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书院 > 历史军事 > 旭日东升之帝国霸业 > 第三百八十八章【进驻山海】

第三百八十八章【进驻山海】(1 / 1)

但尽管如此还是会让明蓟州总镇总兵:张士显,所担心的,因此他便转身对着明蓟州总镇左参将:梁贯,说道“我军库银还有多少?马匹是否充足?”

而一旁被询问的明蓟州总镇左参将,当即就回答道“回总镇总兵大人的话,我军库银与马匹都有盈余,不知您打算做何…?”

这时营帐外有个明军士兵,急忙跑进来汇报道“报,启禀总镇总兵大人,营帐外有朝廷使者前来,说是有要事相见?”

然而感觉奇怪的他,当即就反问道“哦,可有携带圣旨?”

但明军士兵却摇摇头表示没有,这使得好奇的明蓟州总镇总兵当即就决定去看看朝廷使者,他俩走在不远处的军帐旁边时,就见到有两个穿着红色常服,头戴乌纱帽的官员。

只见他们慢步走了过来,微笑着行礼道“哎呀!张总镇总兵大人久仰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啊!”

突然被这两个临时到来的官员,给吓傻了的他,就询问道“不知两位大人是?”

于是他俩就开始介绍道“本官乃是大明兵部左侍郎:左懋泰、这位是大明兵部职方清吏司郎中:张大人,早就听闻张总镇总兵大人曾与,前任太子太师兵部尚书兼蓟辽督师:孙大人,一起抗击过东虏保卫这辽东都指挥使司,令我等佩服之至。”

接着明兵部职方清吏司郎中:张若麟,就准备进入正题了,只见他开口道“我等今日奉命前来,确实是有一件事,想麻烦张总镇总兵大人的!”

而明蓟州总镇总兵就问道“何事?还请两位大人告知。”

只见他二人一唱一和的,说道“奉陛下旨意,特命蓟州总镇总兵立刻交出虎符,转而调去蓟州总镇总兵府三屯营内镇守,不得有误!”

一听到这奇怪的圣令时,明蓟州总镇总兵的心里是有疑惑的,他当即询问道“敢问两位大人,可有陛下的手谕,或者圣旨?”

见到张总镇总兵追问这话了,他俩也就不打算继续隐瞒下去了。

而是看了看四周,这才开始小声说道“其实我们奉的不是大明皇帝旨意!而是大顺皇帝陛下的旨意,大明皇帝现在恐怕早已死在京城了,如今整个北直隶以被大顺帝国控制了,张总镇总兵若是识相的话,我等劝你,还是早日交出虎符吧!免得遭到皮肉之苦。”

说完他俩还拿出大顺皇帝的手谕,递给明蓟州总镇总兵观看,本就为疫情所困扰的他,就不怎么有实力能守住蓟州镇了。

再加上北方东虏建奴与北虏鞑子还不确定啥时候南下?所以明蓟州总镇总兵思前想后,还是决定投降。

随后他默默的低下头,邀请两人进帐休息,可他俩却害怕有诈?不敢轻易进入,而是先让随行顺军士兵跑去营外通报情况。

不一会的功夫,一支高挂着黑虎顺字旗,由大顺军师:宋献策,带领下的军队就开拔到了蓟州镇忠义中卫城下的军营外。

明军们见到这突如其来的流寇军队,都被吓了一跳,连忙传递消息吩咐各营备战,却在传话时,被明蓟州总镇总兵给派人拦截住了,就这样蓟州镇被流寇军队占领。

为了安全起见,大顺军师就把蓟州镇的明军内调入顺天府三河县(兴州后屯卫、营州后屯卫),在写书信让投降的前明延庆卫总兵:唐通(现任大顺密云中卫总兵)本部兵马北上,进驻到蓟州镇来。

也好配合自己早日一起去山海卫逼降前明军队,以解决后顾之忧。

此刻明广宁前屯卫指挥使:吴三凤、与明广宁中前守御千户:吴三辅,两人也都相继收到了老二明宁远卫总兵兼平西伯:吴三桂,寄过来的书信,上面写着(他奉大明皇帝军令,率兵南下勤王,宁远卫之地的后备防守就全靠他们兄弟俩了!)

得知此消息时,明广宁前屯卫指挥使当即就与三弟明广宁中前守御千户赶赴山海卫城内,企图向镇守关内的明山海卫总兵:高第,借来一些兵力,共同防守关外。

因为关内永平府地区,所属的后军都督府山海卫,统领着抚宁卫以及治下的抚宁守御左千户所、抚宁守御右千户所、抚宁守御前千户所、抚宁守御后千户所、抚宁守御中千户所,这5个治所。

从大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起,全国设立卫所机构至大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以来;山海卫、东胜卫、开平卫,这个三卫都是永平府地区抵御北元势力的重要大卫。

直到大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才罢「北平行都指挥使司」复设〈大宁都指挥使司〉,随后并内迁至北直隶保定府地区,才让这三卫失去了重要的军事意义。

