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书院 > 历史军事 > 旭日东升之帝国霸业 > 第四百五十九章【洪熙当政】

第四百五十九章【洪熙当政】(1 / 1)

还授封明忠勇郡王:金忠,的外甥及其下属七人为卫指挥使、卫指挥同知、卫指挥佥事、卫镇抚司等官,并赐冠带织金袭衣。

同时也是大明帝国永乐盛世最鼎盛时期,堪称八方进贡万国来朝,先后有;李氏朝鲜王国、镰仓幕府、使鹿部、使犬部、北山女真族、东海女真部、建州女真八部、海西女真四部、吕宋都督府、安南国(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旧港宣慰使司、缅甸军民宣慰使司、琉球中山王国、葛榜刺国、鞑靼、瓦剌、锡兰国、苏门达腊国、三佛齐国、暹罗国、占城国、索里国、撒里国、朵甘国、彭亨国、百花国、须文那达国、墨剌国、哈梅里国、泥八剌国、阇婆国、爪哇国、渤泥国、真腊国、满剌加国、苏禄国、古麻剌朗国、柯枝国、撒马尔罕国、别失八里国、失剌思国、哈烈国、占卑国、狮子国、胡马塔国、古里国、木骨都束国、中也门国、舍利弗国、扬波国、苏马国、千里马国、桑结国、阿鲁柯枝国、南渤利国、急兰丹国、加异勒国、忽鲁谟斯国、比剌国、溜山国、孙剌国、阿丹国、剌撒国、麻林国、卜剌哇国、沙里湾泥国、孤尔国、慢八撒国、竹步国、花烹国,等二百多个国家以及附属国、藩属国来朝。

达到了大明帝国最强时期疆域图势力,国力在亚洲也是数一数二的,其实力远超汉唐盛世,许多国家都仰慕大明的经济、文化、火器,纷纷前来学习交流,也让大明帝国成为了,继蒙元帝国之后的又一个亚洲大国。

明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正月初3日,明太宗:朱棣,让明司礼监左少监:郑和,前往旧港宣慰使司赐明旧港宣慰使:施进卿,之子:施济孙,官印和官服,令他接替已故父亲的位置。

正月初7日,北元鞑靼太师:阿鲁台,进犯山西行都指挥使司大同府,北直隶顺天府开平卫,导致大同府、开平卫守将们先后奏报敌情,而群臣纷纷上奏劝说明太宗北征。

因此明太宗也非常乐意,便决定亲征鞑靼。

正月初9日,下令征调了山西行都指挥使司、山东都指挥使司、河南都指挥使司、陕西行都指挥使司、辽东都指挥使司,这五个都司以及西宁卫、巩昌卫、洮州卫、岷州卫的士兵,以三个月为期限,会合于北直隶及宣府三卫地区。

3月初2日,明太宗手谕诸将们亲征,命明征虏副将军兼安远侯:柳升、明宁阳侯:陈英,领中军都督府,明英国公:张辅、明成国公:朱勇,领左掖,明成山侯:王通、明兴安伯:徐亨,领右掖,明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兼武安侯:郑亨、明保定侯:孟瑛,领左哨,明阳武侯:薛禄、明新宁伯:谭忠,领右哨,明征西将军:陈懋、明忠勇郡王:金忠,率领前锋。

4月初4日,车驾从京师出发,明太宗命明皇太子:朱高炽,负责监国,以明文渊阁大学士:杨荣、明文渊阁大学士:金幼孜,等人留守京畿辅佐明皇太子处理政务。

4月25日,车驾到达北直隶顺天府开平卫境内的牛群头驿站,当即就有探马来报,称“北虏鞑靼太师去年秋天,听说大军即将来到,就以远远逃走,到冬天,大雪积至百丈余,牲畜大多也都死绝,其部下也各奔东西,再次听到朝廷又出兵北征,就逃到达兰纳穆尔河。”

故此明太宗认为敌人一定离大军不远,就命诸将速去追击。

5月初5日,大明皇帝陛下的御驾进驻开平卫适逢大雨,后队到达的明军士兵因而受湿寒冷,只得下令诸将抚恤士兵,在加上连年用兵白骨遍野,明太宗不忍心继续折腾,就命明征虏副将军率军士收拾官道中残留明军遗骨,并亲自写文祭奠。

6月初1日,御驾到达祥云屯。

6月初3日,到达翠玉峰,明太宗就让前锋明征西将军、明忠勇郡王探查敌情在回奏。

6月10日,御驾至金沙泺,明征西将军带回所得九匹马。

6月17日,到达天马峰,明征西将军派人奏报道“臣等已到达兰纳穆尔河,不见敌人踪迹,怀疑敌人逃走已经很长时间了?”

于是明太宗听后就派明英国公、明成山侯分兵搜索山谷,但仍毫无任何发现!只得领兵返回。

6月20日,明征西将军等部将领因粮尽而还,明英国公也上奏道“望给臣等一个月口粮,以率骑兵深入,必可擒获敌人得其首级。”

但是明文渊阁大学士在收到书信后,便上书却劝明太宗早些班师回京,却并未被采纳。

6月22日,各路将领商议分兵两路南下,明太宗率骑兵东行,命明武安侯领步兵前行,约定在开平卫汇合。

7月18日,明太宗第五次北征瓦剌、鞑靼在回师途中经过榆木川时,因积劳成疾,再加上舟车劳顿不幸驾崩,时年65岁!

