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空西域(1 / 1)

李世民也跟着仙迹复盘这次历史上的著名战役,没想到却忽然听见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名号,在细细回味那句诗,不由大声叫好:“写得如此慷慨豪迈!气势雄辉,这王昌龄实在不一般,却不知他是我唐朝哪个时代的人,恨不能与其相识!”其余唐朝臣子也忍不住细细回味这两句诗,将其誊抄在纸上细读,已然入神。

嬴政却对诗句没什么兴致,这诗写得当然好,身旁自有记录的人,而他本人此时也无暇欣赏,他对这场战争更感兴趣,正专心地望着面前展开的奥图:“这龙城在何....对于匈奴的崛起,赢政也是有预感的,正因他心中不踏实,否则他也不会紧赶慢赶地征民夫修长城,还命蒙恬率三十万大军驻守北境。也因秦有蒙恬这位“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的大将,大秦才能如此蔑视匈奴。如今匈奴人最强大的首领叫头曼单于,已经被蒙恬打得抱头鼠窜率部往北边流浪。

这冒顿,倒没听说过。

听仙迹的意思,这冒顿最后竟然能统一整个草原所有匈奴人的部落,那岂非是胡人的“秦始皇”?嬴政对此非常敏-感,听起来这冒顿寿命还长(至少比他活得久,哼),仙迹一直说到汉文帝都还听见了他的名字,他那会儿应当是个白发苍苍的老头,竟还能发兵侵略汉朝边郡,而汉文帝最终没打赢这老胡这冒顿,能打命还长,硬熬过了那汉朝四个皇帝!虽说中间有俩少帝.....但也叫人羡慕了。更别提后世还有能活139岁的人,那和长生有何区别?林娘说晚些会为他分享牛蛙道长延年益寿之道法,他必得领略一二!嬴政:平等地羡慕所有命长的人。

如今他的大秦绝不会再灭亡,那么这匈奴即将强大也是大秦日后需要考虑的问题,他不能将这个隐患留给后世子孙。仙迹说得不错,实施马政与训练一支骑兵是极为重要的,如今正好能借鉴汉文帝、汉景帝的马政,再仔细听听仙迹讲解汉武帝北击匈奴的战术,嬴政决定将汉朝有利于秦的政策照搬全收。至于无为之治、休养生息,嬴政亦非蠢人,也非生性残暴之人,如何不明白大秦初统,民力有限的道理,但....幽幽地叹了口气。上天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这林娘又言并无长生不老之药,即便学习后世延寿之道术,他终究还是会死去的。所....哪怕被扣上暴君之名,他也要将做的都做完,这样他留给扶苏的大秦便是一个秦法完善、内外安定的大秦,而他忍耐着、允扶苏与那群酸儒来往,便也是想叫他好好做个如那汉文帝一般的仁善之君,大秦的休养生息应当交给他去做。或许在这后世女子的“历史”中,他也是这样打算的吧?他早已计划好了大秦的将来,唯独漏算了李斯与赵高的私心,大秦非但没能休养生息,还迎来了残暴愚蠢的秦二世。每每想起,嬴政都觉怒至肺腑想杀人,却又忍不住一想再想,心生悲戚。

[公元前129年,匈奴大肆入侵上谷郡。汉武帝闻得军报,大怒,决心正式对匈奴宣战!其实早在这次龙城之战之前,即便还在窦太后秉政的阴影之下,汉武帝也已经悄悄做了很多反击匈奴的准备工作,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我们熟知的张骞,他在汉武帝继位第二年便被汉武帝派遣出访西域,我们如今说起张骞,大

多只知道他凿空西域,为汉朝开辟了丝绸之路。但其实这不是他的主要目的,他出使西

朝盟国,从而孤立匈奴,以便日后能够从东西两面夹击匈奴!可惜,张骞背负着汉武帝乃至整个帝国的希望,却在穿越河西走廊时,不幸碰到了匈奴骑兵,他们一行百余人全部都被匈奴俘虏。

而这一俘虏就是十年之久!

