监兵都按兵不动,所以政变军不仅顺利攻入了彰义门,还畅通无阻地杀到了昌德宫门前,由李氏朝鲜昌德宫哨官:李沆,开敦化门。

让政变军进入昌德宫,在寝殿内放火,并打算搜捕李氏朝鲜郡王光海大君。

这下宫里的宦官们不由得谎了神,不敢再继续怠慢,便慌忙向李氏朝鲜郡王汇报消息,怎奈李氏朝鲜郡王听到动静后,竟对心腹宦官们说道“朝鲜语:是易姓叛乱的话,就会先烧宗庙,如果只是废立的话,那宗庙就无事,你们去登高看看。”

结果宦官们因夜黑风高误看成宗庙被烧,就回来报告李氏朝鲜郡王,让李氏朝鲜郡王听后长叹道“朝鲜语:想不到李家宗庙到我这代,就灭亡了啊!”

于是仓皇从昌德宫后苑翻墙逃走,还让手下去通知世子邸下,他则在一名宦官的掩护下,连扶带背的逃到亲信医官:安国信,府中换上安府的丧服,准备逃往别处。

却不料李氏朝鲜医官:安国信,为了掩护郡王殿下撤退而把任务,交给了另一位医官:郑柟寿,他本就是虚伪小人,为了钱财可以不惜一切手段。

因此他假意应付李氏朝鲜郡王,另一面则当即派人去汉城府告发,随即李氏朝鲜郡王连夜被捕,安置在〈五卫都总府〉值房。

另一边的李氏朝鲜世子:李祬,则在一名侍讲院官员的背负下逃走,由于找不到父王所在,就躲进一名裴姓内官府中,被裴内官府中下人,给当贼抓起来送交汉城府被捕。

3月13日黎明,李氏朝鲜绫阳大君:李倧,端坐在昌德宫仁政殿台阶上的胡床,指挥着接下来的行动,他召集百官,并下令处死了李氏朝鲜兵曹参判:朴鼎吉、李氏朝鲜尚宫:金介屎、李氏朝鲜承政院都承旨:朴弘道,三人。

接着就派李氏朝鲜平山府使:金自点、李氏朝鲜义禁府同知事:李时昉,一起去庆运宫通报李氏朝鲜仁穆王太后:金氏,因为目前只有她才能真正赋予李氏朝鲜绫阳大君王位的继承权。

然而李氏朝鲜仁穆王太后被幽禁在此,压根就不知道外面有政变发生,因此说道“朝鲜语:十年幽闭宫中,无人问津,尔是何人?乃于夜半无承旨、内官而如是直启乎?翁主已死,埋于墙下,且是来人等,书名以入。”

很显然李氏朝鲜仁穆王太后是担心,李氏朝鲜郡王光海大君又派人来毒害她们母女,便谎称李氏朝鲜贞明翁主已死。

但是李氏朝鲜平山府使却耐心的表达来意,还按照李氏朝鲜仁穆王太后的要求照做,让她迅速起身,却还是遭到了拒绝!

接着李氏朝鲜陵阳大君又派李氏朝鲜长湍府使:李贵,去迎接李氏朝鲜仁穆王太后,并指示将仁穆王太后接到昌德宫,就这样李氏朝鲜长湍府使就带着仪仗队去了庆运宫内。

却不料李氏朝鲜仁穆王太后依旧是勃然震怒,还拒绝去昌德宫,只是要求看到李氏朝鲜郡王光海大君父子和李氏朝鲜广昌府院君:李尔瞻,的人头。

才答应摆驾出宫,并且要派承政院都承旨问安于母亲卢氏夫人。

可李氏朝鲜长湍府使却以李氏朝鲜郡王不可轻易斩杀,而李氏朝鲜广昌府院君正在搜捕中,另外新主未立,故而不能派遣都承旨为由。

这让李氏朝鲜仁穆王太后更加怒不可遏。

无奈之下李氏朝鲜长湍府使只好派儿子:李时白,前去昌德宫,告知李氏朝鲜陵阳大君不得不亲自去一趟庆运宫。

可在这个时候了,李氏朝鲜陵阳大君依旧碍于面子,还是派李氏朝鲜左议政:李廷龟,先去庆运宫,就见到了李氏朝鲜仁穆王太后在粉板上写下;坐好阙自为之,有何不可而必请予乎。

