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书院 > 历史军事 > 旭日东升之帝国霸业 > 第四百五十八章【万国来朝】

第四百五十八章【万国来朝】(1 / 1)

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正月28日,由于明太宗:朱棣,下令从应天府南京皇城迁都到顺天府北京,还大修燕山前卫原燕亲王府宫殿,又组织人力南粮北调,开挖运河疏通方便,因此先后在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征调了数十万民夫,导致百姓徭役负担沉重。

故此在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济南府滨州蒲台县,有百姓:林三,之妻:唐赛儿,自称〈佛母〉以白莲教口号组织群众,主要活动于青州府、诸城县、安丘县、莒州(莒州守御千户所)、即墨营、寿光县,等地造反。

2月11日,佛母:唐赛儿,以青州府西南的卸石栅寨为根据地发动起义,派手下:宾鸿、董彦皋,攻破莒州(莒州守御千户所)、即墨营,烧毁官府衙门,夺仓库物资,并进军围攻安丘县。

于是明太宗当即就诏令明安远侯:柳升、明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兼广宁侯:刘荣,率领京军三大营前往剿灭叛贼。

3月13日,明安远侯的军队到达青州府立即包围了卸石寨劝降反贼,却遭到了唐赛儿的拒绝,还派出耿童儿去诈降诱骗官军,又趁机里应外合夜袭官军营寨,杀死明中军都督左都督突围脱险。

同时安丘县叛军在宾鸿的率领下攻打县城,直接就被备倭海上的明山东都指挥佥事:卫青,率领骑兵千人袭击,大败叛军斩杀六千人。

这次造反虽然被镇压了,但是造反的主要领袖都被群众们掩护隐藏没有遇害,尤其是首领佛母:唐赛儿,的下落始终不详?为此明太宗传令在搜捕她之时,对尼姑、女道士全部带入京一一甄别。

但却仍是毫无任何结果,仿佛就像是在人间蒸发了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

8月13日,由于明太宗即将要定都北京,但又害怕臣民们不服,便命司礼监掌印太监及镇抚使司锦衣卫校尉、亲军二十六卫指挥使司出动,四处侦探以打听官员们的隐私,也好一并搜集情况。

为了方便处理情况,还在东华门北设立了东缉事厂〈俗称;东厂〉专门用来刺探臣民们谋逆妖言、大奸大恶之事。

可尽管如此明太宗还是担心外臣循私,不能反映实情,才特命亲信明司礼监掌印太监:黄俨,做「东厂提督」,从此由司礼监掌印太监提督的东厂成为常例。

而明司礼监掌印太监作为提督,具有随意逮捕、刑讯朝臣百姓的特权。

然而这样一来东厂的权利,就与镇抚司差不多了,所以为了平衡镇抚司锦衣卫与东厂的权势,明太宗则下令由镇抚使司锦衣卫队调充为东厂属员,在令东厂太监们负责监视镇抚使司锦衣卫队,使之相互依赖、彼此制约,共同听命于大明皇帝陛下。

9月初4日,北京宫殿即将建成,钦天监衙门上奏定明年正月初一为吉日,应御新殿受朝祝贺,在遣明户部尚书:夏原吉,前往东宫召明皇太子:朱高炽,以及明皇太孙:朱瞻基,限期十二月底到达北京。

9月10日,明太宗派遣明司礼监右少监:侯显,出使西域陕西行都指挥使司哈密卫,由于榜葛刺国王:赛佛丁,派人来告,称其统治之地被西部的沼纳朴儿国王:亦不剌,所侵略。

这使得明太宗急命明司礼监右少监立刻前往榜葛刺宣谕调解,并赐金币,让沼纳朴儿国王罢兵退去。

9月22日,朝廷经过商议之后,又下诏对外宣布;自明年正月起,改京师为南直隶应天府南京皇城、顺天府北京为北直隶顺天府京师紫禁城,设六部尚书,行在之称,并取南京城各印信给京师诸部衙门,在另铸南京城诸衙门印信,全加〈南京〉两字。

11月初4日,明太宗以迁都紫禁城用以诏告天下。

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正月初1日,明太宗正式迁都北直隶顺天府北京紫禁城,并在南郊举行祭祀〈昊天大帝〉的典礼,还大赦天下。

京畿皇城设就在原〈燕山前卫〉卫指挥所,也就是原来的蒙元帝国腹里中书省大都皇宫~燕亲王府城内,立为皇宫所在地,燕山前卫紫禁城作为天子帝都京城,正式实行两都制,还设下了祖训既;大明皇帝陛下,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不赔银、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作为了大明帝国的国本。

正月30日,明太宗又命令明司礼监左少监:郑和,送十六国使臣回国,为赶东北季风明司礼监左少监率领船队很快就出发了,到达的国家有;占城国、暹罗国、忽鲁谟斯国、阿丹国、祖法儿国、刺撒国、卜剌哇国、木骨都束国、竹步国、麻林国、古里国、柯枝国、加异勒国、锡兰国、溜山国、南巫里国、苏门答剌国、阿鲁国、满刺加国、甘巴里国、幔八萨国。

明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2月11日,在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柳州府统治下的洛容县、柳城县,庆远府首府庆远卫军民指挥使司宜山县、天河县,等地有百姓相继发生暴动,多次出击砍杀官军。

