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知己(1 / 1)

探春不写诗,却是诗社的权威评论家。

一则是社长职责所在,二来她评诗公允,品味不俗,颇能服众。更值得称道的是,探春从不卖弄才学,只有跟宝玉、湘云争辩时,才会偶露锋芒。

宝钗认定三姑娘学识不俗,无非藏拙守愚。阴错阳差的将探春引为同道,在一众裙钗中独独对她高看一眼。

探春不清楚宝姐姐心里的弯弯绕,每每只把对方抛来的橄榄枝,当作沾了太太的光。毕竟身为王夫人的挂名女儿,她受之坦然。

直到之后一件乌龙案,宝钗更是暗暗把三姑娘视作平生第一知己。

这个误会还要从骑马说起。

且说贾家三春皆善马,唯黛玉体弱,每每只能陪着老太太和太太们枯坐。

这回,终于有人作伴了。

马场里姑娘们玩得欢脱,宝钗和黛玉也不甘寂寞,唤丫鬟取来纸笔联诗。二人旗鼓相当,渐入佳境。

双姝玩得兴起,不妨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湘云来势汹汹,要抢宝姐姐!

说来有趣,那史家大小姐生来颇有几分痴性。自从认识了善解人意的宝姐姐,便把三姐姐抛到脑后,摇身一变又成了宝姐姐的拥趸。甚至放言所有姐姐中,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恨不得搬去梨香院同住。

早在郊游开始,她就热情邀约宝姐姐骑马。可惜薛姨妈再三拦阻,只得做罢。如今眼见着宝姐姐被黛玉抢走,哪里肯依?

湘云在马场遥遥见到二人联诗,觉得心心念念的骑马变得索然无味。不管不顾冲出马场,强拖着宝钗入场,非要亲自教她学骑马。

宝钗年长几岁,平素事事顺着湘云,这回却抵死不从。再有黛玉在旁帮衬,湘云不能得手,三人僵持不下。

探春无意掺和女孩们的纷争,可随着四妹妹的频频示警,也不免分心。眼见湘云气鼓鼓的河豚表情,情知不及时解决,搞不好要坏事。

闺阁女子出趟门着实艰难,她可不想提前回家。

探春垂目略想一下,命人扛了才猎的獐子从三人身边走过。

湘云果然中计,一见獐子就晃了神,追着问出獐子乃三姑娘所获,又把宝姐姐扔在脑后,屁颠颠上马去找三春了。

呵,糊弄孩子还不容易?探春耸耸肩膀,继续引弓射雁,深藏功与名。

小纠纷无疾而终,宝钗却把这件事装在心里。她自负见多识广,纵然不认同女孩子骑马,还是觉得不会这项技能有损颜面。

宝钗无法接受被人比下去,因此明知湘云一片好意,仍接受不能。她心中郁结,不免腹诽贾家。算来贾府也是诗礼簪缨之族,可惜终究以武起家,居然放纵家中女孩子骑马,说到底还是改不了骨血中的粗鄙。

她自认为把小心思藏得隐秘,不妨被三小姐察觉。

探春芯子里是个成年人,想的难免多些。她不在意宝钗如何看待,却不得不防着她到太太面前说怪话。

骑马机会难得,谁阻碍骑马大业,她就向谁开刀!

发现苗头,及时扼杀。

探春找宝钗谈心。言谈间着意点出一个事实:大长公主酷爱马球。

见宝钗没有回应,生怕小姑娘不走心,索性把话讲得更为通透:“宝姐姐若善骑术,或许对小选大有助益。姐姐若嫌此处人多眼杂,可令薛大哥哥聘个教头,正经练起来。”

其实探春误会了,宝钗怎么可能对这种消息无动于衷?

她是太过震撼。且震惊之余,又生出一种果然如此的慨叹。就说何以贾府姑娘皆善马?原来是为了这个!

宝钗感受到三姑娘待自己一片真诚,颇为动容,自是千恩万谢。只是落选的事,终究讲不出口。

探春看她这般恳切,情知骑马大业得以保全,开开心心回去猎兔子。

她只顾着玩,全然不知她单方面成了宝钗的知己,更没想到还给太太扎了一针。

三姑娘能有什么坏心眼呢?

她只是看出宝钗对女子骑马有异议,又深知对方有一套严谨的封建道统做后盾,无法说服。便拿大长公主忽悠人,达到目的。

至于大长公主的名声如何,宝钗会不会为此学骑马,并努力往那个圈子里钻,她根本没想。

探春唬住宝钗,就去疯玩疯闹,宝钗却上了心。

感激三姑娘的同时,又觉得心里委屈。纵然清楚自己被黜,是受哥哥所累,仍不免涌出无穷心事:

倘若那时履历添上“善马球”,会不会有所转机?

姨妈有事无事来梨香院小坐,为什么只字不提?

……

作者有话要说:据说小眼聚光,文章亦如是。

闪……

最新小说: 久仰大侠 爱上奶奶辈绿茶的男孙 穿越古代成农夫小鲜肉特种兵想哭 九公主的心尖宠 暖阳向冰 神奇宝贝:系统开局 萌宝乖乖:妈妈来了 穿成豪门弃女,她靠玄学封神 封神劫起 美漫:金发碧眼热炕头,子孙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