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书院 > 历史军事 > 旭日东升之帝国霸业 > 第四百二十三章【将计就计】

第四百二十三章【将计就计】(1 / 1)

然而几位明军传令兵们,却依旧反驳道“东虏国虽然改了地名,但这毕竟是我们大明的卫,所以我等依旧习惯自称为沈阳中卫,对了聊了这么久,还不知你是东虏国的何人?怎么看着如此眼熟?”

此时还是笑了笑的满清汉人大学士:洪承畴,又继续说道“什么东虏国!老夫乃是大清先帝赐封的正五品汉人大学士:洪承畴,你们有什么事?大可以向我汇报,我还可以放你们回去。”

得知他是背叛大明帝国的汉奸洪承畴?几个大明传令兵们,顿时忍不住吐了一口唾沫在地上,还破骂道“呸,大明皇帝陛下有何事对不起你的?你居然要投降东虏建奴去当蛮夷?”

因此羞愧难当的满清汉人大学士低下头久久不敢答话!

身边的随从则补话道“当年松锦会战,哦不,你们大明应该叫松广会战之时,大清先帝皇太极虽然偷袭了我军囤积在笔架山的粮草,导致八镇总兵无粮溃败!但是我主可是与祖总兵一起坚守广宁中屯卫(满清叫锦州)七日的,期间大明朝廷可曾派遣过一兵一卒前来救援?根本没有!最后城破,为了不让军民们受苦,这才无奈投降东虏的。”

说完之后几个宁远卫传令兵们,立刻反驳道“谁说朝廷没有派兵支援的?先后派了三次兵马救援,只可惜都没能杀入重围!”

随后他们还是不太情愿的告诉了,吴家三兄弟要向东虏国借兵之事?

这让满清汉人大学士一听说这事,立马感觉时机终于要来了?他高兴的请几位明军传令兵下去,好吃好喝的招待着,并让营帐外面的满清汉军镶黄旗士兵去向满清皇父摄政王:爱新觉罗·多尔衮,去通报消息。

4月15日,明宁远卫左参将:杨坤、明宁远卫游击将军:郭云龙,等明军传令兵们私自离开洪大学士的营帐,并询问投降明清军后。

终于快马加鞭来到了满清皇父摄政王中军帐外,此次亲征至沙河驿的满清皇父摄政王御驾,收到了明军传令兵呈交的借兵国书,要求满蒙联军从[中协、西协]入关,合兵以抵京师,共同灭贼,事成之后定当裂地以酬。

在了解到情况之后,精明能干的满清皇父摄政王一眼就看出,他觉得这封信有诈?实际上还是一个巨大的圈套?为何这么说呢?因为一旦按照信中约定路线进军的话,那么他们就要承担好远途行军的粮食。

其次就是入关之后,正式与大顺正规军交战,这是满蒙联军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接触,因此让满清皇父摄政王不敢轻易答应,只得传来洪大学士询问情况。

这时深知流寇势力的他,就介绍道“启禀皇父摄政王殿下,老臣曾与中原内地流寇交战过,他们基本上就是属于混日子的兵种,战时凝聚在一起共同打击敌人,一旦兵败他们就会迅速溃败,并且是一溃千里毫无组织可言!正常情况下只要有大规模骑兵的话,是可以明确的对他们展开追杀攻势的。”

得到分析之后,满清皇父摄政王有了一些把握。

可是另外一个问题又来了?虽说是借兵,但是吴家三兄弟似乎并不是怎么信任自己?否则也不可能让他们绕道漠南蒙古喀喇沁部南下了!

这明显就是对自己的不信任,而且万一要是一个圈套呢?那么后果就是自己的军队进入内地之后,就会遭到关宁铁骑、地方顺军,双重夹击,风险特别大非常不划算。

要是真正有意借兵的话,大可以让出山海卫入关灭流寇,但是估计他们不肯,毕竟东虏建奴鞑子乃是蛮夷,而吴家三兄弟依旧还是以大明臣子自居,所以这条也不成立!

最终分析来分析去满清皇父摄政王就想出了一条妙计?他看出了明宁远卫总兵兼平西伯:吴三桂,的如意算盘。

于是他决定将计就计同意出兵,但是却扣留了明宁远卫左参将作为人质,仅派妻弟:博尔济吉特·拜然,跟随明宁远卫游击将军一起前去山海卫以探虚实。

不过满清皇父摄政王虽然同意,但却不是(借兵),而是要求吴家三兄弟中,实力最强的二弟明宁远卫总兵兼平西伯:吴三桂,先接受大清皇父摄政王殿下赐封的「平西郡王」封号,这样才同意出兵。

也就是说大清帝国现在已经不把明宁远卫总兵兼平西伯当作对等的合作伙伴了,而是要他接受收编,作为大清的奴才!

因为吴家三兄弟中就属明宁远卫总兵兼平西伯手下的关宁铁骑最厉害,也是大清重点拉拢的对象,至于广宁前屯卫与广宁中前守御千户所的明军士兵,要论战斗力的话,是远远比不上关宁铁骑与宁远卫明军的。

所以满清皇父摄政王鉴于大明帝国的剧变,再加上满清汉人大学士的劝进,也让他看到问鼎中原的时机来了!

