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书院 > 历史军事 > 旭日东升之帝国霸业 > 第四百六十六章【燕巢幕上】

第四百六十六章【燕巢幕上】(1 / 1)

11月27日,户部奏报“在京各衙门遣官吏入等,于长芦都转盐运使司关支食盐,有将批文不投都转盐运使司,照买私盐装载各处贩卖,又有夹带私盐沿途贩卖,还有中盐客商不循旧例,每色添私盐至三四百斤等等,请令沿途巡检司、批验所等处,务要拘验支盐批文及盐引数目严加盘诘,若有批文违限夹带私盐的,依律没收入官,官吏人等如例逮问,仍行巡盐御史通行严禁。”

此举也被明英宗:朱祁镇,批准。

明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3月17日,明英宗命明右军都督府署都督同知:聚佩,挂〈平蛮将军〉印,充任总镇总兵统率南直隶、云南都指挥使司、湖广都指挥使司(湖广行都指挥使司)、四川都指挥使司(四川行都指挥使司)、贵州都指挥使司明军15万人,前往讨伐叛徒明孟密宣抚使:思机发,又复命明兵部尚书兼靖远伯:王骥,总督军务,明户部左侍郎:焦弘,负责督办军饷钱粮。

4月10日,在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延平府百姓:邓茂七、陈政景,两人相继举兵造反,先后攻取了延平府沙县、尤溪县等处,立马就被明延平府推官:王得仁,与以及延平府知府给镇压。

其中陈政景牺牲,而邓茂七则继续率领军队声势益大。

当时有尤溪县炉王:蒋福成,于旬日之内得民众万余之众占据尤溪县与邓茂七互为声援,加之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兵卫久驰,又苦于明福建左布政使:宋彰,虐政!

这才让百姓们争相投奔叛军,竟达数万人口。

随后邓茂七在沙县陈山寨建立政权,自称为〈铲平王〉开始围攻延平府首府南平县(延平卫),又南下破泉州府地区,攻占了二十三个县,与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的叶宗留叛军相互呼应。

使得朝廷直接派遣明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张楷、明宁阳侯:陈懋、明保定伯:梁珤、明福建总镇副总兵:陈豫,等率领京军二万人、江浙漕运二万七千人,在利用蒙古族、回族组成的精兵前往镇压。

7月13日,开山大王:叶宗留,大败官军于处州府,还击毙了明福建总镇左参将:陈诏,至此叛军一发不可收拾,明军则抽调福建行都指挥使司军队配合京军一起围剿。

10月初1日,南征明军们抵达金沙江,在渡江来到孟养军民宣慰使司斩杀叛军无数,明孟密宣抚使:思机发,也死于乱军之中,吓得当地诸部落们皆震惊,不得不感叹道“自古以来汉人无有渡过金沙江者,今王师至此,真是天威也!”。

随后明靖远伯就与思机发之子:思禄,约定许其为头目统辖各部,仍居孟养军民宣慰使司如故,复与立石金沙江为界,立誓道“石烂江枯,尔乃得渡。”

当时思禄畏惧明军,只得听从朝廷命令,因此明军这才班师回朝。

11月16日,铲平王:邓茂七,与其弟:邓茂八,为避仇败走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投奔宁化县豪民:陈政景,方才得知陈政景已经被明军斩杀,而明山东提刑按察使司副使:柳华,好心安抚劝说邓茂七兄弟投降,在封他俩为〈甲长〉。

于是他俩投降,但当地佃农向来无须将租米送往地主家中,正租之外又多勒索,邓茂七号召佃农拒绝送租,由田主亲自来收取,致使田主遂告讼县官员。

而县官让巡检使缉捕,邓茂七则拒捕杀衙门弓箭兵8人,致使县衙官军三百人前往镇压,因此邓茂七率众杀死官军、巡检使、知县,逃跑。

11月28日,叛军设伏大败明军于玉山,但在这次战斗中开山大王:叶宗留,中箭牺牲,部众由叶希八率领继续打击明军,杀明福建都指挥佥事:陈荣、明延平卫指挥使:戴礼,让叛军们声势大振。

另外由陆鉴胡领导的一支叛军,还攻破了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处州府松阳县、龙泉县,自称〈太平国王〉,改元年号「泰定」,率叛军进围处州府首府丽水县(处州卫)。

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正月初5日,瓦剌太师淮王:绰罗斯·也先,逐渐统一北方蒙古各部后,还打压了蒙兀儿斯坦汗国并为附属国,也曾屡次入朝进贡。

但明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则以藻饰太平为名,引得瓦剌贡使得金帛无数,凡其所请亦无不给予。

不久瓦剌就以贡使增加,虚数上报朝廷人口,以冒领赏赐,由瓦剌太师淮王亲自带二千人前来献贡战马,但却号称三千,立马就被明司礼监掌印太监调查出来怒其伪诈,当即传令礼部核实人数,淘汰其虚报者不与赏赐及供应,还对其贡使之请,仅允予五分之一。

这就引起了瓦剌太师淮王的不满了!他准备以此为由,发兵进攻大明帝国作为报复。

2月18日,明军再次由腾越州(腾冲卫)进军干崖宣抚使司,在进至南牙山登陆抵达沙坝再造舟船至金沙江,破鬼哭山大寨,然而正遇疫情爆发,明孟养军民宣慰使:思禄,不得不树栏栅于江之西岸拒守。

