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书院 > 历史军事 > 旭日东升之帝国霸业 > 第四百六十七章【土木堡役】

第四百六十七章【土木堡役】(1 / 1)

故此明兵部尚书:邝埜、明兵部左侍郎:于谦,两人当即在退朝之后前往养心殿,力言皇帝陛下,两人一起说道“当今六师不宜轻出!况且北虏入境行踪不定。”

但是明英宗:朱祁镇,却不听。

7月14日,明吏部尚书:王直,率领文武百官们在皇极殿内跪下来,力谏道“边鄙之事自古有之,惟在守备严固,今陛下得天之臂助,宜固封疆,申号令坚壁清野,养精蓄锐以待之,可图必胜,不宜亲率六师远临塞下,况且目前秋署尚盛,旱气未回,青草不丰水泉犹涩,人畜之用实有未充,车驾既出四方,必定急凑岂能即达?其他利害难保必无,天子至尊而亲赴险地,臣等以为不可。”

可明英宗依旧不从。

次日,明英宗认为所谓的天子守国门,就是指山西行都指挥使司所辖的大同府与万全都指挥司使司宣府镇之外的长城所以边界线,倘若被敌人攻破边界线,那么战线防御就会推进到了内长城。

如此一来敌人就可以进入到隆庆卫居庸关、怀来卫、隆庆右卫,一带,故此才执意下诏亲征瓦剌,还命在京的皇弟明郕亲王:朱祁钰,镇守京师负责监国处理朝政。

7月16日,明英宗身穿大明天子冕服十二章亲自告遣太庙宗社,之后便更换上了直顶凤翅盔,身着长身罩甲,乘坐车驾出京师紫禁城。

文武吏卒皆仓皇就道跟随,其中明英国公:张辅,明成国公:朱勇,率领京军三大营以及亲军26卫部分兵马,以及北直隶顺天府附近卫所军队,总计20万人(号称五十万)出征。

由明户部尚书:王佐、明兵部尚书:邝埜,明翰林院大学士:曹鼐、明文渊阁大学士:张益,等人扈行,明吏部尚书:王直,则被任命留守京师。

当时从行者以明英国公为首,但不准干预军政,内阁大臣只有明翰林院大学士与明文渊阁大学士两人。

其中明文渊阁大学士虽然只入内阁不到三个月,但他也知道王公公是个什么样的人?因此在行军途中,他私下与随行官员们在营帐内,抱怨道“如不杀王振,则御驾不可回也!今天子蒙尘六军气丧,痛恨王振久矣,若用一武士之力,斩王振而碎其首于御驾前,历数其奸诈弄权误国之罪,在遣将前往大同府,则无意犹可挽也。”

但如此美好的计划,可惜却无人敢应答!

于是明文渊阁大学士又跑去与明英国公商议,但早年明英国公就曾在明张太皇太后面前保过王公公一命,如今王公公已是皇帝陛下身边的红人,自然也是不敢轻易动他的,因此也不得机会。

由于赶路比较急,明英宗的御驾仅三日就出隆庆卫居庸关,到达万全都指挥使司宣府镇境内,不过军中早已经缺乏粮食!又不断有人病死、饿死,尸体铺满了官道路上。

还未到达前线,军心就已经非常不稳了,一些随驾官员们见到此种情景,便再次请求皇帝陛下撤军。

恰巧这时山西行都指挥使司大同府境内,有战况不断传出,大同左卫、大同右卫、玉林卫、云川卫、高山卫、镇虏卫、天成卫,相继被攻破!而御驾这边在营帐之中,明兵部尚书多次谏阻亲征,说道“此兵内犯,以一边将之力足以制服,陛下为宗庙社稷之主,奈何不自重?”

然而明英宗直接不听。

随后在过了宣府左卫时,御驾亲征的京军们就遭遇了一场狂风暴雨,使得军队士气更加低落!因此明兵部尚书与明户部尚书再次跑去御驾前,请明英宗停止前去大同府大同镇。

却不曾想,当场就惹得一旁的明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大怒,他直接怂恿皇帝陛下惩罚明兵部尚书与明户部尚书以首,倡忤逆违抗圣令,把两人罚跪在草丛中到日落都不得起!两人则苦苦哀求,要见皇帝陛下让他班师被拒绝。

就连明钦天监监正:彭德清,也以天象谏阻,但明司礼监掌印太监都不听,仍然逼着大家继续前进。

此消息很快就传至瓦剌南路军探马中,由瓦剌太师淮王:绰罗斯·也先,带领的仅有5万人马主力军,一听说是大明皇帝御驾亲征?

就自知不是他们的对手,便佯装退却,想意图引诱明军主力军进入大同府北部的大同右卫地区,到时候在准备伏击。

8月初1日,明司礼监掌印太监和明英宗顺利进入山西行都指挥使司大同府大同镇(都司府内),随行的北镇抚司锦衣卫队们就发现了,一路上官道附近的卫所都有战火硝烟的痕迹,而本部军队却未曾遭遇过任何瓦剌骑兵?

还在当地守军们口中得知,瓦剌军队已经北撤?

便把消息上报,可明英宗在得知瓦剌大军北撤之后就大喜,他认为是自己的天威所至,才吓跑了这群北虏蛮夷贼兵的,群臣们见状也连连夸赞皇帝陛下英明神武,并劝说皇帝陛下早日班师回朝。

但明英宗却不以为然!

