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书院 > 历史军事 > 旭日东升之帝国霸业 > 第十三章【出兵救援】

第十三章【出兵救援】(1 / 1)

就在士兵们训练有素之际,突然就有一个士兵,骑着快马慌慌张张的跑过来校场上,对着明朝邑县小旗:陈光慎,说道“总督大人何在?速速带我前去面见他,有紧急军情相报。”

于是明朝邑县小旗就让新兵们继续练习,自己则带领传令兵往马厩方向走去。

两人来到马厩后,传令兵一见到身穿鱼鳞甲之人,便问道“您可是总督大人?”

这时明陕西三边总督:孙传庭,与明榆林卫总兵:王定、明陕西都指挥佥事:董辉,三人正在商讨马匹之事,而明朝邑县小旗则介绍道“中间那位就是孙总督。”

传令兵立即上前,向三位将领行礼作揖,并说道“启禀总督大人,流寇从湖广行都指挥使司郧阳府郧阳卫一路打上来,现以入侵到陕西承宣布政使司汉中府了,如今各州县纷纷告急!陕西左布政使大人请求孙总督速调兵马,前去救援汉中府,以解危机。”

得知流寇来袭,明陕西三边总督便有些坐不住了,毕竟上次的「柿园之战」大仇,现在还没报呢!

这次明陕西三边总督可算是有机会,能够再次以作战挽回面子了,想到这他立刻转身回营,准备点兵出征。

此刻许多士兵们刚刚用过膳食,便听到了号角集结的声音,大家察觉后快速朝校场方向跑去。

吴俊振在喝了一口袋子里的水后,也与马维一起跑到校场内站着。

台上两旁的士兵,依旧是重重地敲打着擂鼓,声势浩大,在台下的士兵们,一个个都议论道“这是怎么了?莫非总督大人又要检阅咱们?”

而吴俊振则小声说道“各位,看这阵式不太像是检阅啊?倒是有点像出兵的样子?”

身边的士兵们就问道“兄弟,你咋知道的呢?”

吴俊振便喃喃自语的说道“我以前见过。”

毕竟这次台上站着七八个武将,不同于上次只是站了两三个武将那样,因此吴俊振就猜测可能是出兵?或者有紧急任务?

不一会明潼关卫镇抚使:王一帆,就走上台去,大声喊道“各营士兵听令,列队!请听总督大人训话。”

随后就见到身披红色战袍的明陕西三边总督,威武霸气的走到台上,看了看前面列队的一排排士兵们,马上叫对左右的将领,小声吩咐了几句话,不知说了些什么?

很快就有6个士兵拉了一头牛、一头豕(猪)、一头羊,上来台上捆绑着,旁边还有案桌和香坛。

紧接着明陕西三边总督就传令让明潼关卫总旗:黄立忠,负责挥刀斩杀这三头家畜,并把头颅放在(簋)里装着。

在斩杀了家畜之后,明陕西三边总督便上了一柱香,在转身看了看台下的士兵们,开口训话道“将士们,今日本督就要带着你们出征去打流寇了,汉中府地区现在,正有大批的流寇,入侵我大明国土,咱们该怎么办?”

台下士兵们各个高喊道“决不能姑息,咱们出兵剿灭他们。”

看着士兵们士气高涨的样子,也让明陕西三边总督有了一丝希望,他继续说道“没错!绝对不能容忍流寇这般肆意妄为,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说完就让台前的明军火铳手,举铳朝天斜着往靶子方向开了几铳,算是当作礼炮给放了。

至此也算是完成了简单的祭旗仪式。

紧接着明陕西三边总督就挂起了〈东方温元帅〉作为主帅旗帜,在带领着大军从西安府潼关卫西城整装出发。

再由西安府华州华阴县前往西安府首府长安县(咸宁县)一路过去,打算从子午谷下到汉中府子午镇巡检司,进而入汉江到达汉中府首府南郑县(汉中卫)。

为了快速到达汉中府救援,明陕西三边总督还传令在过官道驿站时,除了更换马匹之外,其余士兵一律不准休息,必须日行40里火速赶到战场。

同时汉中府这边,顺军提督中军权将军:刘宗敏,已经带兵围住了南郑县,而顺军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罗汝才,也与这支顺军汇合,暂时得到了一点后援补充。

不过顺军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马上又命令顺军左营统领去围住沔县(沔县守御千户所)、褒城县与鸡头关巡检司一带,使其彻底切断汉中卫与周边明军的联系。

此时城内的明汉中府知府:何止牟、明汉中卫指挥使:夏逸,两人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不断地派人出城联络附近驻军祈求支援。

但传令兵刚出城到护城河边上,就被流寇士兵用弓箭无情的射杀了!

守城明军们很是无奈,有些士兵竟开始盘算起了投降,而城下坐镇的顺军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却觉得引诱明军,活捉明将倒是个好计策?

