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书院 > 历史军事 > 旭日东升之帝国霸业 > 第四百五十章【洪武盛世】

第四百五十章【洪武盛世】(1 / 1)

唯独北元益宗与北元皇太子:孛儿只斤·天保奴、北元枢密院知院:捏怯来、北元左丞相:孛儿只斤·失烈门,等人数十骑逃走,此役明军大胜,北元开始走向分裂与灭亡,史称〔捕鱼儿海战〕。

同时接受了大明帝国赐封,又让全国改穿「大明衣冠」的高丽禑郡王:王禑,因为大明在原属于蒙元帝国治理下的(双城总管府)地区铁岭路,设(卫)的关系,与大明产生了矛盾。

又在高丽六道都巡察使兼铁原府院君:崔莹,的挑唆下,派出了高丽左军都统使:曹敏修、高丽右军都统使:李成桂,两人出兵攻辽东都指挥使司地区。

5月13日,高丽右军都统使:李成桂,渡过鸭绿江后,就发觉行军困难粮饷不济,便上书要求班师回朝,可怎奈高丽禑郡王:王禑,不听!

于是高丽右军都统使就劝服高丽左军都统使:曹敏修,果断在威化岛撤军返回开京,并以武力逼宫流放了高丽六道都巡察使:崔莹,从此两人掌握了高丽政权。

6月10日,高丽右军都统使就逼高丽禑郡王退位,以上王之尊退居江华府,但高丽左军都统使却在高丽守门下侍中:李穑,的支持下改立高丽禑郡王长子:王昌,即位。

在以高丽右军都统使:李成桂,为高丽东北面朔方兼江陵道都统使,赐忠勤亮节宣威同德安社功臣之号。

11月10日,被迁居到黄骊府的高丽上王:王禑,不甘心被软禁便意图复辟,还派人刺杀高丽江陵道都统使:李成桂,怎奈事败被告发,而且恰好高丽昌郡王:王昌,在遣使朝贡大明帝国时,被明太祖:朱元璋,以王昌非高丽恭愍郡王江陵大君:王颛,之后,而不许入朝为借口,当即就废高丽昌郡王为庶人,改立高丽宗室定昌府院君:王瑶,即位,是为高丽恭让郡王。

还宣称王禑不是高丽恭憨郡王后裔,他们父子俩乃是(辛氏后裔),也使得辛禑被流放江陵郡,辛昌则被流放江华府,之后两人都被杀害。

然而高丽恭让郡王:王瑶,也只不过是高丽江陵道都统使手中的一个傀儡罢了!

因为真正意义上的高丽国实权,几乎都在高丽江陵道都统使手上,他还被封为〈开国忠义伯〉食邑一千户、食实封三百户、田二百亩、奴婢二十口,父母妻封爵、子孙荫职。

之后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兀良哈部的北元辽亲王:孛儿只斤·阿扎失里、北元会宁王:孛儿只斤·塔宾帖木儿、泰宁路朵颜元帅府(朵因温都儿兀良哈千户所、台州等处怯怜口千户所、灰亦儿等处怯怜口千户所),相继南下请求内附大明帝国。

明太祖遂把北元兀良哈部、翁牛特部、乌齐叶特部、札剌亦儿部蒙古人编在一起,于其地设置泰宁卫、朵颜卫、福余卫,三个卫指挥使司,封北元辽亲王:孛儿只斤·阿扎失里,为泰宁卫指挥使、封北元朵颜元帅:脱鲁忽察儿,为朵颜卫指挥同知、封北元扎剌亦儿部首领兼灰亦儿等处怯怜口千户:海撒男答奚,为福余卫指挥同知,三卫均隶属于大宁都指挥使司,并以第17子明宁献亲王:朱权,统领诸卫。

然而朵颜三卫不久后再度反叛,重新归附于北元新汗:孛儿只斤·也速迭儿。

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4月26日,明太祖又派遣明颍国公:傅友德、明武定侯:郭英,率军讨伐朵颜三卫于挑儿河一带,因此朵颜三卫与大明的关系就此再度中断。

随后明军击退朵颜三卫才使其彻底臣服大明。

8月13日,明皇太子:朱标,受命巡视陕西承宣布政使司,一方面明太祖想让他去看看西安府是否适合作为都城?因为当时明太祖以应天府为南京、开封府为北京,凤阳行都督府为中都留守司,恰好明广西提刑按察使司佥事:胡子祺,又推荐以西安府为都,认为「举天下莫过于关中若也!」

另一方面当时的明秦亲王兼朝廷(宗人府宗人令):朱樉,也以多过失被明太祖召回京师,好让明皇太子趁机调查一下明秦亲王的言行。

然而明皇太子巡视归来后,他献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的地图,又替二皇弟明秦亲王说了一些好话,这才让明太祖放明秦亲王回西安府。

但不料明皇太子本人归来京畿之后,就开始劳累成疾病入膏肓,最终于次年四月撒手人寰!