这十年间,张骞与汉使团受尽匈奴折磨,但不论匈奴如何威逼利诱,他宁死也不愿辱君,十年“持汉节不失”,他始终没有忘记汉武帝所交给自己的重要使命,没有动摇为汉朝通使大月氏的意志和决心,他在痛苦与煎熬中始终守望着汉地,终于等到匈奴人监视渐有松弛,张骞趁其不备,带领随从拼死逃出了匈奴人的控制区。

这也是张骞最令人敬佩的一点一一此时距离他离开长安、距离汉武帝交给他这个任务已经十年之久。哪怕他此时返回长安,汉武帝也不会怪罪他,只会嘉奖他的忠诚。要知道,张骞出使西域之前,是汉代郎官。历史上虽未记载张骞的家世,但西汉“郎官”一职,大多选自贵族子弟,或是家中富庶买官者因此我个人认为,张骞应当出身世家,比起现在很多人认为张骞是汉中郡的商贾或是富农之子,后经吏员选拔担任郎官,更具说服力。不论是富农之子还是士族子弟,张骞都曾是个仕途顺遂、无忧无虑的长安少年郎,但就是这样一个从没遭受过挫折的人,他用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及对家国的忠诚战胜了所有困难。从匈奴出逃后他没有退缩,居然还坚定地朝大月氏艰难跋涉!但也多亏了张骞的执着,他不仅为汉武帝打通西域丝绸之路,把沿途西域诸国的位置、特产、人口、城市、

兵力情况都记录在案,还为大汉带回了天马、汗血马等良种马!汗血马美丽忠诚,速度快、耐力还高,如今欧洲等国的名马几乎都有汗血马的血统。除了马匹,张骞还带回了葡萄、核桃、苜蓿、石榴、胡萝卜、香菜、大蒜、芝麻等农作物,苜蓿可是“牧草之王”,产量高又营养丰富,各类畜禽均可食,是养马养牛的好东西!芝麻也能榨油.....如今我们能吃到这些常见蔬菜水果,可都要感谢张骞啊!]林菱也笑着插嘴:[要不现在网友怎么都说张骞和郑和是

有吃货的神,你可以永远相信张骞和郑和,两位老祖宗带回

来的东西除了好吃,都是有用的!张骞和郑和没带回来的,都是难吃又没用的,老祖宗严选你值得信赖!][不过....

想到了一样食物,林菱的脸不由皱了起来。

[听说香菜也是张骞甄选带回来的!张骞为什么要带香菜回来啊?!老祖宗居然爱吃香菜吗?啊!不吃香菜星人请扣1!]明永乐年间,永乐帝惊喜地对胖大儿子与好孙子道:“郑和!仙迹说郑和!朕就说开海百利无一害,你们偏偏心疼银子!看,仙迹也赞美郑和,将他与张骞相提比论!”朱高炽讪笑着点头,他不敢反驳老爹,心中却在暗暗叹息发愁:如今户

已入不敷出,这分明就是

本买卖,

但爹听见仙迹说起郑和,定会更加坚定派遣郑和

第七次下西洋,这耗费的巨额钱财又该去哪里生呢?

哎!百姓终苦矣!

朱瞻基却在想:香菜是不是胡荽?

