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书院 > 历史军事 > 旭日东升之帝国霸业 > 第二百零八章【换防阻截】

第二百零八章【换防阻截】(1 / 1)

要他务必在后金蒙古联军们,走完从喜峰口长城到三屯营地五十里路前,跑完这条二百六十里地的路,争取抢在后金蒙古联军之前冲过即将闭合地封锁线,直接进入遵化县(遵化卫)城内进行防守。

也就是说袁大人想把后金蒙古联军们阻截在这里,既第一道防线。

同时袁大人也开始做了一系列的调度,把明广宁前屯卫总兵:朱梅、明广宁前屯卫副总兵:徐敷奏,调来守山海卫以防止后金军乘机夺关。

毕竟明山海卫总兵:赵率教,被他调去救援遵化卫了。

而防京师要道地区的袁大人,却命明莱州卫左参将:杨春,守永平府(永平卫)、明莱州卫游击将军:满库,守迁安县(兴州右屯卫)、明万全都指挥使:刘振华,守建昌县、明登州卫右参将:邹宗武,守丰润县、明登州卫游击将军:蔡裕,守玉田县(兴州左屯卫)。

其次袁大人还严守京畿地区,在靠近京师东北方向的蓟州(蓟州卫)、三河县(兴州后屯卫、营州后屯卫)、密云县(密云后卫、密云中卫)、顺义县(营州左屯卫),等地严密布防。

不仅如此袁大人还调派明保定府总兵:曹鸣雷,等驻守蓟州镇,再由袁大人亲自率大军以明征辽前将军:祖大寿,作为先锋,驻扎在蓟州镇忠义中卫城内负责调度策应。

又命明宣府总镇总兵:侯世禄,驻守三河县(兴州后屯卫、营州后屯卫),明蓟州总兵:刘策,守密云县(密云后卫、密云中卫)打乱了原本的防御体系,还全部都换成了关宁军将领去驻防。

11月初2日,明平辽总兵兼山海卫总兵:赵率教,刚到达三屯营的蓟州总镇总兵府,就遭到了明蓟州总镇总兵:朱国彦,在城下拦截,因为特殊时期不敢轻易开城放行!

因此明山海卫总兵只得继续率军西进。

并在遵化县(遵化卫)城下与后金蒙古联军相遇,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斗,开战之初由后金镶白旗台吉:爱新觉罗·阿济格,率领后金左翼四旗和右翼漠南蒙古科尔沁二旗军队,把山海卫明军给包围起来。

孤军奋战的明山海卫总兵:赵率教,因等不到援军到达,最终弹尽粮绝4千骑兵与遵化卫守军一起战死!

在后金蒙古联军歼灭了山海卫明军之后,便一反四天以来所按兵不动地态势,并率领主力迅速西进。

11月初3日晨时,后金蒙古联军就抵达了遵化县城下,城内的内应立刻打开城门引后金蒙古联军入城。

随后与明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明永平府巡抚:王元雅、明保定府推官:李献明、明永平府推官:何天球、明遵化县知县:徐泽,等官员在城破之后,依旧与后金蒙古联军厮杀,宁死不屈最终明军全军覆灭!

同时另一路后金蒙古联军还对三屯营方向发起了攻势,其中明三屯营副总兵:朱来同,见势不对率先带领家眷们逃跑。

致使后金蒙古联军在一个时辰围住城门,还封闭了后路侧翼的战线缺口,并随即向遵化卫进军,行动再也没有一点缓慢地样子。

11月初4日,后金蒙古联军经过两日两夜强行军往东一百里后,便攻陷了永平府迁安县(兴州右屯卫),兵锋威胁永平卫、抚宁卫、抚宁县、滦州、昌黎县、乐亭县、临榆县、卢龙卫、卢龙县,一带地区。

同时京师方面也开始了戒严,明毅宗信王崇祯帝:朱由检,下令明兵部尚书:王洽,调集各路兵马勤王。

很快万全都指挥使司、大宁都指挥使司、河南都指挥使司、山东都指挥使司、山西都指挥使司、山西行都指挥使司等地得知京城戒严,便纷纷奏请大明天子皇帝陛下要求率师勤王。

其中明山西总镇巡抚:耿如杞,带领3千军队救援、明山西总镇总兵:张鸿功,带领5千军队救援,为了有效安置援军,因此明毅宗就让户部立下军令状,宣称道“大军到地点,就地发放军饷。”

因此最近的山西都指挥使司勤王明军们,就先到达北直隶顺天府紫禁城下,但是今日派去镇守通州三卫、明日调去昌平州、后天又调良乡县(兴州中屯卫),接连三日下来都没见发军饷。

这就激起了兵变!还好及时被京军三大营给镇压住,事后耿总镇巡抚、张总镇总兵两人均被捕入狱,驻军们只好抢掠附近富商巨贾来获取军饷。

此时恰好明辽东总镇经略:袁崇焕,也已经率领二万关宁铁骑入山海卫关内,他丝毫不管右翼的后金蒙古联军正侵略着永平府(永平卫)、抚宁卫地区。

而是直接取道永平府昌黎县、滦州,直奔顺天府宝坻县、香河县(营州前屯卫)而来。

11月初7日,后金蒙古联军们彻底攻破了三屯营,致使明蓟州总镇总兵:朱国彦,上吊自杀。

随后明蓟州总镇守备:张万春,被迫降金,之后蓟州总镇就被后金蒙古联军给包围住,就连永平府(永平卫)附近以及蓟州与蓟州卫也岌岌可危!大明守军们完全丧失了将后金蒙古联军堵在遵化卫的机会。

