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书院 > 历史军事 > 旭日东升之帝国霸业 > 第四百二十四章【拖延战术】

第四百二十四章【拖延战术】(1 / 1)

眼下感觉事情严重的他,当即就发飙了!立刻怒吼一声就要带兵前去山海卫灭了吴家三兄弟,但他身边的部将知道会出事,所以都急忙的拦着,不让他那么冲动。

所以冷静过后大顺汝侯:刘宗敏,也觉得必须得把事情向大顺皇帝:李自成,汇报一下,便骑马掉头往中军部队去了。

在到达御驾前上报消息时,得知事情的大顺帝虽然有些发火,可考虑到贸然行事,必定会适得其反,而且事情远远没有到达兵戎相见的那种地步。

因此大顺帝才忍住怒火,并对御驾旁的众将们询问道“众爱卿可有何看法?朕此次御驾亲征,是来招抚大明旧臣的,并非想要刀兵相见!”

话音刚落察言观色的大顺工部尚书:顾君恩,立马上前劝说道“陛下!臣认为当务之急不是发兵讨伐吴氏三兄弟,而是应该尽力拉拢,再给他们一次机会,一来可以展现出大顺天子仁慈,二来还可以向世人宣布吴氏三兄弟有负于我大顺,到时候无论他们接不接受?陛下都可有理由光明正大的出师,前去剿灭他们。”

故此向来喜欢听从军师安排的大顺帝,简直就像是吃了醒脑丸一样,脸色瞬间变得高兴起来。

只见他笑了笑道“嗯,顾爱卿说的言之有理,那好朕就在给他们一次机会吧!来人呐!传朕旨意,在次写信送入山海卫给吴家三兄弟,并传旨三军加速前进。”

4月20日辰时,在山海卫指挥所里商议事情的吴家三兄弟与明山海卫总兵:高第,等人还在考虑进军路线,以及是否接待清军使者答应其要求。

却没想到巳时,就接到了大顺传令兵递交的书信,守城明军们看着城下的使者,都觉得这次是必死无疑了!

当然在明宁远卫总兵兼平西伯:吴三桂,心里已经是有了答案的,而且他也说服了大哥与三弟,所以这次他毫不犹豫地让明军士兵出城,去接关内的大顺使者。

不过依旧像上次一样,刚出城明军就拔出佩刀大开杀戒,几乎见人就砍,直接就把大顺使者,连同身边的随从一起砍倒在血泊之中!

随后满怀信心的吴家三兄弟说服明辽东总镇巡抚:黎玉田,摆下酒宴礼待了戴着方巾、身穿满服,又精通江淮官话的东虏使者,一开口便洽谈道“敢问特使前来,可是告知借兵之事的?”

只见东虏使者拿起酒杯,点点头道“没错!我奉大清皇父摄政王殿下之命,特来转告尔等与我军汇合的约定地方,请看这份地图。”

在拿过地图认真观看的吴家三兄弟,隐约发觉到了端倪?这地图上面居然画的路线是山海卫关外广宁中前守御千户所?

这明摆着就是要让他们出关去与东虏骑兵汇合吗?看来眼下东虏建奴还并不是非常的信任他们,一旦出关的话,那可是会冒很大风险的!而且山海卫该怎么办?

可要是不出关的话,大顺军队随时都会攻过来,自己一旦不出关的话,就无异于是拒绝了向东虏借兵之事,那么很有可能会惹怒了东虏与大顺,导致他们双方都会同时发起进攻。

那么这样一来即使山海卫城关牢不可破,但粮食毕竟是会吃光的!所以明宁远卫总兵兼平西伯就决定孤出一致,放手去试试。

他对两位兄弟道明厉害关系,又以爹爹被打、家人被抓、夫人被辱为由,尽力劝说他们出关,被说动的大哥明广宁前屯卫指挥使:吴三凤,摇摇头叹道“也罢!反正横竖都是一死,到不如试试看再说。”

于是三兄弟下定决心回复东虏使者,但是让他先行出关,他们整装军备之后,马上便出发。

随后在送走东虏使者之后,明辽东总镇巡抚:黎玉田,与明辽东总镇监军同知:童逵行,就认为眼下必须马上处理好东虏与流寇之事,而明宁远卫总兵兼平西伯为了壮大实力,还发布了榜文称“讨贼以靖内乱,试看赤县之归心,仍是朱家之正统。”

不过尽管如此,对于吴家三兄弟到底要不要出去与东虏建奴汇合一事,也必须尽快处理完毕。

于是由大哥明广宁前屯卫指挥使:吴三凤,首先提出道“我乃长子礼当领兵前往,二弟三弟你们就留在山海卫驻守,以防不测!”

原本三弟明广宁中前守御千户:吴三辅,还想一起去的,但考虑到东虏奸诈,且山海卫也需要兵力驻守,故此才没坚持一起。

很快大顺帝得知自己派出去的使者被杀之后,又在投降的蓟州镇明军告密下,偶尔发现了山海卫长城通往关外辽西走廊的密道?