为此明太祖痛心疾首,下令全国哀悼,但是冷静过后他还是觉得得尽快立诸君,以免诸王争位从而引发党争,首先最有机会即位的是明皇长子兼虞怀亲王:朱雄英,可他早在八岁时就死了。

于是就到明嫡次子:朱允炆,他在守孝时因过度哀伤而消瘦,故此明太祖暗地里安慰道“而诚纯孝,顾不念我乎。”

而对于最有实力的明嫡三子:朱允熥,却不立,因为他是明开平忠武郡王:常遇春,之外孙,又是明凉国公:蓝玉,的外甥,身后外戚实力强大,将来定会干预朝政。

因此明太祖觉得直接立明嫡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继承帝位。

同时为了加强皇权统治,以及打击反对立皇太孙的文武大臣们,明太祖开始让镇抚司锦衣卫收集证据,最后以诬告罪名把狂妄不及的明凉国公:蓝玉,定为谋反罪,斩杀原皇太子系武将集团1万5千人。

再加上胡惟庸案的人,总计3万多人!被牵扯进来灭族的更是不计其数。

在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4月,高丽恭让郡王:王瑶,自感高丽开国忠义伯:李成桂,实力强大!为求自保便与高丽守门下侍郎:郑梦周,商议密谋处高丽开国忠义伯。

然而由于高丽忠义伯身在军营内,所以导致刺杀失败!反被高丽开国忠义伯派人将其暗杀于开城府的善竹桥上枭首于市,并抄没其家。

7月12日,高丽右侍中:裴克廉,等大臣以武力胁迫高丽恭愍王妃:安氏,废黜。

之后在高丽右侍中:裴克廉、高丽判三司事:赵浚、高丽奉化郡忠义君:郑道传、高丽同知密直司事:南訚,等亲信的劝进下,让高丽开国忠义伯:李成桂,在开城府开京城寿昌宫内即位,从此开创了李氏朝鲜王朝五百年的基业。

而高丽新王:李成桂,建国以后就确立了对大明帝国的宗主国基本国策,他当即派遣高丽知密直司事:赵胖,到大明帝都应天府内向礼部上表,称“高丽定昌府院君:王瑶,权署国事至今四年,然昏迷不法疏斥忠正、昵比谗邪、变乱是非纵于酒色、聚会群小谋害忠直,又令高丽守门下侍郎:郑梦周,等潜成奸计欲生乱阶,乃将勋臣:李成桂、赵浚、郑道传、南訚等谮于权署国事,令有司论劾以致谋害国人愤怨共诛梦周,权署国事尚不悛改又谋杀戮,举国臣民实虑社稷生灵俱被其害惶惧失措无可奈何!咸以为若所为难以主斯民奉社稷,故此洪武二十五年七月十二日,以高丽恭愍王妃:安氏,之命退居私第,窃念军国之务不可一日无统择于宗亲,无有可当舆望者!惟门下侍中:李成桂,泽被生灵功在社稷,中外之心夙皆归附,于一国大小臣僚、闲良、耆老、军民臣等咸愿推戴,令高丽知密直司事:赵胖,前赴朝廷奏达伏启照验,烦为闻奏俯从舆意,以安一国之民。”

随后待礼部将圣旨递交之后,明太祖则回复圣旨答道“三韩臣民既尊李氏,民无兵祸人各乐,天之乐乃帝命也,虽然自今以后慎守封疆,毋生谲诈福愈增焉,尔礼部以示朕意。”

因此达成协议后高丽新王就立即派遣了高丽门下侍郎赞成事:郑道传,再次赶赴大明应天府南京城内谢恩,并献马六十匹。

8月初2日,又遣高丽前密直使:赵琳,赴京上表道“权知高丽国事臣李成桂言;伏惟小邦自高丽恭愍王无嗣薨逝之后,辛旽子禑冒姓窃位者十有五年矣,迄至戊辰春妄兴师旅,将犯辽东都司,以臣为都统使率兵至鸭绿江,臣窃自念小邦不可以犯上国之境,谕诸将以大义即与还师,禑乃自知其罪,逊位子昌。昌亦暗弱难以莅位,国人启奉恭愍王妃安氏之命,以定昌府院君王瑶权署国事。瑶乃昏迷不法,紊乱刑政狎昵谗佞,贬斥忠良臣民愤怨,无所控告。恭愍王妃安氏深虑其然,命归私邸于一国大小臣僚、闲良、耆老、军民等以为军国之务不可一日无统,推戴臣权知军国事。臣素无才德,辞至再三,而迫于众情,未获逃避惊惶战栗不知所措。伏望皇帝陛下以乾坤之量、日月之明,察众志之不可违、微臣之不获已,裁自圣心,以定民志。”

之后礼部再以明太祖旨意,答复道“高丽限山隔海天造东夷,非我中原所治!尔礼部回文书声教自由,果能顺天意合人心,以妥东夷之民,不生边衅,则使命往来,实彼国之福也。文书到日,国更何号,星驰来报。”

故此11月10日,高丽新王再遣高丽艺文馆学士:韩尚质,到大明帝国上表称“窃念小邦王氏之裔瑶,昏迷不道自底于亡,一国臣民推戴臣权监国事。惊惶战栗,措躬无地间,钦蒙圣慈许臣权知国事,仍问国号,臣与国人感喜尤切。臣窃思惟,有国立号诚非小臣所敢擅便。谨将〈朝鲜〉(箕子所建古国名)、「和宁」(李成桂诞生之地)等号闻达天聪,伏望取自圣裁。”

最后礼部复以明太祖旨意,答复称“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且其来远,可以本其名而祖之。体天牧民,永昌后嗣。”

最新小说: 贵女景昭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顶流的病美人姐姐 抗清 美利坚胜者为王 汉家功业 超时空史记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谍海孤雁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