不难吃啊!分明很香

建元二年,漠北。

干燥凌冽的风割着张骞的脸,他与堂邑父身披破烂打绺的羊皮蜷缩在帐篷角落里,匈奴人正恶狠狠地看守在一旁,两人一直没有露-出任何异样,只是在听到张骞被囚禁十年之久时相互对视了一眼,堂邑父忍不住流下了泪水,紧紧握住他的手。张骞却低头短暂地一笑,用汉中郡方言低声道:“甘父不要哭,我知道我们终将能逃出去,十年又如何!能为陛下通西域,骞不虚此行!”直到此刻他都是沉静的,随即他听到了林娘用玩笑的口气说着:

“你永远可以相信张骞。”

他也不禁热血涌动,等匈奴士兵出去换防时,便抬头望了一眼仙迹。

那一眼,犹如死灰复燃,充满了希望。

[但远在长安的汉武帝却不知张骞的遭遇,西域太远了,要穿过匈奴人的地盘,还要穿过沙漠,张骞或已经死了吧....在对张骞渺茫的等待之中汉武帝没有放弃对匈奴的试探,在窦太后去世后第二年,年轻的汉武帝才刚刚掌控这个帝国的时候,他就决定主动出击,派兵在马邑设伏,打算围杀匈奴主力,这便是第二次试探,也是历史上著名的马邑之围。

可惜,匈奴人在进入包围圈前便意识到异样,及时退走,导致这次试探无疾而终。但这次试探也并非全无收获,至少让汉武帝明白了,如今他手下的满朝武将,即便是曾与匈奴作战大小几十次的李广,也没有深-入草原与匈奴作战过,也没有人知道如何主动出击匈奴,汉武帝开始认真思考一个问题:打匈奴究竟应该采取怎样的战术呢?]

刘彻怔怔呆在原地,听到张骞的遭遇,连手中奥图都掉了。

他眼眶泛红,拳头紧紧攥在身侧。

无他,仙迹说的事情,才发生不久一一张骞在前几个月已经带队出发了!他不会已经被匈奴人活捉了吧?张骞出使西域前所任的郎官,便是刘彻身边的侍从官,他是陪伴刘彻一块儿微服出宫玩闹的玩伴。因此张骞不仅仅是他的臣子,也是他极为信任的伴当正因信重,也了解张骞的品性,他才会派遣张骞出塞。

临行前,他亲自送张骞出长安,年仅十七岁的张骞对他极为郑重地下拜,说:“骞必不负陛下之嘱托,不达月氏不还长安!”君子重诺,他果然说到做到了。

刘彻深深吸了一口气,面色微微转冷,转头问向从家中赶来的文武重臣:“派遣去边郡刺探匈奴是否知道仙迹情况的人回来了吗?”管理各地驿站的太尉府法曹出列回禀道:“回陛下的话,下臣已收到辽东、辽西、右北平、渔阳、上谷五-大边郡之奏报,在互市时暗探过匈奴人,他们都还不知上天曾降下过仙迹。刘彻沉吟片刻道:“再探!叫边军五日一报!匈奴那边得知仙迹的情况是迟早的事,毕竟这天下究竟有多少人能看到仙迹,你我均不能保证尽是对大汉忠心之辈。但能瞒一日是一日。仙迹只降临在汉地,是天上巨眼现世那一日他们就已探明了的,这是上天对汉朝的福祉不假,但....毕竟连赵高这等鼠辈也能瞧见仙迹,若是有人将仙迹之内容记录下来重金贩给匈也极有可能,何况还不知有多少通敌叛国者潜伏在汉地为间

客.....刘彻从不轻忽人心之恶,甚至刘彻担心匈奴单于只怕已经知

道有仙迹存在,只是还未找到能观看仙迹之.......

张骞若是在经过河套便遭遇匈奴骑兵,算算他出发的日子,很不幸,如今他很可能已经被俘虏了。朝中这些臣子几乎都能观看到仙迹,即便仙迹从未提到他们的名字,想来立下更大功劳的张骞更是如此,若叫匈奴人知道了他身负神迹,更不会放他回到汉地!刘彻想明白后,没有吝啬自己的发言机会,他立刻发问:“张骞被匈奴哪个部落俘虏?”

而被关押在漠北王庭的张骞也突然看到仙迹左下方中冒出了一行字:

[小猪佩刘:主播,你知道张骞出使西域时是被匈奴哪个部落俘虏吗?]