于是他立即下令兵分两路,一路由大顺密云中卫总兵:唐通、大顺桃源伯:白广恩,等率领一万精兵人直扑一片石(九门口长城),另一路则由自己率领十万大军迅速突破抚宁卫直逼山海卫而来。

为了再次招降,大顺帝:李自成,还派出了前明密云中卫巡抚:王则尧,以〈大顺兵政府左侍郎〉的官衔携带前明京营提督:吴襄,的书信前去山海卫谈判。

不一会儿城外就骑马赶来了一支先锋部队,前面的顺军士兵高举顺字旗,乍一看过去这对支军队的规模很大,而且阵势十足,应该是主力军到来无疑!

这倒是让巡城的明山海卫总兵看见后,显得很是紧张,他左右徘徊不定,脑子里不知在想些什么?

因此一旁的明山海卫右参将:胡威,就询问道“总兵大人,你这是为何?莫非咱们要开门迎接流寇?可您不是说要与流寇决战的吗?”

然而被看破心思的他,直接撇了一眼,说道“你懂什么?之前本协让你去偷看吴家三兄弟写信,就是想知道他们要干什么?没想到他们还真的听信东虏鞑子的谗言,出关汇合?真乃笑话!”

这时转过身来的明山海卫总兵,又继续说道“若让本协选择,那我宁愿投降大顺,至少还是汉人政权,投降蛮夷只会遗臭万年!”

故此被训斥的部下了解情况后,他连忙下令开城门迎接大顺军入城,却被路过的明宁远卫总兵兼平西伯给拦下来,刚要询问去向?

恰好就有夜不收明军传令兵,前来汇报流寇大军动向。

只见三弟明广宁中前守御千户:吴三辅,直接请命,愿意带兵前去一片石(九门口)阻拦明降军,也好让二哥明宁远卫总兵兼平西伯与明辽东总镇巡抚一起坐镇山海卫抗敌。

这也彻底打断了明山海卫总兵要投降流寇的最后念想!为了先拖住大顺军的进攻,吴总兵还作了部署。

随后就见到从山海卫城内,走出来六个当地士绅们,他们代表城内的明将们,声称“关辽军愿一见东宫而降!”

因此大顺帝对于诸多乡勇们拦路的情况,并不怎么在意,而是先把大顺军主力部队全部齐集在山海卫前十五里的七星寨附近,但没有立刻发动攻势,因为大顺帝听了这六名士绅的话,觉得山海卫守军们还会投降?

也因为如此,才给城内的明宁远卫总兵兼平西伯部署战略目地的时间,毕竟眼下明辽东总镇巡抚:黎玉田、明辽东总镇监军同知:童逵行,都仅仅只是光杆司令无兵无权!而他俩人又在自己的控制之下。

故此也让明山海卫总兵:高第,不得不服从自己的安排,这个大权不知不觉也就落到了吴总兵的手里。

同时进入大顺军营内谈判的六名士绅们,也知道让城内的主帅吴总兵投降几率可能不大?至于高总兵他也不得不听从实力强悍的关宁军。

因此六名士绅见在大顺军营内,在待下去也捞不到什么好处,反而还会有生命危险!所以便企图逃跑。

结果这六名士绅,有五人当即就被顺军将领给射杀,其中一名叫高选的士绅,身中三箭依旧逃回了山海卫城内。

不过经过这么一拖延,城内的山海卫明军们早已严阵以待,布置好军事防御,因此才让大顺帝方才知道自己中计了,但他因为身边还有几位重要人质,所以大顺帝依然对自己可以在阵前招降明将们,大有信心?

也正因如此大顺帝才决定当天晚上养精蓄锐,不发动攻势,但从三更以后,直到五更,大顺军和山海卫明军们已经隔着石河滩互相开炮。

这让有着丰富战场经验大顺帝,听着远处的炮声,他感觉此次守城明军的火力很猛,尤其是从山海卫境内西罗城中发出的明军炮声威力很大,而且绝对强于大顺军中的火炮。

因为大顺军来山海卫之前,并未携带大型重火器,其次就是自己多年以来,早就习惯于流动作战,也压根就不重视火器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又加上来的匆忙较大的火器也不便携带。

所以大顺军的火器比明军威力都要小得多,但这还不是最要紧的!

关键的是吴总兵还让人运了两门红衣大炮到山海卫城内,作为守关之用,再加上原本三门红衣大炮,可谓是威力惊人,并且炮口均对准了宽阔而无任何遮掩的石河滩,也使得大顺军无法轻易越过石河滩进攻西罗城。

4月21日黎明,双方开战之前,大顺帝还是做了最后一次尝试,他命令之前就打算去山海卫劝降的大顺兵政府左侍郎:王则尧,携带书信迅速进入,并且还派人去军营内把藩王和皇子们都给请出来城外劝降。

这边大顺军火头营内,一位年老的宦官正端起一碟刚刚煮好的新鲜饭菜,往军帐处小心翼翼地走过去。

他来到军帐前,还低声下气的说道“二位军户,麻烦帮小的掀一下布帘,我这端着饭菜,手不方便!”

因此两位顺军士兵见状,这才连忙伸手掀开布帘让他进去。

入帐之后宦官立即放下膳食,倒了一杯酒,拿起来笑嘻嘻的,说道“皇太子殿下来,用膳了!看今个有海参、鲍鱼和几碟小菜。”

最新小说: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抗清 贵女景昭 顶流的病美人姐姐 谍海孤雁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美利坚胜者为王 汉家功业 超时空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