于是便让顺军前军掌旅:马万山,来到汉中卫城外百米内,朝城上射了一支带信的箭镞,正巧被明汉中卫指挥使巡视城防时发现,他打开书信一看居然是封劝降书,而且上面还写着;如若能归降大顺,则升官三级、赏银50两。

这对于明军士兵们来说,可那是很大的诱惑力啊!也促使明汉中卫指挥使有些心动了。

可他转念一想自己的家属都还在褒城县内,若是现在这样去投降流寇,那恐怕自己的家属们必遭灭门!

因此明汉中卫指挥使就决定,先观察一阵子在做打算。

另一边的明陕西三边总督为了防止汉中府沦陷,他在到达西安府鄠县时,就开始了分兵计划,让明榆林卫总兵带领秦军铁骑先行。

随后在命令西安前卫、西安左卫、西安后卫、西安右护卫,这4卫军队中,抽调出一半明军充当骑兵,毕竟西安府的明军熟悉地势,让他们先走在合适不过了。

之后又让明陕西都指挥佥事带领抽调出来的西安府4卫骑兵,由终南山方向过西安府镇安县快速南下,务必绕到流寇后方拖住他们,以此来减少汉中府面临的压力。

剩下的明军则继续跑步前进,翻过崇山峻岭,多数明军士兵们都累得精疲力尽!

只有吴俊振与马维等新兵,由于之前训练走过山路,所以并不感觉很吃力,反而还越走越快。

但走着走着突然间,马维就指着前面说道“快看,那是什么?”

吴俊振听到后,就顺着他的手势看了过去,竟发现原来是一条河流,前队的明军也看到了这条蜿蜒崎岖的河水。

明陕西三边总督:孙传庭,急忙让明秦州卫总兵:左勷,打开地图察看了一下地形。

而明临洮卫总兵:牛成虎,则提出道“启禀总督大人,我军现在可乘船,沿着汾水河南下汉中府,最快半晌就能到达。”

随后明陕西三边总督就下令全军士兵开始伐木,并规定每营士兵伐的木头,必须至少能做5艘船。

命令下达之后,士兵们纷纷拔出佩刀,走进丛林当中挥砍大树,有些士兵则负责用绳索套住树木,往空地处使劲拉,确保树木落在无人地方。

此刻吴俊振也在挥刀砍着大树,他看上去十分费劲!而马维想了一下决定用长刀来伐木,毕竟军中没有锯子只能用长刀,来回抽拉使其慢慢割断大树。

到了酉时,基本上各营士兵都做好了船只,也都各自把小船抬到河边开始登船。

主将船上的明陕西三边总督见到大家都累了,而且也快到用膳时间,便传令各营士兵在船只上食用干粮。

待大家都吃饱喝足过后,又分出些人手,轮流值班查看船只行驶到何处了?

其中吴俊振与马维就被分在了值班人手当中,他俩是第一批值班士兵,因此吴俊振在检查了一下船只行驶的方向无误。

之后就走出了船舱,坐在船头看着天上的星空发呆。

哪知马维也走了过来,他坐在旁边看着星空,问道“这次咱们出征流寇,吴兄你觉得可有胜算?”

吴俊振连忙扭头看着他,说道“流寇?对了今天总督大人说的流寇,到底是怎么回事啊?这大明为何还有流寇?”

听到吴俊振不懂(流寇)是啥意思?马维只好装作是从老兵哪里听到的故事,他解释道“哦,就是一群反朝廷的乱民,相当于大宋自号圣公、年号永乐的:方腊,造反事件,说来也怪当今陛下处理事情不够妥当!”

这话让吴俊振听后觉得不可思议?便继续询问道“马兄,这又是怎么回事啊?能说说吗?”

于是马维就把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从16世纪开始全球出现了低温气候,让大明帝国这个东方亚洲地区,长期处于小冰河时代,从万历后期至天启年间大明的气候显著变冷,北方风沙壅积日甚,旱灾逐年增多,使得农业收成锐降。

中原气温与北方农牧带的降雨量,也直抵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以来的最低点!

整个明末时期,始终都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等天灾。

此后中原气候持续下降,致使天下大乱,狼烟四起。

而陕西承宣布政使司长期以来,更是全国社会矛盾的焦点,不仅大明藩王对百姓们横征暴敛,就连官员乡绅们也是如此!

这让陕西承宣布政使司百姓们的生活,远比其它地区更为艰苦,阶级矛盾尖锐,这一地区恰巧又是蒙、汉、回民,等杂居之地,属于是激烈的争端所,北方与大明统治者的矛盾很深。

因此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就成为了,最早酝酿和爆发农民战争的地区。

话说在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陕西承宣布政使司汉中府北部,就时常发生灾荒!

天气久旱不下雨,导致草木枯焦赤地千里,使得百姓们颗粒无收饥民外逃,饿殍遍野饥民迫急,人人迁怒欲反,官豪则以求生路。

到了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7月10日,饥荒更加严重,又遇上了疫情(鼠疫)流行,让百姓们死毙愈多,几乎让人无粮食可吃,只能吃草木以及幼子来充饥!

最新小说: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汉家功业 顶流的病美人姐姐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贵女景昭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美利坚胜者为王 超时空史记 谍海孤雁 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