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可往(1 / 1)

吕雉目赤欲裂,差点扑过去和刘邦拼了。

“别掐!别掐!娥狗,你这脾气什么时候能改改!你细想想,如意岂是当文帝的料?”刘邦一个熟练地闪避,他这时格外清醒,直接在评论区发问:“汉文帝是谁?”吕雉被愤怒冲散的理智因这句话渐渐汇拢,是啊,文帝这个谥号可非同一般!不可能是盈儿,当然也不可能是刘如意那个面和心奸之辈!那是谁?那盈儿呢.....

林菱一边听爷爷说历史一边留心着直播间,但大家似乎都在专心听讲似的,又变得像头天直播的晚上一样安静,她被太阳晒得有点困,正打了个哈欠,忽然眼尖看到一行字冒了出来。出了村子上了县道,因接下来有急弯,这儿设置了一个红绿灯,正好在等红灯,爷爷的声音停顿了下来,林菱便小声补充道:[刘老三问汉文帝是谁?是刘恒啊。刘邦第四个儿子,母亲是薄姬。我记得汉惠帝刘盈早死,不过我不记得他当了几年皇帝了,后面吕后先后扶持两位少帝登基,从此开始了吕雉两度临朝称制、执掌天下的时期。但吕雉做得特别好,她与民休息、鼓励生产、修改汉法等等,《史记》评价她:“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对吕雉拿权时期做出了极大肯定。要知道,这样正面又公正的评价在历史上用在临朝的太后身上,是极为罕见的,从侧面也能看得出,吕雉执政时期做得有多令人佩服了。但是,吕雉去世后,朝臣们以后少帝刘弘非刘盈亲生子为由,将其废了,又诛杀吕氏族人,改拥立代王刘恒为帝。所以刘恒虽然是刘邦的儿子,却是汉朝第四位皇帝了。不过啊,也正因吕雉执政为大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哪怕汉初皇位更迭频繁,却也没有生出多大乱子,反而越发强盛了。]一问问出来巨大信息量,将刘邦都听呆了。

反倒是吕雉,听见汉惠帝刘盈五个字就松了口气。

不论如何,最终还是她赢了!

后来又听见仙迹说盈儿早死,吕雉终究是难忍悲痛,再怎么不好,是自己的孩子,骤然听到他的死讯,心中还是会感到悲哀。而自己之后两度临朝,前后又拥立了两个皇帝,以妇人之躯独自支撑朝堂,那一定是很艰难的时候吧?不知有多少人会辱骂她牝鸡司晨、窃权乱政!但仙迹却说她执政期间“天下虽然”、“衣食滋殖”。

她怔怔地落下眼泪。

刘邦不喜她,儿子没了,朝臣们骂她,吕家也因她被除尽,短短几句话便凝结成了她风雨飘摇的后半生,这一字一句她听得恍若心头刀割,谁知,仙迹竟说:“她做得特别好。”而大汉未来的史官也没有污蔑她。

足够了,足够了。

吕雉微微低下头,拭去了泪水。

“你......"

刘邦转头想说什么,却见吕雉悄悄拭泪,不禁叹了口气,颓然坐在地上

他心想,他的预感果然没错,他死后这江山哪个儿子也没靠住.....

最终还是依靠吕雉。

至于刘恒......

刘邦在脑中的犄角旮旯翻找了半天终于想起了这个儿子,没法子,刘恒与薄姬在

央宫真是

无声无息的一对母子。这薄姬原本是魏王魏豹的姬妾,魏豹被韩信所败后,姬妾都被收入掖庭织布的工坊,后薄姬因姿色

不俗被喜欢寡-妇的刘邦纳入后宫,但美人那么多,刘邦也很少宠幸她。

去年,她已经随七岁的刘恒一同前往晋阳就封了。

如今已知道恒儿这小子干得不错,刘邦便忽然起了个念头:咱有个现成的汉文帝,还要什么汉惠帝、前后少帝?至于如意,便给他封王,远远打发到封地去便是。大汉完全不必再经历一回皇位动荡!至于戚夫人会不会闹?那完全不在刘邦考虑的范畴之中,大汉江山与爱子爱妾孰轻孰重,刘邦心里门清!从今往后,刘恒就是他刘邦最爱的儿子了,不,是嫡子!