8月10日,明英国公:张辅、明文渊阁大学士:杨荣,为了避免明赵简亲王:朱高燧、明汉昭亲王:朱高煦,两人趁机作乱,因此秘不发丧,只把军队中的漆器融成一口大棺材,将明太宗的遗体装入棺材中。

每日还是照例进餐、请安,只是皇帝的车帘,再也没有掀开过,皇帝也再没有说话,军中一切如常。

同时明文渊阁大学士与明御马监太监:海寿,先行一步回北直隶京畿顺天府紫禁城内进京密报,明皇太子得知事情后,立即派长子明皇太孙:朱瞻基,出京迎丧。

由于大臣们的精心安排,总算没有爆发什么叛乱,政权得以平稳过渡。

之后明皇太子连忙穿戴吉服哭丧,在仁智殿加殓纳梓宫,又在群臣们的拥立下服丧即位,称〈明仁宗〉,改明年年号为[洪熙],随即就调整了其父的扩张政策,对内则采取措施减轻民困,对外进行战略收缩。

并且还在即位诏书中,宣布停止下西洋,以减少大明帝国不必要的经费开支,并安抚百姓休养生息。

9月10日,先皇被奠谥为〈大明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入〖长陵〗。

9月13日,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乡绅造反,自称〈平定郡王:黎利〉,骚扰乂安府的茶笼州,被驻守的明交趾都指挥同知:方政,击败其中明乂安卫指挥同知:伍云,因孤军深入而战死!

随后平定郡王又攻清化府地区,导致明广西都指挥同知:陈忠,战败而死!

当初明司礼监太监:山寿,镇守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时与平定郡王关系很好,回朝后力言平定郡王可以招降,并以死来担保。

于是明仁宗:朱高炽,就派他带敕授平定郡王为大明清化府知府,但敕书还未到,而平定郡王就已经骚扰清化府首府清化卫了,然而当平定郡王在收到敕书之后,却仍然毫无降意,还是不断四处劫掠。

10月11日,明仁宗立明皇长子:朱瞻基,为皇太子、并册胡氏为其皇妃,又封皇二子:朱瞻垍,为郑亲王、皇三子:朱瞻墉,为越亲王、皇五子:朱瞻墡,为襄亲王、皇六子:朱瞻坰,为荆亲王、皇七子:朱瞻墺,为淮亲王、皇八子:朱瞻垲,为滕亲王、皇九子:朱瞻垍,为梁亲王、皇十子:朱瞻埏,为卫亲王。

明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2月初1日,明仁宗颁布制谕以及将军印给边将,称;镇守云南承宣布政使司的为〈征南将军〉、镇守两广的为〈征蛮将军〉、镇守辽东都指挥使司的为〈征虏前将军〉、镇守大同府的为〈征西前将军〉、镇守宣府三卫的为〈镇朔将军〉、镇守陕西行都指挥使司的为〈平羌将军〉、镇守宁夏七卫的为〈征西将军〉。

此时明常山右护卫指挥使:陈智,镇守着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也被颁发了〈征夷副将军〉印,还命令旧授制谕者献交朝廷。

同时为了防御北边的明仁宗,又于2月初4日,命礼部铸〈征虏大将军〉印,之后又加铸〈镇朔大将军〉印。

2月初8日,明仁宗听从了明户部尚书:夏元吉,的建议,命去年从西洋回国的明司礼监左少监:郑和,率领部下官军留守南直隶应天府皇城,与明正使:王景弘、明内官监太监:朱卜花、明印绶监太监:唐观保,协同管理事务。

对外有事同明襄城伯:李隆、明常宁公主驸马都尉:沐昕,商议施行。

此外明仁宗还采纳了群臣们的意见停止收购边境的茶、马等贸易,并停派去云南承宣布政使司和交趾承宣布政使司的采办黄金和珍珠使团,一度改变了永乐时期的政策。

还安抚民心,提倡简朴,重用儒家理想治国,因此对于军民来说影响很深。

甚至还提出要废除大规模的对外武力扩张,以及要南下重新迁都回南直隶应天府南京城,不过此举却遭到了非常多的朝臣们反对,因此事情被延迟了。

5月11日,明仁宗深夜处理完政务准备回寝宫休息之时,忽见天空上有星变滑落,恰好自己感觉胸口阵阵疼痛?

于是他连忙召明太子少师兼吏部尚书:蹇义、明谨身殿大学士:杨士奇,等人前来说道“朕天命尽矣!”

随后又叹息道“大明建国57载,被谗言邪恶所扰,心之忧危,我们三人相同,全依赖父皇才得以明哲保身,倘若朕不幸去世后,谁还能知咱们三人之心呢?”

明仁宗边说边留下了伤心的眼泪,明吏部尚书、明谨身殿大学士也留下了眼泪。

之后由于病情不断加重,直到5月29日,明仁宗便直接猝死于宫内的钦安殿里(史称;因肥胖体弱,加之心脏病突发没有控制住,但能确定非正常死亡!)时年48岁。

最新小说: 汉家功业 顶流的病美人姐姐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谍海孤雁 美利坚胜者为王 贵女景昭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抗清 超时空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