于是明广西都指挥使:鹿荣,奉命围剿,但有百姓包庇因此剿敌无效!又遭到言官们的弹劾,称明广西都指挥使玩忽职守请治其罪。

好在明太宗深明大义令其立功赎罪,让明镇远侯:顾兴祖,奉命督阵。

因此明广西都指挥使亲率明桂林右卫指挥使:雄等,带兵进剿生擒叛军治平都统将军:袭振海,等五人还斩明梧州千户:郁打枕,等三千一百八十人,解放叛贼劫掠的男女一百八十多人。

7月20日,有鞑靼降人来报朝廷,称北元鞑靼太师兼大明顺宁郡王:阿鲁台,即将进犯边境。

随后明太宗急召众臣商议道“去年秋季北虏寇犯榆林卫,朕亲率大军捣其巢穴,复剿其党唐努乌梁海之流,敌兵屡败处境困窘,而今敌将又来犯边,必以朕既得志必不复出,朕当率兵先驻塞外以逸待劳,敌不知我出兵必轻肆妄动,朕则乘其劳而击,破之必矣!”

随后就让明安远侯:柳升、明遂安伯:陈英,统帅中军,明武安侯:郑亨、明保安侯:孟瑛,统帅左哨,明阳武侯:薛禄、明新宁伯:谭忠,统领右哨,左掖由明英国公:张辅、明安平伯:李安,统领,右掖命明成山侯:王通、明兴安伯:徐亨,统领,并命明宁阳侯:陈懋,等居前锋先行攻击贼寇的西部兵国,在命户部料理军实。

7月24日,明太宗的车驾从京师出发。

7月26日,抵达土木河,当即就命明文渊阁大学士:杨荣,参与军事决策。

9月15日,鞑靼故知院派人前来投降,并告知明太宗,奏报道“今夏太师已为卫剌特部所败溃不成军,如今听说大军出塞,早已吓得远跑,不敢再有南犯之意。”

因此明太宗授给他们正千户官职,并决定班师无功而返。

同时明赵简亲王:朱高燧、明汉昭亲王:朱高煦,两人早就觊觎太子之位很久了,明太宗渐闻其恃宠多行不法之事,遂杀明赵亲王府长史司左长史:顾晟,并欲削明赵简亲王的爵位,因明皇太子:朱高炽,力解才免去一劫。

此时恰巧明太宗患病不能亲自临朝,国中之事多由明皇太子处理,明皇太子体恤下属对宦官倚势欺人多严加训斥,因此明司礼监太监:王俨、江保,等人怀恨在心,数次离间虽未得逞,但明皇太子逐渐插手政事。

又适逢明赵简亲王来北直隶入朝进京,故而明司礼监太监:王俨,就以为陛下属意明赵简亲王为由,便与明赵简亲王随从明常山中护卫指挥使:孟贤,勾结。

又与明钦天监监副:王成友,联合制造事端。

一日明钦天监监副密语明常山中护卫指挥使声称“夜观天象有易主之变?旬月问耳。”

此话让明常山中护卫指挥使大喜,遂与明常山左护卫指挥佥事:马恕田、明兴州后屯卫指挥同知:高正、明通州右卫镇抚使:陈凯,等部将日夜密谋,由明兴州后屯卫指挥同知伪制遗诏,买通近侍伺机下毒谋害陛下。

一等陛下驾崩立即就命人偷出禁杖、符玺,并让宦官伪诏从中立下拥戴明赵简亲王为新任天子,再将此事转告给明赵简亲王听,只待事成之后登基就行。

因此明常山中护卫指挥使、明兴州后屯卫指挥同知就将此事告知给明文登县知县:王瑜,怎料明文登县知县认为此乃杀头灭族的大罪,当即拒绝与其合作,还泣谏不听。

遂上奏朝廷告发明常山中护卫指挥等人图谋不轨,在私报明羽林前卫指挥使:彭旭,举兵将明赵简亲王围困。

明太宗听到奏报,急令逮捕到御右顺门亲鞫宣读斩图谋不轨之人,并缴获伪制遗诏,拿出来质问明赵简亲王,吓得明赵简亲王不敢回答,在明皇太子的解释下称其不知情,此事全为下人所做,才让明赵简亲王免过一劫。

9月20日,西洋古里国、忽鲁谟斯国、锡兰国、阿丹国、祖法儿国、剌撤国、不剌哇国、木骨都剌国、柯枝国、加异勒国、溜山国、南渤利国、苏门答剌国、阿鲁国、满剌加国,等十六国使臣和商人1千2百多人至北直隶顺天府京师紫禁城内。

因天气渐冷明太宗就命礼部在会同馆宴请慰劳他们,之后在赐礼品给他们,并将其遣还,对那些前来作生意之商人,也赐给贵重价值的礼品。

10月初8日,明太宗亲率大军远道征讨,而瓦剌与鞑靼敌兵得知明军再次浩浩荡荡北伐,后方支援军需与兵力不断,且规模声势浩大,直接选择遁逃。

然而明太宗却并不满足就这样无功而返,恰逢鞑靼王子:绰罗斯·也先土干,前来投降大明,让明太宗心中大喜,当即赐姓名〈金忠〉并加封金忠为「大明忠勇郡王」。

最新小说: 汉家功业 顶流的病美人姐姐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谍海孤雁 美利坚胜者为王 贵女景昭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抗清 超时空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