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马政(1 / 1)

“什么景桓太子?”

在前头开着三轮的爷爷忽然插了一句。

吹着凉爽的风,林菱从三轮车上捞了顶遮阳的斗笠戴着,听到爷爷问,她连忙吐了吐舌头说:

“这都是网友们开玩笑的爷爷,没什么。”

然后又小声和直播间解释:

[我乱说的,大家不要在意我玩梗,叫爷爷知道我乱开玩笑,他要生气的,他可是汉武大帝的正经“猪粉”。]刘彻的心忽然狂跳了起来:汉武大帝?

他被这四个字深深地迷惑且诱惑了,以至于都忘了方才被皇陵被盗的伤害,也没留意到那“猪粉”二字。[说起来,这调侃汉武帝、卫青与霍去病是一家三口,也是大家对卫大将军和冠军侯的一种怀念吧。毕竟这两位大汉双子星去世后,汉朝对匈奴又陷入了疲软,再也没人能踏破龙城,再也没人能够封狼居胥。]卫大将军、冠军侯!

刘彻终于明白了!后人给卫青分配了这个名字,是在调侃卫青日后会极为受他器重,而受他其中的原因便是因为卫青他征伐匈奴有功!他腾地站起身来,用一种全新的目光看待还稚嫩茫然的卫青。

那冠军侯霍去病他还没找到,但卫大将军已经在他身边了啊!

这个瘦得好似豆芽菜的骑奴...日后会成为他痛击匈奴的大将军啊!

“踏破龙城,封狼居胥....”刘彻喃喃自语地跟着重复这句话,随即仰头大笑了起来,“封狼居胥!狼居胥山!那是匈奴人的老巢!那么河套一定拿回来了!好哇!好哇!卫青,快快,快让她说说你和那个冠军侯霍去病的事!卫青也从怔忪中回过神,连忙应喏。

[孝烈武卫皇后:主播详细说说卫青和霍去病吧,想听,爱听。]

林菱看到这句话顿时皱了脸。

又要讲历史?她本想架着手机偷懒,就让大家看看风景聊聊天的。

算了,这也算是一种聊天吧!

[汉武帝时期的故事,我爷爷讲得最好,让我爷爷讲吧!]

说着,她靠向爷爷的方向说:“爷爷,直播间的朋友想听你说卫青和霍去病的故事,你给他们讲讲吧,正好到镇上要半个多小时,你就大致说说。”[.....那要从哪儿说起呢?从公元前128年说起吗?那一年,卫子夫被册立为了皇后。她原本只是平阳侯府的一位歌女,建元二年,她被平阳公主献给汉武帝后,她不仅为汉武帝诞下长子,也为汉武帝带来了.....建元二年?那不就是如今!

刘彻不由正襟危坐。

林菱插嘴:[卫子夫带的最强嫁妆一一帝国双壁!]

“你有个三姐?叫卫子夫?”刘彻连忙转头看向卫青。

卫青也有点回不过神来,缓缓点头:“是....

“那霍去病吗?”

卫青思索了片刻,二姐与一个叫霍仲孺的县吏有私生下了一子,如今尚在襁褓中,还未取名,那霍仲孺虽姓霍,却是个文儒之士,性子还有些绵软懦弱,已经抛弃了二姐离去,怎么也瞧不出与仙迹所言的霍去病有关,卫青实在不敢在陛下面前乱言,于是摇摇头:“小人不知。

“无妨,”刘彻也知道不必着急,他既已知这卫子夫便是历史上那个将卫青和霍去病带到自己面前的人,总有一日会真相大白的!他转头叫来言人,“明....不,即刻召平阳公主入言,朕有事与其相商!”卫子夫?刘彻眼前浮现出了一张秀丽柔美的面容,他想起自己

宫去平阳侯府胡闹时,阿姊总会

上一卫姓侍女为他奉茶、脱靴,她温婉非常,言行聪慧谨慎,刘彻也时常忍不住多多打量她,为此阿姊还曾笑言,要将那侍女献给他,难不成就是她?若真是她,刘彻呼吸都不免粗重了起来。

她不仅是卫青的姐姐,听仙迹的意思,那尚且不知是何人的霍去病也与她有关联!而.....她还为他诞下了长子!刘彻七岁被立为皇太子,十六岁继承皇位,如今已快要十九岁了,却还是膝下空空,满宫美人别说儿子,连个闺女也没给他生出来,他自己倒未曾如何,只是亲生母亲王太后都已焦虑得给他煲虎鞭汤了!如今得知卫子夫将为他生下长子,还附赠两大将领,自然该早早将其纳入未央宫!