但.....这事儿也得吕雉点头同意才办得成

将儿女强硬护在羽翼下几十年的吕雉,真的会同意吗?

不,刘邦眼眸深沉了起来,以他对吕雉的了解,她绝不会允许帝位落到刘盈之外任何人手里,除非刘盈已死。....?

这个想法只是刚刚浮现在脑海,刘邦就感到身后一道锐利如刀的视线,刘邦又一个激灵,他知道是与他相伴了半辈子的吕难洞察了他。吕雉太知道刘邦的性子了,他为了大汉江山,什么都做得出来。

“盈儿寿数不长,如此你都还容不下吗?”吕雉含泪厉声质问道,“他是你的嫡长子,是我唯一的儿子!刘季,不怕遭报应吗!”刘邦头疼不已。

贞观年间。李世民最推崇的皇帝,不是尧舜成汤文王武王之流的著名圣君,不是缔造大汉的刘邦,也不是雄才大略为大汉塑魂的汉武帝,正是汉文帝刘恒!他为仙迹没有略过汉文帝直接讲述卫霍而高兴:“先前有大臣上书,说西宫地势低洼,潮湿积雨,不利朕之康健,想为朕营造一座高阁,朕想到昔年汉文帝欲起露台,找来宫匠询问花费,得知造一座露台需费一百金,相当于十户长安中等人家的家财,立刻打消了念头。朕的德行尚不如文帝,岂能如此靡费?”李世民对汉文帝的节俭仁爱路不绝口,但总有人抨击汉文帝对匈奴示弱,无强汉之气魄,如今仙迹说:“汉朝对匈奴的反击,不是从汉武帝开始,而是从文帝始。”这无疑是为文帝正名了!李世民听了也不由连声叫好,他手舞足蹈为汉文帝摇旗呐喊:“林老夫子说得极为中肯!汉文帝实乃古今第一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

而在汉文帝年间,刘恒正在未央宫与年

仅十岁的太子刘启共观仙迹。

一开始他并不知道他自己是汉文帝,也在心里猜测这汉文帝是不是自己儿子,或是孙子?那汉武帝又是哪一位儿孙?直到他明确听到了林菱回答刘邦的问题,巨大的喜悦顿时击中了他。试问每一个有志向的君王,谁能忍受住对“文帝”这个谥号的诱惑?

刘恒在贾谊、晁错等有资格见识到仙迹神奇的大臣山呼恭贺之声中露出了微笑,他摸了摸小刘启的头,感慨道:“那武帝也不知是不是你的儿子.....真想早点赶走匈奴啊!

刘启乖巧地坐在父亲怀中,骄傲地昂首答道:“不是阿爹的孙儿,也必是阿爹的曾孙。”

刘恒哈哈大笑:“是啊,我儿所言不错!阿爹如今心已定,现知晓咱们总有一日能将匈奴打得落荒而逃,阿爹便心生畅快!”汉景帝四年初。

已人到中年的刘启对着悬挂在墙上的舆图正默默出神,他被七国诸侯逼迫,不得不屈辱地杀掉了父皇留给他的能臣晁错,但七国之乱却还没结束。周亚夫还带兵在外征战,他在朝廷也坐立不安,生怕听到不好的消息。但听到仙迹正在说父皇的事迹,满是溢美之词,他心情也是一松。

父皇自然是样样都好,是仁孝之明君!

更何况,他已经知道汉武帝是谁了....仙迹曾说过汉武帝刘彻!!