恰好此时李氏朝鲜郡王光海大君父子均被抓获,故此李氏朝鲜绫阳大君便用轿子载着李氏朝鲜郡王光海大君父子,在亲自骑马率领文武百官们前去庆运宫内,并跪在宫门外痛哭流涕,俯伏待罪。

一直到了晚上,才终于感动了李氏朝鲜仁穆王太后,她才让李氏朝鲜陵阳大君进入宫门,并说道“朝鲜语:绫阳大君,乃宗室子弟也,入承大统宜矣,克成莫大之功,有何待罪之事?”

而李氏朝鲜陵阳大君则回答“朝鲜语:抢攘之中,事多未遑,今始来诣,不胜惶恐。”

话音刚落,李氏朝鲜仁穆王太后就命令他交出御宝国玺和启字印(国王用于批准公事的印章)但一旁的李氏朝鲜长湍府使却认为,直接将御宝交给李氏朝鲜仁穆王太后恐怕不妥?

不过李氏朝鲜仁穆王太后却表示,自己既没有亲子也无养子,因此不用怀疑她。

在两人相持之下,识时务者的李氏朝鲜陵阳大君还是命令李氏朝鲜右议政:朴弘耉,献上了御宝以及启字印,为的就是让她赶紧下令传位自己,得到王太后认可。

但是李氏朝鲜仁穆王太后在拿到御宝后,却迟迟不下令传位,还一直拖到了深夜,毕竟男女有别,何况还在冷宫中,因此李氏朝鲜陵阳大君就表示自己打算回府待罪,却被群臣们给劝阻。

好在李氏朝鲜仁穆王太后:金氏,并不傻,她也知道这事拖不得,毕竟关乎到自己母女俩今后的命运,便又急召李氏朝鲜陵阳大君:李倧,和诸将们入室。

再以垂帘听政的方式,来接见文武大臣们。

首先由李氏朝鲜仁穆王太后提出,要带众人去祭拜自己的夫君,既先王李氏朝鲜宣祖河城大君昭敬郡王:李昖,并说了一大堆感慨之语,还与李氏朝鲜陵阳大君等人相对涕泣。

但就是不传御宝,也不提任何关于继任王位之事。

焦急的李氏朝鲜陵阳大君连忙让李氏朝鲜承政院都承旨:李德泂,到帘前,不断催促李氏朝鲜仁穆王太后传御宝。

然而李氏朝鲜仁穆王太后都是借口,称;天色已晚而不欲传御宝,却奈何架不住群臣们的再三请求,终于才答应传授。

不过她又提出要亲自砍下暴君:李珲,父子俩的头颅以报杀父之仇,却遭到了群臣们的反对,就连李氏朝鲜陵阳大君也不同意。

关键时刻李氏朝鲜承政院都承旨就借口称“朝鲜语:昔日我李氏朝鲜中宗恭僖郡王晋城大君:李怿,反正时尚且未杀李氏朝鲜郡王燕山大君:李㦕,故此臣请求仁穆王太后能够收回成命。”

可李氏朝鲜仁穆王太后又控诉暴君:李珲,曾弑杀先王等罪行,然大臣们却不敢苟同有弑杀先王之罪证。

因此气急败坏中李氏朝鲜仁穆王太后就说道“朝鲜语:先王乃是被逆子暴君李珲给气死的,也属于弑杀。”

但面对这些无谓的争执,李氏朝鲜承政院都承旨却表示,眼下李氏朝鲜光海大君的支持者,还有很多党羽尚未落网,赶紧让李氏朝鲜绫阳大君即位才是当务之急。

至此李氏朝鲜仁穆王太后这才命令李氏朝鲜陵阳大君:李倧,即位于庆运宫别堂,并面谕敬大臣、恤民隐等数条。

最新小说: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抗清 贵女景昭 顶流的病美人姐姐 谍海孤雁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美利坚胜者为王 汉家功业 超时空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