不过如今山海卫依旧是天下第一雄关,手中兵马仍然能够威慑任何外夷,所以他俩就快马加鞭动身,迅速前往山海卫。

这里还是大明帝国北方抵御鞑虏的重要长城军事防御地区。

因山海卫地形险要,城内城外关卡环环相连,而且城高墙厚,又有大明军队设下的重炮;红衣大炮四十门、威远炮二十门、百子弗朗基炮三十六门,以及各类远程进攻和多发速射火铳都配备在库房中,才使得山海卫城关牢不可破,坚不可摧。

因此又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又是(辽海咽喉)驻守在此的军队,只需要严防死守以重炮击打来犯敌人,就可以保证让敌军有来无回,损兵折将一无所获。

这也是北虏鞑子与东虏建奴多次南下入侵,却不敢攻打山海卫,也拿不下山海卫,而是直接选择绕开山海卫,转而去走关外蓟州地区从密云后卫或者永平府蓟州镇喜峰口长城进入的原因。

来到此处时,看着明军们威武挺拔炯炯有神的站立着,这不得不让明广宁前屯卫指挥使与明广宁中前守御千户佩服不已!

他俩都感叹道“幸亏还有山海卫作为军事缓冲区,否则我等恐怕也难以守住关外的卫所土地了!”

而此刻在卫指挥所里面的明山海卫总兵:高第,正忙着翻阅文本,检查最近山海卫地区的军饷物资开销和经费,大约有30万两银子、6万旦火药,这多半还是打击北虏鞑子(漠南蒙古诸部)南下所用的开支。

然而这个月以来,朝廷就一直没有送来军饷以及任何粮食、弹药等物资,也就导致了明军经费供养不上,所以这个月的军饷就先拖欠着,许久没有发。

这也让明山海卫总兵很是头疼!怎奈明山海卫左参将:冯有威,突然闯入卫指挥所里,汇报道“启禀总兵大人,我军士兵又在问军饷之事了!您看要如何应对?”

然而十分苦恼的明山海卫总兵,就询问道“库房里面还有多少存银?全部拿出来发放给士兵们以解燃眉之急吧!别让他们都等急了。”

可实际上这存银也没多少,而且都是用来养火铳、火炮的,有一半还是他自己放在里面的银两,故此明山海卫左参将有些无奈,只得先退下去。

这时又有一个明军士兵走进来,汇报道“报,启禀总兵大人,关外广宁前屯卫指挥使与广宁中前守御千户前来求见。”

然而好奇的他就问道“哦,他们怎么来了?可有说是何事?”

只见明军士兵摇摇头表示不知。

不过为了不失礼节,他还是决定见上一见这两位将领,就在偏堂接见了他们,还上茶接待了他俩,并趁机询问道“不知两位兄台到此,有何贵干呢?”

这时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的明广宁前屯卫指挥使首先开口道“本座今日前来,是想让总兵大人,借我等一些兵力出关,去守卫土地的,不知总兵大人可否允诺啊?”

本以为他会拒绝的?谁知道他却爽快答应道“这个借兵之事好说,只是眼下本协手头有些紧,那个银两能否?”

一听到经费之事,他俩兄弟立即附应道“这个不必担心,由我们来出,只要总兵大人肯出兵就行!”

见他俩爽快答应了,明山海卫总兵便趁机说道“那行,就先拿20万两银子来做订金吧!事成之后再给20万两银子,本协就把抚宁卫以及卢龙卫的兵马,都交与两位兄台使用了。”

本想着能借来一卫军队就很高兴了,眼下居然有两卫军队?而且还是大卫边防驻军,这就使得他俩非常高兴。

但实际上明山海卫总兵也是为了多坑些军饷,所以才故意把军队借出去的,眼下双方达成共识后,明山海卫总兵就让他俩兄弟拿出银两,或者先写下字据了。

就在这时城外又来了一支军队,领队的是两个身穿大明常服的官员,骑着马对着城上喊道“弟兄们快开门!我们乃是朝廷钦差,奉皇帝陛下旨意,特地前来找你们总兵大人的,还请速速开城门。”

于是守城的明山海卫副总兵:赵林,看了一眼的两位官员,询问道“不知两位大人是何人?还请报上名来!”

他俩见状就自保官职,说道“本官乃是兵部左侍郎左大人,他乃是明兵部职方清吏司郎中张大人,这是陛下的手谕,还请速速开门!”

由于城墙太高了!一时间看不清这手谕,到底是不是大明皇帝的亲笔手信,但是他俩却是朝廷官员没错,故此才让明山海卫副总兵开门放他俩进来。

可谁成想城门口刚打开一半时,他俩手下的顺军士兵们就趁机一拥而上,抢先占领了城门口,待两位官员入城之后。

明山海卫副总兵就发觉了不对劲?因为这批军队似乎不是朝廷军队(明军)?而是穿着扎甲、锁子甲的军队,比较倾向于流寇顺军。

这时感觉上当受骗的明将,当即就让城楼上面的明军火铳队们举铳瞄准入城的军队,却不料他俩却大笑道“诸位不用担心!我等今日前来,不是攻城的,而是想跟山海卫总兵大人商量事情的。”

最新小说: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抗清 贵女景昭 顶流的病美人姐姐 谍海孤雁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美利坚胜者为王 汉家功业 超时空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