刘彻是他第十个儿子啊,如今正养在其生母王美人的宫中,才刚满三岁。可恨仙迹出现得太晚,他为断了梁王的异心,已立了刘荣为皇太子,刘彻被封为胶东......难不成刚立的太子马上就要废黜.....启有点烦恼。

可彻儿是汉武帝啊!刘启一想到这儿又不犹豫了。

为了大汉江山,还是得废!

回....给刘荣一块好的封地就是了。

而林菱和爷爷已经出了村,走在了被大货车压得坑坑洼洼的县道上,清风徐来,爷爷骑着被阳光照得湛蓝的三蹦子,喝了口孙女投喂的水,继续往下说才能免一人徭役,大部分爵位低或是无爵之人是终身都要服役的。而只要你愿意饲养军马,就可以免除三人的徭役,可见汉文帝对这事儿是极为看重,下了狠心的。][汉文帝二年。汉朝正式颁布了第一个“马政令”,根据《汉书食货志》的记载:“今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车骑者,天下武备也,故为复卒。”汉文帝下旨民间只要饲养军马的家庭便可以免除家中三人的徭役。这里咱们要补充说明一下汉朝的徭役制度:汉朝律法规定,九等爵位及以上的人[这个马政令颁布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就在马政实施一年后,汉文帝三年,与汉朝通过和亲赔款缔结了友好盟约的匈奴再一次单方面撕毁了和平条约,冒顿派右贤王出兵侵扰汉朝边军,烧杀抢掠!咱们都知道汉文帝时期主要是恢复发展汉朝生产、农业,采取无为之治、轻摇赋税的政策,汉文帝本人也以节俭仁爱闻名,很多人都以为汉文帝时期只知道和亲,不知道反抗,这是错的

我们经常说,“秦皇塑骨,汉武铸魂”,认为是汉武帝铸造了汉族挺立千秋、不屈的民族之魂。但实际上,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到汉武帝刘彻,这爷孙仨没有一个软蛋!当时,汉文帝听说匈奴来犯,他可没有像宋朝似的习惯性地冲辽金下跪摇尾乞怜。汉文帝作为一个得了文帝谥号的皇帝,他的骨头其实也硬的很,他下旨:“发边吏骑八万五千诣高奴,遣丞相颍阴侯灌婴击匈奴。”虽说没打赢,但拉着一队刚凑起来的骑兵去对抗这世界上最强的骑兵也已勇气可嘉!而且,咱们也能看出,从刘邦四匹同色马都凑不齐到能派出了八万多的骑兵反击匈奴,汉文帝的马政措施是卓有成效的。]刘邦不满地砸吧嘴:

“乃公凑不齐马这事儿实在不必再提了!”

刘恒则惊喜地望向怀中的小刘启:“我儿是景帝!由义而济日景;耆意大虑日景;布义行刚日景。这也是个难得的美谥啊,好儿子!干得不错!”小刘启很聪明,还拉了拉刘恒的衣袖,笑道:“阿爹,林老夫子历数汉帝,将这汉武帝排在儿子之后,定如阿爹所料,此子是您的孙儿!”刘恒也注意到了,不由更为开怀。

已登基的刘启时空听见自己的谥号也大大松了口气:“朕能得一景字,想来七国之乱总是平息了的。”始皇二十六年,嬴政却脸黑如锅底。

“秦皇塑骨,汉武铸魂...他辛辛苦苦统一六国,结果最后大秦塑的是大汉的骨?这上哪说理去?赢政深深感受到了一种恶意。感受到更深恶意的是赵匡胤:什么叫像宋朝似的习惯性冲着辽金下跪摇尾乞怜?辽便是辽,怎又冒出个金?原本还嫌仙迹从不说起他的大宋,如今好不容易说起来了,这么短短一句话就已经让赵匡胤心神不宁。他恶狠狠地一拍桌案:“到底哪个不肖子孙毁我大宋名声

”说着,刀子似的目光往旁边两个儿子身上狠狠戳了过去。

赵德芳、赵德昭:“.....吓得“噗通”跪下了。

[而到汉景帝刘启时期,他实施的马政就更大规模了。]