[这么说也没错,但卫青与霍去病能够被重用,不仅仅是卫子夫的原因,也有汉武帝本人善于识人、善于用人的缘故。要知道汉朝时候可没有科举,主要依靠察举制来选官任人,察举制说白了就是我觉得你这

人好、有才能,我推举你,这是很主观的,这样的渠道也很容易被世家垄断,这就导致隋唐以

前,几乎只有世家子弟才能出仕为官,可汉武帝用人不拘一格,他愿意用骑奴出身的卫青,能有如此的胸怀也很重要。]刘彻听得满面春-光:朕确是如此汉子!

林老夫子乃朕素未谋面的知己!

“是是是。”林菱表面点头,心里想:爷爷这个猪吹开始了!

与此同时,汉初几位皇帝也都打起了精神,先前说明朝、说秦朝,汉文帝恒、汉景帝刘启都只是默默观看,不曾发言,一是他们认出了高祖的名号,不敢在先祖面前太过放肆;二是仙迹所言与大汉如今帮助不大,文帝朝正重用晁错着手一系列宽俭待民的改-革,忙得焦头烂额;景帝朝则正在经历七国之乱,烽烟四起,他自己的皇位都危在旦夕,哪有心思去听他人的闲话?

因此二位汉朝皇帝都加入了默默潜水的行列,一边翻阅竹简一边听仙迹,而身旁有专门找来的能够观看仙迹的大臣,奋笔疾书地替他们记下仙迹一字一句。如今,忽而听见汉朝未来的事情,还与匈奴有关!两位身处不同时空的皇帝都激灵了一下,不约而同放下了手中政务,眼眸迸发出期盼的光芒,专心致志地观看了起来。刘邦也喜滋滋,搓着手笑叹:“这汉武帝究竟是我大汉的哪位好儿孙啊?”

吕雉却面色有些难看:汉武大帝、踏破龙城、封狼居胥,这些词的确听得人心潮澎湃,但....怎么听都不像是盈儿这懦弱愚善之人能生下的后代,难不成她终究还是未能保住盈儿的皇位,叫如意和戚夫人两个贱-人如了愿?!想到这,吕雉立刻抬头看向沉浸在喜悦里的刘邦,眼中满是仇恨。

若你刘老三真敢如此待我,我必杀刘如意与戚夫人!

[若从卫子夫说起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说起卫青与霍去病的无往不胜,其实是不够全面的。以前还在学校教历史时,我常对学生们说一句话。汉匈战争,从来就不是汉武帝一朝的事情,也不仅仅是卫霍二位将军个人的战果,我们不能忽略其背后三四代汉帝、诸多汉臣所做出的贡献。正如秦奋六世之余烈,才使得秦始皇一统天下一般,大汉连续数位英明的君王毕生隐忍、韬光养晦,才换来汉武帝一朝的厚积薄发。要讲刘彻对匈奴的战争,也不容忽视汉初连续几代明君为其打下的良好基础。]再一次,仙迹再一次将秦汉放在一起比较、讲述。

嬴政几乎已百分百确认了这大汉便是取代了大秦的那个朝代。

正因为已经确定,他的内心又因为“汉初连续几代明君”这句话严重地受到了伤害,恨不得让蒙毅现在就到狱中将李斯活剐了。听仙迹越久,嬴政对李斯是留是杀的犹豫也渐渐变少了。

无他,汉朝既然与他大秦如此接近......

嬴政眼眸中泛起一股冷意,他倒要好好听听,这个大汉都用的什么人才,保不齐啊,就能寻得些能替代李斯的人才!汉武帝用人不拘一格,他嬴政在识人方面难不成一定会比他差么?