张骞怔了一瞬,旋即便垂下眼眸笑了。

他身陷囹圈,却也默默观看仙迹很久了,但他没有发言权限,只是在数次林娘对小猪佩刘的调侃中,认出了自己的陛下。果.....陛下从没有忘了他!!

恍惚中,仿佛又回到了陪伴陛下微服出行,与六郡游侠、良家子在长安郊外纵马的岁月,因玩兴起,他们不慎踩踏了农人田亩,正心虚不已,还被农人怒骂着举起锄头追赶,陛下每每都护着他们几个无权无势的郎官,反而将姐夫平阳侯曹寿踹下马去,留下善后。从此平阳侯嚣张跋扈、毁坏青苗的名声便传出去了。

一旁的堂邑父也大喜,硬生生忍住了,无声地动了动唇:陛下定会派人来救,你我有救了!

[小猪问张骞被匈奴哪个部落俘虏?这位朋友,你这问得也太细了吧,这我可不知道,爷爷!网友问张骞首次出使匈奴是被哪个部落俘虏的,你还记得不?]林菱给问懵了,只能场外求助。

刘彻在心里宽宏大量地放过了林娘一而再再而三叫他“猪猪”的事情,却敏-感地注意到了“首次”这个词语一一怎么,自己还把张骞派去了第二次?为什么?仙迹不是说匈奴人被他打跑了吗?汉高祖时空与汉文帝时空不仅感慨张骞之忠,还都被天马与汗血马所吸引,已经和朝臣商议考虑出使西域的事了。不说马匹,张骞带回的牧草、芝麻等物,汉朝也很需要啊!要知道如今大汉大多使用羊膏、彘膏、鸡膏、鱼膏,但这可不是普通汉民能吃得上的!老百姓大多都吃不上油,个个饿得头大身小,干活都没力气!若能得这胡麻,还有其他蔬果食物,对老百姓而言,也是好事!汉景帝朝的刘启,本就重视马政,即便在七国之乱期间,刘启也没有停止边郡牧场的建设,能被仙迹证实的西域良种马,他也要!于是略加思索一番,就转头和宫人笑道:“我儿此计可行,即刻派人去汉中郡寻找张家人,再遴选招募曾通商西域的商贾前往长安,我汉朝然,此次最重要的是,便是为朕寻来天马与汗血马!”

[好的,若是我没有记错,张骞当时是被匈奴右部抓获,之后被献给了右贤王车臣单于,车臣单于得知张骞要出使月氏后,便将他软禁在匈奴王庭,也就是咱们内蒙的呼尔浩特市。]呼和浩特?

历朝历代的帝王对着奥图都蒙圈了。

反倒是时常和鞑子打交道的洪武年间,少年朱棣去年已经跟过徐达出塞打过一仗,反应最快:“爹,这是鞑子话!呼和是鞑子所说的青色之意,浩特是城郭之意,这仙迹说的呼和浩特便是那鞑子的青城,是我大明的.....朱元璋也反应过来:“是绥远城!”

唐朝,学识丰富的长孙无忌略加思索便已有了答案,捻了捻长须道:“陛下,想来后世那呼和浩特便是魏晋时鲜卑族的都城,更是连同关内与阴山的要冲之地,历朝历代无不在此地驻兵建城,如今正我大唐振武军所在地,盛乐城!”宋朝,赵匡胤问过主管接待契丹使臣及遣使契丹的国信所都知押班后,已明白这呼和浩特在何处,不由眼含热泪拉住赵光义的手:“大弟!后世定然将燕云十六州收复了,他们甚至连辽人的丰州都占了!咱们汉人总算一雪前耻了!”赵光义表面附和,心中却分外自负地想,何须后世,或许便是他赵光义收复的!否则仙迹怎会独独青睐他与官家呢?而秦汉都长期与匈奴人打交道,和朝中熟知胡语的官员一问便知!