他以为瓦剌北撤是害怕自己亲征,而他偏就要会会这帮北虏蛮夷贼兵,所以还是坚持继续北进,但明兵部尚书深感途中未见瓦刺一兵一卒,而且还未交战就突然间撤退,这未损军士未必是什么好兆头!恐怕瓦刺兵有诡计?

因此他再次跪在明英宗面前请求回军,还是被拒绝了!

为此还派人请明司礼监掌印太监入营帐内,商议撤军之事,在提醒明司礼监掌印太监不要中了瓦刺军的埋伏,但明司礼监掌印太监也依旧不肯听,反而还以明兵部尚书怯战贪生怕死为由,大骂他一顿就扬长而去了。

到了第二日,明大同府监军太监:郭敬,把前几天大同左卫、大同右卫、云川卫、玉林卫,前线惨败的情况写信密告给明司礼监掌印太监。

在信中除了写地方明军战败的消息之外,还告知道“如果继续北进,此乃正中北虏之计也!”

因此明司礼监掌印太监看了这封信后,才开始害怕起来,急忙传令明兵部尚书入营帐内,商议如何撤兵之法?但两人的意见却不太一样!

在8月初3日,经过明兵部尚书与明司礼监掌印太监互相协调之后,最终初议从山西行都指挥使司大同府大同镇南下,过许家庄堡、广灵县、蔚州(蔚州卫),出广昌县(广昌守御千户所)进入北直隶保定府易州紫荆关守御千户所。

如此一来途中正好经过他的家乡蔚州(蔚州卫),也好让明英宗的御驾去他的府第,向家乡父老们显示自己的威风,故此京军们全部撤出大同府,全力赶路南下。

由于未跟瓦剌军交战就仓皇撤退,所以京军队形很松乱!在走了40里路程之后,明司礼监掌印太监忽然想起来,要是大队人马经过蔚州(蔚州卫)的话,一定会损坏他家乡的田园庄稼!

于是他又改变主意了,火速传令改道东行向万全都指挥使司宣府镇方向行进绕道。

此时后方的瓦剌太师淮王已知明军不战而逃,急忙整军来追,形势十分紧张,明定襄伯:郭登,和明翰林院大学士:曹鼐,向明司礼监掌印太监建议道“自此到紫荆关守御千户所,只有不到40里路程了,王大人应该从紫荆关守御千户所进入北直隶回京,不应该再绕道万全都指挥使司宣府镇了!以免被北虏大军追击御驾不保!”

但明司礼监掌印太监却不听,一意孤行坚持折向回万全都指挥使司宣府镇。

这样京军们又迂回奔走,一路颠簸终于在8月10日,退到了万全都指挥使司宣府镇宣府右卫,不幸的是瓦剌大军随后也跟到了,但明宣府总镇总兵:杨洪,却并未提前派人阻击瓦剌军。

接着明英宗急忙派遣明恭顺伯:吴克忠、明广义伯:吴克勤,率兵断后以掩护自己撤退,结果他俩都战死沙场!

瓦剌军又追了上来。

无奈只得派明成国公:朱勇,率领3万人在兔毛岭阻击瓦剌军,再次掩护明英宗南撤,这次虽全军覆没,但终为京军赢得了三天的宝贵撤退时间。

8月14日,明英宗经过保安州(保安卫)率京军到达土木堡,这里距离前方的怀来卫与隆庆右卫,不过二十里路程。

因此颠沛流离的明英宗连忙走出御驾,骑上战马准备进入怀来卫与隆庆右卫城池稍作休整,但明司礼监掌印太监却因,自己刚刚搜刮来的1千辎重的18辆马车还未赶到,害怕受损失以及被人发现。

而且他觉得瓦剌军应该没那么快到来的,就不顾大军的安危,下令在土木堡内就地扎营等待。

此时的京军们就在怀来卫与隆庆右卫北面的土木堡位置,只要再坚持走上一个时辰,就可以安然无恙地进入怀来卫与隆庆右卫城内布防扎营,到时候瓦剌军也就在难攻打了。

为此瓦剌平章政事:绰罗斯·伯颜帖木儿(也先的大弟弟),也劝说瓦剌太师淮王停止追击,他认为明军一旦全速撤入怀来卫与隆庆右卫,则瓦剌军不但毫无收获,更有可能被明军围歼。

起初瓦剌太师淮王也有撤退的念头,可当瓦剌侦查骑兵回来汇报时,告知京军已经在土木堡内安营扎寨,他这才放心追击。

然而明兵部尚书还是一再请求明英宗先行撤入怀来卫与隆庆右卫,再进入内长城隆庆卫居庸关一带以确保安全,到时候在组织精锐部队断后拒敌。

但这些请求则被明司礼监掌印太监置之不理,还不准他再见皇帝陛下!

因此没有办法的明兵部尚书,为了皇帝陛下的安危,只得孤身闯入行殿营帐内请求明英宗速行,恰好又被夜巡的明司礼监掌印太监给撞见,他怒不可言,大骂道“你这个腐儒,怎么会知道用兵之事呢?再若胡说八道,则必死无疑!”

说完就即刻命令北镇抚司锦衣卫队,强行把明兵部尚书给拖了出去。

最新小说: 贵女景昭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顶流的病美人姐姐 抗清 美利坚胜者为王 汉家功业 超时空史记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谍海孤雁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