嬴政还不知道,汉武帝晚年虽也犯下大错,但同样是幼主临朝,刘彻选择的几位辅政大臣却

丝毫没有出差错,成功平稳度过了巫蛊之祸所导致的皇位更迭危机,不得不说,在识人方面,刘猪猪到底还是略胜一筹。而还未被正经讲过的宋朝、清朝也都颇为羡慕。

“何时也能细细讲讲我朝呢?”

明洪年间,朱元璋正有些抱怨:“先前咱大明的事儿都还没说完呢,不仅张居正改-革未曾细谈,还有咱的皇陵怎的也不细讲讲!现在倒被大汉截了胡。”不过抱怨归抱怨,朱元璋也无力左右仙迹,只能感叹,“也不知仙迹连着的那一头,在看着这些的卫大将军,是个什么模样、又是多少年岁,是否已立下了那许多不世功勋....."

朱棣可不大关心老爹死后能不能安宁,他则像个猴儿似的,激动得爬上了他大哥的后背,挂在朱标身上,搂着朱标的脖颈说:“大哥,小时候你常为我们说起卫青、霍去病的故事,我长大以后也要当你的大将军!我替你守着北平,叫那群鞑子再也不敢南下!”朱标差点被比这个牛还壮的弟弟勒死,却还是温和地笑骂道:“臭小子,你自个现在几斤几两了,还跟小时候似的胡闹!快给我滚下来,待会儿叫爹看见了,又要骂你了!”朱棣出生的时候,朱元璋与陈友谅正在鄱阳湖上展开大战,是争夺天下最紧要的关头,因此朱棣出生后朱元璋都没有回来看过一眼,也没有为他取名字,而是一直在前指挥战斗出生入死。马皇后要管一-大家子,还要替朱元璋安定后方,做好主心骨,也是分身乏术。因此在朱元璋登基之前出生的朱棣老五朱橚、老六朱桢、老七朱博几乎都是早熟懂事的朱标一手拽大的,朱棣虽与朱标只相差五岁,但大哥会哄他睡觉、教他认字、督促他习武。与爆竹精转世的二哥可不一样!

只与朱标相差一岁的二哥朱樉性子向来暴躁,从来不耐烦理会他们这些弟弟,幼时若不是朱标看着,朱能把他们这些小萝卜头一个个扔进水缸里淹着玩打地鼠,更别提好好陪着他们了,因此朱棣往后数的兄弟全是朱标的跟屁虫。做朱标的征北大将军,能为大哥威服天下、开疆拓土,是如今还是个十五岁少年的朱棣,真心实意的梦想。他的话,朱元璋自然也听见了,他立刻脱下靴子往朱棣头上扔去,却被朱标背着弟弟敏捷地闪开,朱元璋不禁破口大骂:“龟儿,老子还没死呢,就惦记着做你大哥的大将军,你个马屁拍错大腿了吧!混账东西,看老子不打死你!”朱元璋要揍人,朱棣吓得寒毛直竖赶紧催大哥快跑,朱标被这俩活冤家闹得无言,只得赶紧背着朱棣绕着殿柱逃跑,一边跑一边喊:“爹爹爹,您看仙迹在说话呢!先别打老四了!”老-二朱横靠在角落里淡定地看热闹,还拉了拉老三朱榈的袖子:

有没瓜子,给哥来点。

朱綱摇头,又扭头问老五朱橚:“老五有吃的没?给两个哥哥吃点。”

朱棣老老实实:.....我就带了俩块糕,刚都被四哥吃完了。

你还真是老四的好弟弟。

朱樉、朱棡:“......