[经过汉文帝一朝的休养生息,

汉朝民生经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景帝继位后

能实施规模更大的马政了:在雁门、武泉、上郡等地设立了三十六所牧苑。就是养马场。《汉书.景帝纪》记载:“六月,匈奴入雁门....取苑马,吏卒战死者二千人。”,还有《汉旧仪》也记载:“太仆牧师诸苑三十六所...以郎为苑监,官奴婢三万人,分养马三十万头。”]

马,马之来食长安者数万匹...”连长安都有数万匹马了!文景二位皇帝接力,用了两代人的时间为汉武帝解决了汉初马匹匮乏的问题。等到汉武帝继位时,相信他那时已能够从容地挑选健壮、毛色又相同的马匹用来出行了。][汉景帝一口气养了三十万匹马,多到连匈奴都眼红,发兵来抢。他还为这些养马场匹配了数万人的奴婢,专门设立了养马的官职,可不是弼马温啊,叫边郡六牧师苑令,官位还不低呢!等到景帝四年,汉朝拥有的马匹就不止三十万匹了,甚至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平准书》就记载:“天子为伐胡,盛养刘邦恼羞成怒:....够了!

言罢又生气地对萧何说:“乃公也要养三十万匹马!”

面对君主的无理要求,萧何情绪十分稳定,淡淡一笑:“陛下,国库空空,连叫李斯颇为感慨的仓鼠都饿死了。”刘邦委屈成一-大坨,抱着膝盖坐了回去。

[咱们先前仔细讲了那么多汉初的马政,如今大汉终于有马了,汉武帝的时代也到来了。他的朝代也终将成为汉朝最璀璨、最激奋人心的朝代!自刘邦白登山之耻、到吕雉被冒顿求娶侮辱、再到文景时期不断出塞为大汉谋求和平的宗室之....终于啊!汉室六位皇帝的隐忍、五世之仇到今日终于能够雪耻!汉军的铁蹄将踏破贺兰山缺,大家还记得《汉武大帝》这部老电视剧里,汉武帝曾喊出的那段气势豪迈的台词吗?]“爷爷,要急转弯了,你认真开车!我有,我来放给大家看。”正好行驶到格外曲折的山路,林菱恰如其分地打开了随身携带的平板,又飞快打开手机热点,凭借记忆精准地搜出了《汉武大帝》的那个片段。不同时空的汉帝王,都随之期盼紧张了起来。

只见仙迹中-出现一座从未见过的金碧辉煌的大殿,殿下陈列着身着甲胄的将领,殿上,一位身着玄衣朱裳、剑眉星目的中年男人正威严地说道[我汉室七十年来,对匈奴屡战屡败,以至士气蹉跎,国威沦丧!这种局面,从今以后,必须彻底扭转!朕此战,就是要明明白地告诉世人和匈奴人一]

[从此以后,攻守易形了!]

[寇可往,我亦可往!][注]

“好!说得好!”

汉初三个时空,三位帝王都不约而同激动地拍手叫好。尤其是汉景帝朝的刘启,他甚至当场叫来了掌管礼仪和祭祀的太常、太宰令、太祝令:“朕要改立太子,朕已下定决心!朕非改不可!”三位大臣:.....

林菱略微介绍了一下这部剧:

[不知道这算不算时代的眼泪了?我还记得和爷爷一起坐在老式电视面前追剧的那些日子,真令人怀念啊。或许是这样我对这部剧总有些滤镜,这部电视剧抛开其他一些有争议的部分,剧情是可圈可点的,尤其陈宝国饰演的汉武帝,真的无人能超越,网友说的好,从茂陵里把汉武帝刘彻抓起来饰演都不一定能演得那么像了。]

刘彻本人听见了立刻炸毛.....说八道!茂陵是朕归天安寝之地,岂能胡来!