同时后金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当即命令留兵八百驻守遵化卫,自己则亲率后金蒙古联军接着南下,向大明帝都北直隶顺天府方向进军,兵峰已逼近蓟州与蓟州卫地区。

这时明辽东总镇经略:袁崇焕,才亲自带领九千关宁铁骑急转南进,想实施其第二步想法,那就是把后金蒙古联军们给阻截在蓟州卫。

此时之前派出的明山海卫总兵:赵率教,带领下4千明军已经阵亡,导致第一道防线阻拦失败!(实际上袁督师故意这样做的?)。

因此战报传到朝廷时,让明毅宗非常震惊,他连忙命明蓟州总兵:刘策,做好抗敌准备,毕竟此地乃是横在遵化县(遵化卫)与通州三卫之间的屏障,距离京城东郊的通州右卫约有140里。

然而明蓟州总兵却早就被袁督师给调去守密云县(密云后卫、密云中卫)去了,且后金蒙古联军曾两次败在关宁铁骑手下,因此并没有与当地的关宁驻军交战?(也不排除事先私下议和过,有引狼入室之典故)。

所以就引起了朝中极大部分官员们,都怀疑袁大人的布置方略,似乎是在有意要放后金蒙古联军进来?

因为本来蓟州、蓟州卫与遵化县、遵化卫,都是有重兵把守的,正常情况下不可能短时间内就被快速攻破,就是因为袁督师下令换防,才导致了这些地区的轻易沦陷。

再加上朝中官员们上书的猜忌(袁督师是否勾结了东虏建奴?)因此明毅宗连忙下令,让袁督师不得离开蓟州一步。

故此在11月10日,袁督师就上疏明毅宗称“臣恳请陛下让我部兵马进入蓟州稍作休整,在细致地侦察一下敌我形势,然后严格注意东虏建奴鞑子的动向,定会奋力阻截住他们,一定不会让东虏与北虏越过蓟西半步。”

也使得后金蒙古联军们不与换防的关宁驻军交战,而是直接绕路到东北方向的顺天府顺义县(营州左屯卫),再往通州卫出发。

11月14日,袁督师的探报夜不收,侦察到了后金蒙古联军大队已经潜越过蓟西,这样袁督师在蓟州的第二道防线阻拦又彻底落空了,(疑似袁督师与后金蒙古联军故意做样子,演戏糊弄朝廷的?)。

然而实际上袁督师还没等朝廷回复,就以军情紧急为由,直接采取了「将在外,军令有所不授」的方法,又是一边前进一边下令地方驻军换防。

不过袁督师在蓟州拦截失败后,并没有选择直接往西尾随而去追击后金蒙古联军,而是前往位于蓟州西南的河西务。

还打算设立第三道防线[通州三卫]用来阻截。

不过这也导致了两支后金蒙古联军的兵峰,都已经到达了通州卫附近,距离京城只有40里地了!

这也立即引起了通州卫、通州左卫、通州右卫、定边卫、神武中卫,五路驻军们的关注,为此明毅宗大怒,直接下令让袁督师不惜一切代价都要把后金蒙古联军给赶出去。

另外又不断催促集结各路勤王明军们,来到京师做好两手准备。

11月16日,袁督师带领下的关宁军才急行军到达河西务,由于河西务在天津三卫和北直隶帝都之间,大约离京师120里,位于顺天府三河县西南、通州三卫东南。

而此时后金蒙古联军们则是已经接近了通州左卫。

在探报口中得知袁督师会在通州三卫设防?

于是再次绕道顺义县(营州左屯卫)、三河县(兴州后屯卫、营州后屯卫)与宣大明军作战并直奔京城而来,其中还击溃了明宣府总镇总兵:满桂,本部兵马。

这时的后金蒙古联军们直接选择了围攻京师,导致了双方的战线,都推到了京师城下,眼看战事紧急袁督师也不得不给出一个说法了,就在河西务召开军事会议。

之后9千关宁铁骑先行出发,其中明宁远卫标统:吴三桂,日夜赶路行进120里入京,汇报东虏入侵京师戒严的消息,因此关宁军便驻扎在了京师外城广渠门外。

面对后金蒙古联军们的大举进攻,顿时让明毅宗有些乱了方寸,他一时之间竟不知启用谁来当做主帅?

经过内阁商议后,首先推出启用年届七旬、且已经退休在籍的前任明辽东总镇经略:孙承宗,来做统帅,毕竟孙督师熟知东虏建奴鞑子的战略,由他来负责京畿地区的防务,那是在合适不过了。

但是此话一出,当即就遭到了有私人恩怨的明太子太保兼兵部尚书:王在晋,的反对,以孙督师年老体衰不堪重任为由,想劝退皇帝陛下。

最新小说: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超时空史记 贵女景昭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顶流的病美人姐姐 美利坚胜者为王 谍海孤雁 汉家功业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