比起洪武朝一片热闹的父慈子孝,张居正则有条不紊地将自己在观看仙迹时所想了解的、所产生的疑问都仔仔细细地罗列了出来,并且算了算自己今日能发言的数量,将每个问题都尽可能言简意赅地分配到,然后便静静地听着仙迹在说汉武事迹。直播间里也没人贸然发言,竟显得十分平静,毕竟每日只能发言十次,历朝历代之人都珍惜能与后世沟通有无的机会,绝不随意开口。张居正刚听了个开头,就见内侍出来,恭恭敬敬地屈身请示道:“首辅大人,陛下与太后有口谕,请首辅大人入内殿共观仙迹。看来李太后已原谅陛下了,如今召见他,想必是要安他的心。

张居正并不意外,施施然起身,身姿笔挺如青松在崖,微微一笑:“请公公带路。

青史口诛笔伐从未曾磨灭了他,在无天机提点的那个世道,他也不怕死,如今有了这一奇遇,陛下与太后、乃至满朝文武更不敢杀他、毁他,他的改-革、他的抱负必将能够实现。张居正正因看透了人心,反倒不会为此而感到悲伤了。

他相信,他会走得比那个他更坚定、更远。

[匈奴对大汉的威胁,主要来自他们来去如风、迅猛无敌的骑兵。匈奴骑兵的强大除了匈奴人身为游牧民族本身所具有善骑射的特性之外,还因匈奴人善养马、产良马。在匈奴人的地盘上,西边产白马、东边产青龙马,北边产乌骊马,南边产骗马[注1]要什么马就有什么马,匈奴人拥有多么丰富的战马资源啊!而中原却不产马,也缺马。根据《史记》记载:“汉兴,自天子不能具其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意思是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竟然连毛色统一的四匹马都凑不齐,丞相将军上朝只能坐牛车!缺马已缺到了这份上,面对匈奴,能不被动挨打吗?]刘邦尴尬地搔搔面皮:“乃公这些丢脸之事倒不必说得这般详尽,尽管说那汉武帝便是!’

是我们能够查阅到的,汉朝有关马政的最早政策。不过,刘邦重视马政倒和匈奴无关,这一年,楚汉之争并未结束,刘邦提出这个政策主要是为了打项羽,当时能够统一草原的冒顿单于还未横空出世,分-裂的匈奴力量也还未达到能够动摇汉朝政权的地步。][公元前203年,也是刘邦当汉王的第四年,他开始征收“算赋”,何为“算赋”?就是人头税。而刘邦征收的此次算赋有何特别?根据《汉书·高帝纪》:“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算,为治库兵车马。”[注2],刘邦直接将所控制地盘的税收中的一部分直接用于制作武器及养马,这“快记!快!”嬴政几乎是腾地站了起来!

底下跪坐的大臣孙叔通因有幸得观看仙迹成了今日的刀笔吏,握着小刀,满头大汗地在竹简上速记,手几乎要快刻出残影“公元前203年,楚汉之争尚未结束。”

之前仙迹在讲述有关秦始皇的事迹时,也提到了一个时间“公元前221年”,这后世纪年竟是倒着记的么?不过既有公元前,难不成还有个公元后?这个公元,究竟为何意?嬴政已经来不及多想,大秦一统十四年而亡,那用后世纪年,就是公元前207年覆灭!而刘邦与那项羽的楚汉之争到公元前203年都还没结束。很好,看来在大秦覆灭后,他们为了争夺大秦的天下,足足打了四年!这汉高祖刘邦籍籍无名,但荆楚项氏可天下皆知!

"项羽,好个项羽。"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嬴政高高站在大殿之

上,想起曾经这句从楚国流传而来的箴言,不怒反笑地召来了蒙毅,“传八百里急召,命上泗秦卒捉拿项氏全族,你也带兵走一趟,控制楚地到咸阳,哪怕襁褓婴儿也不许走漏一人!”

"喏!"

亡秦必楚?不,大秦绝不会亡!