但他又想到自己的陵墓很快就被盗了,于是又伤心不已。

“上天为何要如此对待朕!不成,朕要重新择选墓地!”

卫青则在一旁跪坐着,看了眼面前忽喜忽悲、情绪起伏目

大的刘彻,又看了眼仙迹中那英气逼人、令人无比敬畏的“汉武大帝”,

他在心中也不禁暗暗赞同林菱的话。

那扮演陛下的优伶,生得真是威武!

“不过这‘电视剧”原来是百戏之意,原来朕还奇怪何为‘电视剧”呢,想来与那弄人、俳优所饰的参军戏差不多。只是不知后世是如何神通,竟能将俳优装在那小方扁盒子中,还不用搭戏台,想观看时便能随时随地打开观看,真是便利!”刘彻又兴致勃勃地说,“卫青,你和那林娘说,朕想看《汉武大

帝》这部戏,叫她得空时放给朕观看!

他想看看后世之人究竟是怎样用剧目来演绎他的!还有....那个饰演他的人,脸上那胡子倒修得不错,他日后也该留这样利索的短须嘛。回头就叫言人照着为他修剪这胡子!

卫青犹豫了会儿,道:“陛下,小人观林娘言行,她似乎不知仙迹之后是历朝历代之人,或许只以为观看者是与她同时空之人,想必是不会为我们特意投放的。次发言机会。刘彻心想也是,随即又对卫青笑道:“你说的是,咱们接着往下听,想来很快要讲到你了!这仙迹每每翻译他们的话都似乎在掩盖什么

观看仙迹的没有蠢人

各朝君臣都已猜出了仙迹的意图,于是也在提问时转变思路,准备以引诱林菱说出更多

来提问,卫青说得很对,在后世这林娘眼中,《汉武大帝》是个家喻户晓的剧目,只怕也不只有她能够用那扁盒子观看,这样问出来,只会浪费卫青脸一红,眼眸中却也难掩期待。

他真的会成为大汉安定边郡的那把利剑吗..

像他这样卑贱之人.....真的能做到吗??

与此同时,汉武朝,平阳公主府。

奴仆们正在公主平日游玩的园中铺上覃席,又端来翘头矮几,挂上幔帐,送上各色瓜果,平阳公主便卧在锦绣之中,微微举目眺望天上仙迹。当仙迹说到卫子夫,她便将人招了过来。

她先前便看重卫子夫的美貌,一心想学姑母馆陶公主,在未央言中培植自己的势力,于是每每刘彻溜出未央言,她便会命卫子夫服侍他。仙迹出现之前,她便打算将卫子夫送入未央宫,谁知因仙迹突显之事,陛下许久不曾出宫玩耍,这才耽搁了。谁知,她眼光如此独到!

这卫子夫日后竟然得封皇后!

不仅如此,连她兄弟都极有出息。

昨日,陛下将为她驾车的骑奴借走,看了会仙迹便不还了,平阳公主还没意识到什么,但今日,她什么都明白了。卫子夫如今不过十几岁,生得貌若桃花,一身青布曲裾深衣,走到她面前,跪倒在地,深深下拜:“奴拜见公主殿下!”“起来吧,稍后你便随我进宫去。”平阳公主了解刘彻的性子,他在听过仙迹后,一定会派人来,她眼眸透着精明的光,“是了,你阿姊与那霍仲孺生下的孩儿还在

病中吗?可取

了名字了?

闻也是个不好惹的夜哭郎呢!"

卫子夫不敢抬头,她心中也弥漫着复杂的情绪,只能努力维持着声音回道:“回殿下的话,前日求告巫观,为其问了鬼神,已取名为去病。”果然如此,平阳公主笑意更深:

“将卫少儿母子也带来,待宫中使者

前来,尔等便

道我一同进宫面圣。

唐,贞观年间。

李世民为被那句“寇可往,我亦可往!”而拍手叫好!