嬴政没怎么费劲就找到了呼和浩特在秦朝的名字:云中郡!汉武帝朝的大鸿胪属官典属国精通多国语言,立刻回禀道:“陛下,这呼和浩特八成是定襄郡!”汉朝的定襄郡就在大青山南麓,是汉朝的屯兵要塞与军事重镇,汉卒日夜戍守长城,而北麓便是匈奴右贤王部的牧马之地!都对上了!张骞一定在那儿!

“好!很好!”汉武帝在奥图上重重一点,“距离不远,朕必救张骞!”

就在汉武帝准备叫来武官商议对策时,又听那老夫子踩着轰隆隆的三轮车感叹了一声;

[说起来张骞也够倒霉的,他逃出来后风餐露宿、尝尽艰辛才抵达大月氏,一路上过冰原时寒风刺骨,翻沙漠时又热浪滔天,水源稀缺,加上他从匈奴出逃本就缺衣少粮,真是困难重重,汉朝使团不少随从都倒毙在路上了。没想到历经千辛万苦到了大月氏,大月氏却已被匈奴打败,举族西迁到了伊犁河流域,征服了大夏,在新的土地上另建家园,不愿意再回到故土。

张骞不甘心,他还是想为汉朝争取到盟国,于是他折向西南,进入焉耆,再溯塔里木河西行,过库车、疏勒等地,翻越葱岭,直达大宛!嘿,就是这个大宛产汗血宝马,也算意外之喜了。大宛王久闻汉朝富庶,很愿意与汉朝缔结盟约、通商往来,还派人护送张骞回到康居。张骞离开康居后,怕又遇到匈奴,还特意改变了路线,打算经青海羌人的地盘归汉,谁知羌人已沦为匈奴附庸,他又又聂被匈奴抓了,又关了两年!草原地广人稀,当时汉朝军队想找匈奴人干仗都常常迷路遇不到,张骞却跟装了导航似的回回都能遇到,真是有点霉运在身上。直到匈奴为争夺王位发生内乱,他才终于逃回长安。]张骞:“...."

怎会如此,他出行前明明都问过巫觋必将一路顺遂的啊!

刘彻:......""

确实够倒霉的。

但张骞却又无比坚韧,如此艰难险阻、荆棘满途,他还是为大汉找到了大宛,与其通商,还带回了汗血马和那么多东西!此马名字一听便是好马!哎?等等,汉朝军队常常迷路是什么意思?

[可叹,张骞从汉武帝建元二年初出发,到元朔三年归汉,历时十三年,汉朝使团出发时一共一百多人,回来时仅剩张骞与堂邑父二人。张骞是可敬的,而那些与他一同出使,为了大汉倒在路上的勇士,虽无名字传世,但也该受世人敬仰!]而张骞在听到最后使团一百多人仅剩他与堂邑父,也难忍心恸,又怕匈奴人看出端倪,他紧紧咬着牙关,闭眼假寐,一滴滴泪水却还是从眼角滑落。[咱们言归正传。如今龙城之战,汉武帝吸取了四年前马邑之围的经验教训,他会如何安排此战的战术呢?回到我们刚才的问题,汉人究竟应该如何打匈奴?]始皇时空,嬴政也很想考考他的武将,但蒙恬在守长城,蒙毅被他派出去抓项氏族人还未归来,王翦托病告老,他只能寂寞地喃喃自语:“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蒙恬常年戌守北方边境,他极熟悉草原地形,对匈奴人更为熟悉,只有真正与匈奴厮杀过,才知道敌人的弱点。这汉武帝的确是明智的,这次龙城之战,不论胜败,都必须让麾下将领去草原一趟,只有亲自去过草原、亲自杀过匈奴,才知道这打仗是怎么一回事。他思索片刻,统御天下的君主必须知兵事,于是转头命寺人:“请扶苏长公子过来。”

考较不了臣子,那便考较儿子。

大秦的江山,也必须千秋万代!