楚地上泗,能够观看仙迹的项梁听见仙迹透露了项羽的名号也是

又惊又喜又怕又慌,

喜得是项羽果然覆灭了大秦为我楚国报了仇!虽最后未敌过那刘邦,但楚国君王、项氏列祖列宗也能含笑九泉了!慌得是秦始皇必然也知道了他连忙收拾行囊,急急忙忙要带上项羽亡命天涯。秦吏必会布下天罗地网追捕他们,但六国意图覆灭大秦的人也一定会帮助他们!不一定没有活路,项梁渐渐冷静下来,先命家人将项羽乔装成女子,自己也剃掉心爱的胡须,打扮成一老妇,权作母女二人。“叔........项羽扯了扯身上被撑得快要当中炸开的粗布衣裙。

项羽年纪虽小,却生得高大威猛、五官坚毅,又自小习武肌肉贲突,如此戴上钗环,涂上胭脂,连项梁也被辣得难以直视,连忙为他遮上笠帽:“事急从权!事急从权!”.两人带着其他族人,忙挎着包袱扭着胯逃命去也。

而汉高祖时空,刘邦歪在覃席上,在听到仙迹说出项羽名号后,忍不住对张良与萧何嘻嘻一笑:“这仙迹不仅能贯通古今,还能使神通分现各朝,想必啊,在秦朝之时空,始皇陛下已然派人去抓捕项羽了。”言罢,还庆幸地抚了抚胸口,“幸好乃公早年不学无术、游手好闲,发迹后又早早便改了名号,真是天佑我大汉!"

萧何忍不住提醒:“陛下,这林老夫子说史与林娘不同,引经据典说得周全详尽,陛下的身份啊,只怕最后也是瞒不住的。”刘邦一僵,他想起多年以前有幸得见巡游天下的秦始皇,他那时不过一籍籍无名的亭长,不禁为始皇帝周身的威严所震撼倾倒,若是以前的自个被始皇帝抓住的话....想到这,刘邦却又自信地昂首,嘿嘿道:“乃公倒不惧,乃公又不是项羽那死脑筋,以乃公之才能与口舌,身无分文之时都能哄得吕公嫁女,怎不会被始皇赏识?被抓就被抓,保不定还能在咸阳混个官当当呢!

言罢,思及过往,还感慨地望了吕雉一眼。

“从前,真是苦了娥狗了。”

早年贫苦无依之时,是吕家为他提供了一饭一瓦;他私放役徒亡命天涯之时,是吕雉替他抚养儿女、冒着被秦吏轻薄的风险送饭送菜;与项羽争夺天下时,吕雉两个兄长都为他出生入死,吕雉也不幸被楚军俘虏了整整一年,吃尽了牢狱之苦。最后,也是吕雉陪伴他一步步走上帝位。

如今,吕雉越老越刚毅强势、也已年老色衰,刘邦常年携戚夫人在关东,吕雉则留守长安,两人感情愈发淡了,若非仙迹突显,刘邦匆忙归朝,他已很久没有见到吕雉了,自然也很久没有想起曾经的事情了,但今日却忽然心生感慨一一曾经啊!曾经!不管如何宠幸戚夫人、如何喜爱刘如意,但因吕雉,不管如何看不上刘盈,刘邦都容忍许多年。他是想过废太....但只要吕雉为皇后,刘盈便为嫡长,他这太子也废不了。他可没想过动摇吕雉的后位。

刘邦自认没有旁的才能,唯有眼光毒辣,不论是刘盈还是刘如意,他这两个孩子都看不出堪配帝位之才,尤其是刘盈简直烂泥扶不上墙有时,刘邦都怀疑这种软蛋是不是他和吕雉生得,莫不是乱世之中抱错了吧?

他想立刘如意,当然也不仅是因戚夫人在猛吹枕头风,而是刘如意好歹比刘盈强一些....但他也不大满意,因此废太子一事屡屡动念却终究下不定决心。刘邦叹气,他的儿子们在治国大略方面的眼光都不如吕雉一介妇人!他已经老了,以后不论是谁继位,大汉都需要吕雉。故而他这声感慨,三分出自内心,七分为了安抚吕雉。

而吕雉听见刘邦这句话,勉强笑了笑,笑意却根本没有到达眼底。

汉王二年(前205年)四月,刘邦趁机攻下楚都彭城。项羽得知老家没了,率骑兵迅速回攻,与汉军在睢水大战,汉军大败!刘邦带骑兵败逃,要去沛县接走家人;楚军也派人到沛县掠取吕雉等人。吕雉怕楚军先至,当机立断带儿女家人先逃,没和刘邦相见。后来在逃亡路上遇到邦,本以为安全....谁知,楚军追击来得极快,刘邦为了自己脱险,让车马跑得更快一些,情急之下,竟将她与他的一双儿女刘盈、鲁元推下车去,是夏候婴奋不顾身,下车把他们抱上来。从此吕雉就对刘邦失望了。

