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书院 > 历史军事 > 旭日东升之帝国霸业 > 第二百二十八章【后金称帝】

第二百二十八章【后金称帝】(1 / 1)

因为后金汗国眼下依旧是大明帝国曾经的叛徒而已,还未曾摆脱出大明帝国的阴影,且又是半游牧半农耕民族,因此后金众人尤其是满洲贵族们都希望后金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能够早日借着玉玺告天称帝,以脱离部落社会建立一个能与大明帝国天子陛下平起平坐的满洲族政权国家。

当然后金天聪汗也明白这一点,但是却不能坦然接受,还得学汉人谦虚一点,就故意三次推辞,以示自己绝无半点称帝野心。

12月初5日,李氏朝鲜仁祖元妃:韩氏,产下一子,然而此子当日便夭折了,导致李氏朝鲜元妃伤心过度,加重病情!

12月初9日,就在昌庆宫丽晖堂内去世,终年42岁。

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2月13日,后金天聪汗加紧筹备称帝计划,还让后金满洲八大和硕贝勒、17位固山额真与后金大臣们以及漠南蒙古49位贝勒们,均联名致书李氏朝鲜仁祖陵阳大君纯孝郡王:李倧,要求李氏朝鲜郡王也派代表同他们一起,劝后金天聪汗上『皇帝』尊号。

就这样由后金正白旗甲喇额真:他塔喇·英俄尔岱(龙骨大)作为使团携带这封劝进的联名信,又借着吊祭李氏朝鲜仁烈元妃:韩氏,之丧为名义,与后金户部承政:纳拉·马福塔(马夫大)以及数十名漠南蒙古人渡过鸭绿江来到李氏朝鲜王国境内。

这时李氏朝鲜王国的形势已经发生了惊天大逆转,主战派重新得势,以明为大义的呼声很高。

因此后金正白旗甲喇额真使团们一到京畿右道汉城府王京时,就被李氏朝鲜王京守军内三厅(内禁卫、兼司仆、羽林卫)给监视起来,大使馆外围还布满了张弓挟矢的士兵,昼夜防守气氛十分紧张。

期间后金正白旗甲喇额真要求面见李氏朝鲜郡王,却被内三厅守军以及李氏朝鲜郡王给拒绝接见。

3月初1日,后金正白旗甲喇额真使团们就上交联名信,但李氏朝鲜王国上下对此事都感到特别愤慨和侮辱,特别是李氏朝鲜成均馆儒生:金寿弘,直接率领138人联名上疏,请求郡王殿下「斩虏使、焚虏书」。

李氏朝鲜郡王虽不至于如此极端,但也不接见后金使臣,李氏朝鲜文武群臣们多数都称“朝鲜语:使彼虏得知我国之所秉守,不可以干纪乱常之事有所犯焉,则虽以国毙,可以有辞于天下后世也。”

甚至就连李氏朝鲜司宪府掌令:洪翼汉、李氏朝鲜弘文馆副校理:吴达济、李氏朝鲜弘文馆副校理:尹集,三位主战派大臣也激情澎湃说道“朝鲜语:自臣落地嗷嗷待哺之时,就只知大明天子,壬辰倭乱之际又是天朝上国前来拯救我国于水火,实乃救世父母有再造之恩,如今胡虏蛮夷要我等与他苟合!臣等宁死不从,殿下我国乃礼仪之邦,万万不能从那胡虏蛮夷称帝僭越之心啊!”

这些话都深深地刺痛了李氏朝鲜郡王,他也决定不在懦弱,下令决心要反抗到底,当即传令朝鲜八道勤王军备战,又派人前去东江镇以及皮岛部联合明军,还让大明朝廷派兵支援。

3月初6日,后金汗国改弘文馆为内三院既;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分任职掌。

其中内国史院负责掌管记注大汗起居诏令,收藏御制文字,百官章奏、官员升降、功臣妻女诰命,邻国书札等等,俱编为史册。

内秘书院则职掌撰各国来往书札,掌录各衙门奏疏,及辩冤词状、大汗敕谕各官敕书、告祭文庙、祭文武官文,至于内弘文院就职掌注释历代行事善恶,进讲御前、侍讲诸贝子阿哥们、并教诸贝勒,颁行制度等。

另一边的后金使者在上了联名信之后,也不见有李氏朝鲜郡王召见,面对这种形势更让后金正白旗甲喇额真使团一行人陷入了困境。

时不时还听到使馆外面,有李氏朝鲜守军要斩杀他们的消息,顿时让后金正白旗甲喇额真使团们心惊胆颤,就连他们的马匹也被扣留了,而且李氏朝鲜守军还日夜监视自己。

3月24日,后金天聪汗又以〈早正尊号〉为由询问汉官儒臣们的意见,毕竟现在已经是第三次推辞了,也让后金天聪汗称帝之心有些按耐不住了。

于是乎后金内弘文院提学:鲍承先、后金内弘文院大提学:宁完我、后金内秘书院大学士:范文程、后金内国史院学士:罗绣锦、后金都元帅:孔有德、后金水师总兵:耿仲明、后金金州卫总兵:尚可喜,等人都表示赞成。