于是明靖远伯则挥兵顺江而下抵达管屯寨,而木邦军民宣慰使司、缅甸军民宣慰使司两处皆列兵于沿江两岸。

首先由明靖远伯等将领遣兵奋力攻破其栅寨,得积谷四十万石,军士饱食后士气培增,官军土兵分道并进尽破山寨,斩杀两处军民宣慰使司士兵不计其数。

明孟养军民宣慰使则趁机逃跑,明军这才奉命班师。

3月21日,明英宗口谕明吏部尚书:王直,说道“近闻各处放回官吏,多有挟制官府,交结害民及诱人为非作歹,以致盗贼生发,吏部当查禁约事例严加惩处。”

于是规定但凡放回官吏挟制官府,交结害民的,发边疆外充军,诱人为非以致盗贼生发的,本身枭首斩杀,家属则发配边关充军,且移公文内外法司衙门遍逾示众。

4月初4日,陈鉴胡接受了朝廷的招降,其余部下在陶得二的领导下继续斗争,屡歼明军,罗汝先、黄琴,两人则勾结官军,愿意斩杀邓茂七以赎罪,因此铲平王:邓茂七,不知中计?

偶然遇伏叛军,导致伤亡惨重随后遇难,其余部众们由林子得、邓永祖,等带领下拥立邓茂七兄长儿子:邓伯孙,以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兴化府九华山为根据地,继续斗争明军。

4月13日,因〈麓川之役〉兵连祸结,历时十余年,朝廷每次征讨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司之时,都会尽调云南都指挥使司、贵州都指挥使司兵马,导致将士多战死列卫空虚。

这让深受战争之苦的当地苗、瑶等少数民族百姓忍受不了这样子,便纷纷揭竿而起,反抗大明帝国的统治。

苗民组织起来围攻城堡,封锁贵州承宣布政使司让东路不通,因此明靖远伯:王骥,在班师途中奉命镇压苗民造反,恰好与明兵部左侍郎:侯琎,明右军都督府署都督同知兼平蛮将军:聚佩,共赴云南承宣布政使司。

结果被叛军所截杀官军死伤数万人,叛军们的声势,则开始日益壮大起来。

5月初8日,邓伯孙中计杀先锋大将:张留孙,复遭官军袭击,倒把自己给俘虏牺牲了,部将:罗丕、廖宁,等率余部转移到深山之中伺机出动。

6月25日,明福建巡海提刑按察使司佥事:董应轸,奏报“原规定濒海居民私通外夷,贸易番货,漏泄事情及引海贼劫掠边地者,正犯极刑家属戍边,知情故纵者同罪,但近来年沿海之民往往嗜利忘禁。”

奏折被呈上去之后,明英宗立刻重申海上通夷之禁,还让刑部列榜警示。

7月10日,返回汗庭牙帐的瓦剌太师淮王对大明故意拆穿谎报贡使一事非常生气,又打听到眼下主力明军正在南征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司之际,便打算作为理由趁机出兵挑衅。

于是就集结了瓦剌精锐骑兵10万人,率众分四路大举南下,攻打明廷边境。

瓦剌东路军由鞑靼岱总汗:孛儿只斤·脱脱不花,与兀良哈朵颜三卫部族攻打辽东都指挥使司沈阳中卫与东宁卫、定辽中卫、定辽左卫、定辽前卫、定辽后卫,等地。

瓦剌西路军派了瓦剌归化上万户:蒙多,进攻陕西行都指挥司甘肃镇与甘州五卫,瓦剌中路军为进攻重点,由瓦剌阿拉克丞相:阿剌知院,统率进攻山西行都指挥使司宣府镇赤城堡、独石堡、马营堡、龙门守御千户所,等地(暂时未敢攻击万全都指挥使司境内的宣府镇和宣府三卫)。

瓦剌南路军由瓦剌太师淮王亲率大军,进攻山西行都指挥使司大同府,被明大同总督兼西宁侯:宋英、明大同总镇总兵兼武进伯:朱冕、明大同总镇左参将:石亨,率领军队进行抵抗,双方在阳河卫后山展开了激战。

但由于明大同府监军太监:郭敬,无勇无谋胡乱指挥,致使明军大败,明西宁侯为大明捐躯,明大同府监军太监则躲在草丛之中,方才捡得一命!

而明大同总镇左参将趁乱杀出一条血路单骑逃出,明大同总镇右参将:吴浩,则战死在猫儿庄,待明嘉兴长公主驸马都尉:井源,率领1万兵马从辽东都指挥使司抵达之际,大同府、宣府镇和宣府三卫等地皆危矣。

此时北部边境纷纷告急,战报传至京师内满朝文武们都震惊!明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认为是时候树立威望了,就劝明英宗亲征。

正好明英宗他也认为大明国力正旺,是应该学学太爷明太宗燕王永乐文皇帝:朱棣,一样北伐了,但他却似乎忘了,还在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司南征的明军,已经大大的消耗了大明的国力。

最新小说: 贵女景昭 超时空史记 谍海孤雁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美利坚胜者为王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抗清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汉家功业 顶流的病美人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