而白登山之围后,为向匈奴求和,他又要将鲁元送去匈奴和亲,吕雉没日没夜地对他哭求,为保全唯一的亲生女儿,险些将额头磕破、膝盖跪烂,更是对其绝望。她再也不会相信刘邦说的任何一句话。吕家为了刘邦起事倾尽家财,她的大兄为刘邦战死,吕家族人受刘邦牵连死在楚军铁蹄下不知凡几!这汉家江山,不敢说吕氏有一半功劳,也有三分!吕雉紧紧攥紧拳头,盈儿再不堪,她都不会允许刘邦改立刘如意![公元前201年,也就是汉高祖六年,韩王信在大同叛乱,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这里说明一下,这位韩王信也是汉初将领,他其实是姬姓,名信,因被刘邦封为韩王,在当时也被称为韩信。但并非我们熟知的兵仙韩信,为了区分二人,现在我们都叫他韩王信。]嬴政感兴趣地挑了挑眉:“兵仙韩信?”

能被称兵仙,只怕不是泛泛之辈,却不知其年岁几何,若能得.....

[当时,刘邦亲自率领32万大军迎击匈奴,先两战告捷,之后不顾刘敬劝阻,欲图乘胜追击,便中了匈奴诱兵计。刘邦被围平城白登山七天

七夜,完全和后续部队断了联络。后来,刘邦采用陈平之计,向冒顿单于的阏氏行贿,才得以脱险。经此一战,汉朝每年都许给匈奴大量金银钱财,从此开启了汉室对匈奴屈辱的赔款和亲之路。]

刘邦自信不起来了,讪讪地坐下了:“嗨呀,这些破事真不必说得那么清楚。

[我们都习惯称大汉为“强汉”,可大汉也不是一开始就那么强大的。刘邦不是软蛋,而是因为汉初刚经过秦二世横征暴敛、又经过数年征战,中原处处焦土、民不聊生,朝廷穷困,百姓无衣,刘邦与吕后不得不忍耐,让百姓得以喘息。可赔款和亲换来了和平吗?并没有,等刘邦的儿子汉文帝继位,匈奴对汉朝边郡的烧杀抢掠也越来越猖狂,汉文帝忍了多年,忍不下去了!他“赫然发愤,遂躬戎服,亲御鞍马,从六郡良家材力之士,弛射上林,讲习战阵,聚天下精兵,军于广武,顾问冯唐,与论将帅[注2....."汉朝不再一味求和,开始扩军屯马!因此,我常对学生们说,大汉对匈奴的反击战,并不是从汉武帝开始,而从汉文帝始!]刘邦傻了:"我儿是汉文帝???"

怎么可能?

刘邦甚至用手指使劲掏了掏自己的耳朵,他宁愿相信自己眼瞎耳聋也不愿相信刘盈会成为汉文帝。难不成是如意?

刘邦又自己摇头,应当不是。

不过,反正都是他儿子,管他呢!

那可是文帝哎!

文帝!文帝!!

“我儿文帝!”刘邦激动得又站了起来,搓着手来回踱步,一

会儿拽着萧何的膀子摇晃,一会儿握着张良的手傻笑,“我儿是文帝,你们听见了吗,我儿可是文帝!”张良和萧何:"......"

唯独吕雉,面色瞬间阴沉。

自己的儿子是什么德行自己清楚,吕雉第一反应也是“盈儿决不可能是汉文帝”,为此不禁赫然发怒,颤抖着手指指着刘邦:“好你个刘老三!你.....你果然将盈儿废了!”

最新小说: 港岛:别怕,我真是好人 火红年代从私人订制开始 九九金仙 行商坐医 长姐掌家日常 胖子没有青春,重生有何意义 快穿:戏精宿主每天都在作妖 学长尚在,学姐请自重 十里芳菲 昭和美人录:肆虐在泡沫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