他已经不在满足于吴家三兄弟的借兵要求,什么答应打败流寇后,只给他部分金银财物和部分土地,这对于他来说还远远不够!

他现在想要的是山海卫之内的北直隶顺天府紫禁城以及整个中原地区,实现像大金国那样追逐南宋皇朝的霸主国家,毕竟从东虏建奴起兵以来,一直都是不被大明帝国承认是独立国家的,所以现在他们终于有机会证明大清,是独立的强大帝国了。

但是眼下单凭满清正白、正黄两旗以及漠南蒙古喀喇沁两旗军队、李氏朝鲜两道军队是完全不够南下进攻的。

毕竟以往只是攻城抢劫,或者随便占几座城池,而这次是问鼎中原,打下来的土地都是需要士兵去守的,并且攻城也是需要军队和后援的。

所以综合考虑之后,满清皇父摄政王就决定写信回去帝都盛京城内,让满清圣母皇太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在发四旗军队,并让清军士兵传旨漠南蒙古各部,让他们也发兵配合作战,一起南下攻城掠地。

其次就是最重要的一点,眼下该当如何回复吴家三兄弟呢?

关于这点满清汉人大学士就提出道“老臣认为,当以宁远卫总兵率兵出城在广宁中前守御千户所与我军先锋部队汇合,这样一来就可以防止明军与顺军有诈?二来他们离开了山海卫之后,到时候对于我军突破山海卫将更加容易?皇父摄政王殿下您看如何?”

此计可谓是非常的妙不可言啊!即能消除大顺联合明军的意图?又能让明军按照自己的安排走,并且自己还能掌控全局。

对于这种一箭双雕之计,满清皇父摄政王是比较喜欢的,因此他毫不犹豫地吩咐道“女真语:传孤的旨意立刻回信,就说孤代表大清愿意借兵与吴家三兄弟,但是他们必须要在广宁中前守御千户所与孤的大军汇合,否则大清将拒绝出兵!”

当然信封传递之时,满清皇父摄政王还特意叮嘱满清传令兵,一定要把书信先交给明宁远卫总兵兼平西伯观看,因为信中还包着一个小纸条?

另外满清皇父摄政王还让清军士兵北上,并把调兵的书信中又加了一行字,就是命令所有从盛京城前来的军队,都必须要以日行二百里的速度全部奔向山海卫。

必要时准许绕道漠南蒙古喀喇沁部,不必再来向他们本部汇合。

在计划安排好之后,两个满清传令兵都退下去了,可满清汉人大学士似乎觉得还有一件事得解决?那就是他们得迅速前进,大军压境广宁中前守御千户所,迫使吴家三兄弟进入清军大营内正式谈判。

到时候也就顺理成章的,完成所有计划了。

4月16日,在山海卫指挥所的明宁远卫总兵兼平西伯收到了清军使者传递的书信,以及看到归来的明宁远卫游击将军,这让山海卫城内的明将们议论纷纷。

吴总兵私下召集两位兄弟,在悄悄打开书信看到信中写着;长伯若率众来归,必封以故土,晋为平西郡王,世世子孙,长享富贵,如山河之永也。

面对这封书信以及满清皇父摄政王同意的借兵文书,吴家三兄弟们都陷入了沉思,就连明蓟辽总督:王永吉、明辽东总镇巡抚:黎玉田,也捉摸不透!

次日辰时,深感不妙的明蓟辽总督悄悄带领亲信三十骑暗自离开山海卫,乔装打扮南下,为了躲避流寇搜查,他还故意乘船走水路南下南直隶地区。

但却并未打算直入南直隶应天府皇城南京城,而是改为逃回老家扬州府高邮州(高邮卫),暂且选择逗留观望。

也是为自己预留了一个退路,毕竟眼下借兵之事后果尚未可知?到底是好是好?要是事成的话,虽不居首功,但毕竟是自己下令去向东虏借兵的,其决策之功不可泯灭。

可要是借兵事败,则不会追究他的首要责任,自有吴家三兄弟当作替罪羊,因此主帅明蓟辽总督才会私自逃离山海卫,远离关外这个临时军事权利中心选择去避难。

此刻走在北直隶永平府昌黎县境内的一排,身穿扎甲、布面甲、锁子甲、山文甲,的大顺军队与明降军们走着走着,远处却传来一阵急驰的马蹄声?

众人还在继续前进着,但随军中的大顺汝侯:刘宗敏,却隐约发觉不太对劲?他特意骑马上前看了看,就听到有顺军士兵跑来喊道“报!启禀侯爵大人,山海卫关外的大明宁远卫总兵以及广宁前屯卫指挥使、广宁中前守御千户,这位吴家三兄弟据探马来报,他们都不打算归降我大顺了!”

一听到此消息后,大顺汝侯瞬间气炸了!他一把抓住传令兵的扎甲衣领处,问道“探马可有看清楚了?确定没有谎报军情?”

然而传令兵眼神镇定的看着他,回答道“回侯爵大人的话,小的不敢撒谎!还请侯爵大人前去转告皇帝陛下,小的告退了。”

最新小说: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抗清 贵女景昭 顶流的病美人姐姐 谍海孤雁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美利坚胜者为王 汉家功业 超时空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