随后后金镶红旗台吉:爱新觉罗·萨哈廉,又召集了诸贝勒们各写书誓词,向后金天聪汗效忠。

包括外藩漠南蒙古诸部贝勒们闻讯也请求上尊号,这下后金天聪汗才满心欢喜的同意了,至此上尊号的活动也准备就绪了。

另一边被监视的后金正白旗甲喇额真使团们,最后不得已干脆就去到汉城府大街上,抢夺李氏朝鲜商人的马匹出城,也致使李氏朝鲜百姓们纷纷在街道上围观。

路上还有儿童拿瓦片向他们投去。

等李氏朝鲜郡王得知消息后,害怕惹出麻烦来,这才立即派人追上他们,并将自己拒绝劝进的回信交给后金正白旗甲喇额真,途中他们又遇到了皮岛部明军拦击。

关键时刻后金正白旗甲喇额真临阵指挥使团们冲击,才勉强逃了出来。

一路逃到平安西道平壤府境内,依旧不敢住馆舍,只能待在一座山上,令使团们左右观望,随时保持警戒,等到天亮才继续往上游走,直到进入鸭绿江渡河回后金汗国。

就这样后金汗国与李氏朝鲜王国,这两国的关系也就此完全破裂。

4月初7日,后金正白旗甲喇额真拿着和李氏朝鲜郡王写着「备御」为要旨的谕书,回到盛京城内,呈递给后金天聪汗观看,在通事翻译过后,气得后金众臣们建议立即兴师讨伐李氏朝鲜王国。

但后金天聪汗却不慌不忙,表示愿意继续交涉下去,主要是怕出兵影响称帝典礼。

因此后金使者再次前去李氏朝鲜王国交谈,而李氏朝鲜仁祖陵阳大君纯孝郡王:李倧,为了安抚后金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情绪。

于是就派遣了李氏朝鲜春信使:罗德宪、李氏朝鲜回答使:李廓,两人过去问候一下后金天聪汗,顺便交涉下探探情况。

到了4月11日,后金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在郊外模仿大明制度开始祭天,正式宣布称帝,改元年号为[崇德元年],并改国号〈金〉为「大清」,依旧定都〖盛京城〗还上尊号称『宽温仁圣皇帝』,史称〔清太宗〕。

当时漠南蒙古各大首领与台吉、满洲诸位贝勒与贝子们,以及投降汉官汉将们都纷纷朝拜大清太宗兼宽温仁圣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并山呼万岁。

而恰巧赶到盛京城谈判的李氏朝鲜春信使:罗德宪、李氏朝鲜回答使:李廓,两人也被迫参加贺礼,但由于满清习俗是剃发易服,因此大清皇帝压根穿不了华夏衣冠汉人天子冕服十二章,也戴不了平天冠,只能穿吉服(龙袍)头戴夏朝冠,故而不被两位李氏朝鲜使者所认可。

便拒绝对犬羊胡虏酋长三跪九叩,认为只有束发衣冠的汉人皇帝才配当天子。

也因此在朝拜过后,就被满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就下令将两位李氏朝鲜使者给遣返回国,并且还给他们一封国书,信中自称;大清皇帝,还称李氏朝鲜王国为「尔国」,要求李氏朝鲜仁祖陵阳大君纯孝郡王:李倧,必须立即送来人质,否则就短兵相交。

这也让大清帝国与李氏朝鲜王国的紧张关系骤然升级。

次日,满清太宗就率领文武百官们前去祭拜太庙,还尊奉父汗~后金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庙号{太祖}。

至于祖父到始祖辈也都尊奉为王。

又开始册封诸贝勒大臣们,分封;大清古英巴图鲁:爱新觉罗·代善,为「和硕礼亲王」、大清皇长子兼正蓝旗固山额真:爱新觉罗·豪格,为〖和硕肃亲王〗、大清正白旗固山额真:爱新觉罗·多尔衮,为〈和硕睿亲王〉、大清刑部尚书:爱新觉罗·济尔哈朗,为『和硕郑亲王』、大清正红旗和硕贝勒:爱新觉罗·岳讬,为{和硕成亲王}。

另外又封大清镶白旗台吉:爱新觉罗·阿济格,为《多罗武英郡王》、大清礼部尚书:爱新觉罗·多铎,为〔豫郡王〕、大清镶红旗台吉:爱新觉罗·萨哈廉,为\颖郡王/等。

5月初4日,李氏朝鲜春信使:罗德宪、李氏朝鲜回答使:李廓,两人在过鸭绿江进入李氏朝鲜王国之前就嫌弃的丢了大清国书,还边走边骂连带吐口水在国书上,但还是亲手誊写了部分内容带回去。

5月10日,明毅宗信王崇祯帝:朱由检,开始诏告天下称;朕仰承天道,俯御万方,念此军民,谁非赤子,只因官贪吏狡,年岁凶荒,致饥寒所迫,甘作非为,一二无知,渐至胁从遂众,数年来亡辜被僇,不知其几,朕痛心恻念,寝令靡宁,目今在豫者已困饥深山,在陕者零星窜伏,行将大兵加剿,必定玉石难分,虽指示生路,犹恐各官举行未善,若辈猜惧多端,或疑将领计诱杀降,或疑有司分别看待,或虑日后奸棍诈害,或虑目下生业销亡,种种深情,良可矜悯,为此再颁赦书,遣官驰谕,各抚按大书榜示,从俗开导,如在悔罪投诚,弃邪归正,即称救回难民,逐一查明籍贯,本地编入保甲。

最新小说: 贵女景昭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顶流的病美人姐姐 抗清 美利坚胜者为王 汉家功业 超时空史记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谍海孤雁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