他正面对东突厥无休止的侵扰,就在他登基之初,东

厥颉利可汗背信弃义,竟趁着李世民

的时机,突然命部下骑兵围攻乌城,一下将程知节、徐世

军主力牵制住,他自己则与弟弟突利可汗以及

及铁勒部的契苾何力挥军南下

,那是最

急的时候

,东突厥的兵锋直指长安城!

不,是已经陈兵长安城外!

李世民不得已,命长孙无忌、高士廉、房玄龄、侯君集、段志玄、独孤彦云等重臣冒险前往城外渭水南岸,隔河大骂东突厥背信弃义。同时,又派大将尉迟敬德于击败了突厥的左翼军,扣押了东突厥的名将阿史那乌默啜!尉迟敬德这一战解了长安之困,颉利可汗因侧翼遭袭,大将被扣押,这才同意与与李世民在渭水便桥上斩白马为盟,之后退兵。但李世民没有认为东突厥对大唐的威胁就这般结束了,这一战便是对他敲响的警钟,他必灭东突厥!“寇可往,我亦可往!好气魄!”李世民眼眸闪动着光芒,下旨,

“传朕的旨意,日后臣下可带武器上殿,每天朕要领数百士卒在显德殿习武!朕要亲自练一支骁勇善战之精兵!”宋朝,赵匡胤却也在向往强汉的气魄。

他望着仙迹中展示的汉武君臣,不由泪洒当场。

燕云十六州......尚在寇手!

“武备不可松懈。”赵匡胤心中暗暗下定决心,

“武将虽不可放纵,但也不能为此忽视练兵习....

明朝,万历年间。

“电视剧?”正走向内殿的张居正沉思着,他想起之前林姑娘曾回答卫青,这三轮车是“电动的,不是油的。”他之前并未理解何为电动,何为“油的”,还在纸上记录了这个问题,想着回头仔细问问,如今又听见“电视剧”一都有电字。后世驯服了雷电?雷电能够驱动后世的车,还能够将杂剧引入那容器中....这勾连古今的仙迹,是否也是“雷电”所为?若是按照这思路思索下去,除了电有神通,连日常食用的“油”也能驱车、播放杂剧?又或许是旁的,他们还不知道的“油”,后世不知可有“油视剧”?张居正渐渐想远了,若大明也能驯服雷电和那神秘的“油”......

清,康熙除了准葛尔部还举着反旗,从南到北,几乎都已经臣服在八旗铁蹄之下,三藩已定、苔湾已收,就连传说中的那朱三太子全家,头颅都已大张旗鼓送进京城了。失去了前明最后的正统后人,江南一带反清的声音瞬间安静了下来。

因此,作为一个关外游牧民族问鼎中原的皇帝,他听着汉朝抵御匈奴的故事,全然无法感同身受。反倒在警惕汉人血液中流淌了两千年的百折不挠。

“汉人总说九世之仇犹可报.....”康熙知道,就因崇祯吊死煤山,留下一句:“任贼分裂朕P....将文官尽行杀....伤我百姓一人”,就让汉民念着前明至今难以忘怀。反清复明的星火扑灭一处,又会重燃。