[我们刚刚说过,匈奴是游牧民族,他们没有固定的耕地,逐水草而居,迁徙是他们的常态。虽然汉朝长期以和亲互市政策谋求与匈奴的和平,但做买卖哪有直接抢来得经济实惠?因此,匈奴还是时常派骑兵窥-探汉边防虚实,一旦发现守备薄弱的地方,便会直接劫掠。在卫青出现之前,汉朝对于匈奴也总是陷入

一个窘境:派兵出击,若是人少了无法抵抗匈奴,若是率

大军进攻,却往往等军队到达,匈奴便已望风而逃了。因此,想打匈奴,必须要先找到

匈奴才行!而汉武帝

帝手中继承而来的老将,文景时代,面对匈奴是以防御

为主的,所以这些老将与匈奴交战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深-入草原野战不大行,但防守有一套!也正是这个特点,为接下来的龙城之战最终战果埋下了伏笔。][所以到底该怎么对付匈奴呢?满朝文武都无法回答汉武帝,实际上,当时的汉武帝可能也不知道。但他已经意识到了他如今无人可用的问题:他需要培养自己的将领!]汉文帝搂着刘启,望着仙迹眉头紧紧皱了起来,他没想到他奉行的休养生息、和亲为主、防御为辅的政策,竟然会对日后反击匈奴产生这样不利的影响,他虽也扩军加强了武备,但还是不够,他得为启儿和彻儿多培育些熟知匈奴的将才,才不会叫儿孙事临到头竟无人可用!其实他怎么会不明白,和亲换不来和平,但如今大汉民力多艰,他不得不忍一时之屈辱,暗中为儿孙积蓄力量![汉武帝亲自部署了龙城之战,他决定分四路大军分兵击匈奴。让我们来看看他派出了哪四位将军:第一位,轻车将军公孙贺率一万骑兵出云中!公孙贺是何人?他是景帝特别挑选、有意留给汉武帝的班底,在彻被立为太子时,公孙贺便为太子舍人,之后在汉武帝继位后的前六年,他先后出任轻车将军、骑将军、左将军七次出击匈奴,可以说,在卫霍横空出世之前,他是汉武帝最信任的老将之一。]汉武帝时空,刚刚被叫来的文武朝臣都纷纷看向了人群中的公孙贺。

公孙贺也不由满脸红光,连连对刘彻下拜:“贺承蒙陛下厚爱!”

这是父皇留给他的拳拳爱意,刘彻对公孙贺也很尊敬,笑着命人搀扶他起来:“南峁侯请起,仙迹说得是中肯之言,南峁侯在朕幼时便一心辅佐朕,实在不必自谦。”[第二位,骁骑将军李广率一万骑兵出雁门!李广大家都很熟悉吧!他其实是一位文帝时期的老将,汉文帝十四年,他以良家子身份从军,攻打匈奴有功,授中郎将。汉景帝时期又平定七国之乱,一直在汉期北部边境任太守,他戌边期间曾出击匈奴有功,使匈奴畏服,数年不敢来犯,被匈奴尊称“飞将军”,此时,也是个历经三朝、战功赫赫的老将。]

李广此时自然也正受人瞩目,他已是白发苍苍,但身姿还异常挺拔,声如洪钟:“广老迈之躯,愿为陛下效死!”刘彻连忙也命人将他搀扶,也激动地鼓励道:“将军多次随祖父狩猎,能单独猎熊杀虎,祖父还说,可惜将军生不逢时,假若在高祖时期,必当封万户侯!朕却以为将军生得正好!相信将军在龙城之战必将奋力作战、军功封侯!”

最新小说: 行商坐医 九九金仙 昭和美人录:肆虐在泡沫时代 快穿:戏精宿主每天都在作妖 长姐掌家日常 港岛:别怕,我真是好人 十里芳菲 胖子没有青春,重生有何意义 学长尚在,学姐请自重 火红年代从私人订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