康熙还想到当初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拱卫京师的大明三大营一部分早已在明英宗朱祁镇征瓦刺时死伤殆尽,另一部分也在对付李自成和关外清军时打光了,于是剩下的三大营老弱残兵开了城门投降了李自成,没想到,李自成大摇大摆进了京城,却在进入皇宫时受到了激烈的反抗。崇祯帝的内官王承恩,时任司礼监禀笔太监,他不仅没有卖主投敌。当京营军士望风而逃时,王承恩为宫中几千太监分发武器,准备与李自成军死战到底。王承恩领着临时凑齐的太监军队上了城墙,搬上大炮击杀搭云梯攻城的李自成部,可太监们怎会是李自成的对手,很快就全军覆没,王承恩便跟着崇祯帝,前往煤山自缢。那群高高在上的东林文臣早已背主投敌,最后为前明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却是那些被人瞧不起、辱骂的太监。康熙回想着这些事,汉人总是这样奇怪,嘴上喊着忠君爱国的文人士大夫嫌井水太冷开城门投降,而被骂祸乱朝纲的阉党,却又如此忠义。即便学了那么多汉人的经史子集、四书五经,他却还是无法对汉人掉以轻心,他们心中究竟在想什么,他时常参不透。[汉武帝登基后,太皇太后窦氏把持朝政数年之久,导致汉武帝16岁登基,22岁才亲政,而在这六年里,窦太后照旧实施“无为之治”,照旧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窦家不仅把持着朝政,同时也把持着汉朝的兵权,汉武帝想要任命的官员也通通都被窦太后罢免,他成了个傀儡皇帝,只能郁闷地成天微服出行,在长安与游侠一块儿玩闹,或是在上林苑偷偷训练羽林军,除了忍耐,他什么也做不了。但幸好,他没有忍耐太久,建元六年,七十七岁的窦太后去世了!汉武帝终于能手握天下权柄,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了!]汉文帝朝,正抱着十岁的小刘启专注看仙迹的刘恒浑身一僵,他危险地眯起眼睛,想起了那个自己颇为宠爱的美人窦氏,她同时是刘启、刘武和馆陶公主的生母...窦氏居然如此长寿....不,是他与启儿的寿数都不长!仙迹没有特别说他与启儿究竟寿数几何,但窦氏活了七十七岁,在汉武帝朝把持朝政六年,也就是说启儿在他母亲七十

一岁时就去世了,而如今窦氏已年近三十....好嘛,他和启儿两个人加起来在位时间才三十多年!刘恒垂下眼,看向还没回过味来,依旧眼眸明亮的儿子,疼爱地摸了摸他的头。

好孩子,日后阿爹若走了,必不会叫你和你的好孙儿再受外戚之苦。

刘恒在心中暗暗下了个决定。

[时间来到西汉元光六年,也就是公元前129年。这一年,匈奴又大举进犯汉朝,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匈奴格外嚣张,他们越过了长城,进入到汉地腹地约200多里的地方大肆抢掠。汉武帝自继位以来,先忍窦氏之嚣张,后忍匈奴之猖狂,如今他忍无可忍,决定不再忍了!汉朝经过了数位皇帝休养生息,励精图治,尤其文景之治为汉武帝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一战,大汉已经等待了七十多年,就在今年,著名的龙城之战就要打响了。[龙城之战是汉室自建国以来七十余年,抗击匈奴的第一次胜利,也是年仅二十三岁的卫青,第一次崭露头角。]“快找奥图!朕要舆图!”

刘彻焦急万分地命宫人拿来舆图,一边在长案上铺开,还不回头地急召,“将能观看仙迹的大臣都叫进宫来,与朕同欢!看日后谁还敢出言阻止朕北击匈奴!”而其他汉初的君王早已备好舆图,皆在努力寻找龙城的位置,严阵以待。

刘邦一边瞧奥图找龙城,一边还感慨:“才二十三岁啊,韩信当年27岁拜大将军,已如横空出世,这卫青还是骑奴出身,23岁便首战告捷,真是天赐之将帅!”[唐朝诗人王昌龄有一首非常著名的《出塞》诗,相信大家都能脱口而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里的“龙城”指的就是奇袭龙城的西汉名将卫青,“飞将”说的是李广,之后龙城飞将这四个字就成了那些将领的代名词!可见这次战役对汉朝、对历史的影响有多少深

重,现在咱们就来仔细说说这次战役!]

最新小说: 九九金仙 快穿:戏精宿主每天都在作妖 行商坐医 学长尚在,学姐请自重 昭和美人录:肆虐在泡沫时代 港岛:别怕,我真是好人 十里芳菲 胖子没有青春,重生有何意义 火红年代从私人订制开始 长姐掌家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