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书院 > 历史军事 > 旭日东升之帝国霸业 > 第四百五十五章【平定安南】

第四百五十五章【平定安南】(1 / 1)

并赐以诰印、冠带、袭衣及钞币等,以此说明黑龙江下游地区归入大明帝国版图。

之后明太宗:朱棣,又在斡难河、黑龙江流域的南北地区以及松花江、乌苏里江、格林河、恒滚河等流域先后设置了120个卫、10个守御千户所,进一步加强了对该地区的统治。

11月初6日,明太宗认为直沽县是海运商船,往来要地位置十分重要,故此设立〈卫〉筑城,而自己也曾是在这里起兵南下的,所以为了纪念「靖难之役」的胜利,因此明太宗特意赐名为〈天津卫〉,意谓着此地乃是天子经由之渡口。

故此设置天津卫码头巡检使司屯守直沽县,由于海运只能抵达直沽县,再用小船运至北京,故命在天津卫置露屯一千四百所,用来储蓄物品。

12月11日,又设置了天津左卫码头巡检使司。

之后又派遣使臣去陕西行都指挥使司封原驻守在哈密力的北元肃亲王:孛儿只斤·安克帖木儿,为大明忠顺郡王。

此时有一位名叫陈添平的安南陈朝遗民,也逃入了大明境内,他自称是陈朝宗室,请求朝廷出兵安南,协助自己恢复陈朝,因此经过大明帝国的交涉,安南胡朝太上王:胡季犛,最终被迫将边境有争议的领土交给大明朝廷。

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6月15日,明太宗派明司礼监左少监:郑和,带着27800人乘座62艘宝船下西洋,第一次远航的大明船队,对外宣布着大明天子的恩惠,安抚边邦诸国。

而西洋诸国也都派遣使者,前来朝见大明皇帝。

在途经麻喏八歇国(满者伯夷国王:维克拉马法哈纳)时,因为该国有战乱分东、西二王经常互相交战。

待明军们经过之际,西王不知情误以为是东王帮凶,故此派人半路劫杀前队的大明宝船登岸人员,事件发生之后西王得知真相后,立即就派了使者前来谢罪,明司礼监左少监看在西王主动请罪受罚,以及不知情的份上,对该事件予以了克制和原谅。

之后在三佛齐国时,又遇到了抢劫商旅的渤林邦国酋长:陈祖义,他见大明宝船上财货众多就打起了小算盘,计划用诈降计攻打明军船只,在杀人夺货。

此等计谋自然是瞒不过身经百战的明司礼监左少监的,因为他不是宫里面只会佞言的无能太监,而是足智多谋的文人军师。

结果可想而知,等他们靠近大明宝船之后,明军不仅没混乱,反而还以〈布雷船〉用火攻打败了渤林邦海盗军,并活捉了渤林邦国王献给明太宗,当即就被朝廷下令斩首,并在渤林邦国境内设立「旧港宣慰使司」来管理此地。

同时琉球山南国王:承察度、中山国王:察度、山北国王:帕尼芝,三王来朝分别被明太宗赐以冠带、诏书与〈尚姓〉。

11月15日,明礼部清吏司郎中:夏止善,奉诏前往安南国,赐封安南开天皇:胡查(黎汉苍)为安南国王,他也遣使谢恩得到了明太宗的承认。

之后安南国先攻打占城国,在两军交战之际占军节节败退,不得已上奏请求大明帝国派兵支援,而明使来调解过后安南国,同意归还占城国土。

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正月初4日,明甘肃总镇总兵兼西宁侯:宋晟,上奏称“大明哈密力忠顺郡王:孛儿只斤·脱脱,为其祖母:速哥失里,所逐。”

于是朝廷遂遣使敕谕哈密力大小头目,宣逾“大明哈密力忠顺郡王:孛儿只斤·安克帖木儿,已死,朕念一方之人无所统属,其侄:孛儿只斤·脱脱,久在朝侍卫,朕抚之如子,遂令其袭封王爵,仍回哈密力承其宗祀,抚绥其人,今闻其祖母以孛儿只斤·脱脱不能曲意奉承,一旦逐出之,然孛儿只斤·脱脱乃朝廷所立,虽其有过失,然不奏而擅逐之,是慢朝廷,老人昏耄,任情率意,不顾礼法如此!尔大小头目亦不知有朝廷?故坐视所为而不言耶?朕念此事,初非出汝等本心,故持敕往谕尔等,宜即归孛儿只斤·脱脱,俾其复位,尔等尽心赞辅之,善事祖母,孝敬如初,则尔哈密力之人,亦永享太平之福于无穷。”

不过从大明哈密力忠顺郡王:孛儿只斤·脱脱,被逐事件中也反映了他在哈密力毫无根基,上至王祖母,下至大小头目们,均不表示支持,因此朝廷只得强行介入。

正月初8日,此时又遇陈朝家奴:阮康,谎称是陈朝后裔:陈天平,要朝见明太宗告诉实情,而之前安南陈朝遗臣:裴伯耆,就已经把事情如实上报了,但明太宗却认为已经封了安南新王,眼下不易大动干戈。

恰好安南国使臣来朝,在见到了明太宗后,就遇到了陈天平与裴伯耆,因此安南国使臣这才说明了原由。

3月初7日,朝廷设立〈哈密卫〉,给印章,立其头目:马哈麻火者,等为卫指挥使、千户、百户、镇抚使,辜思诚、哈只马哈麻,为卫经历使,周安为大明哈密卫忠顺郡王长史司、刘行为纪善,以辅助大明哈密卫忠顺郡王:孛儿只斤·脱脱,俨然如大明亲王等级。

并且还派遣了至少一个百户的军队,作为后盾,很显然大明哈密卫忠顺郡王的复位,是朝廷施加压力并派遣官员军队进驻哈密卫的结果,也因此让明太宗与大明哈密卫忠顺郡王的关系密切。

4月初3日,朝廷又将原曲先答林元帅府设立的曲先卫,迁居到安定卫后,又分出来两个卫,把曲先卫治所移到药王滩之地。

撒里畏兀儿之地酋长:小薛忽鲁札,等来朝,进贡方物,请复置卫设官,明太宗准奏,复立[阿端卫]。

4月26日,明太宗派明广西都指挥佥事:黄中,率领五千士兵,护送陈天平回国,当进入安南国境内的支棱隘时,却被安南皇子兼左相国:胡元澄,半路袭击,明军不敌,陈天平及部份明军士兵被俘。

经过安南胡朝审讯后,被凌迟处死,也惹得明太宗大怒,决意兴师问罪。

7月16日,远征军正式出师,明太宗亲自到帝都金川门的龙江驿饯行,这一天风和日丽,江面上百舸争流,旌旗蔽空,鼓角齐鸣,明军威武雄壮,军容之盛为开国以来所未有。

随后明太宗派明成国公:朱能,加封[征夷将军],配印信,后来在行军时病卒,由明新成侯兼右副将将军:张辅,代替,明平西侯兼左副将军:沐晟、明新成侯兼右副将军:张辅、明南征左参将:李彬、明南征右参将:陈旭,等将领带兵《大越史记全书》称共有八十万人?实际上只有20万大军。

明军兵分两路,开进安南胡朝的白鹤江会师,一边向安南腹地步步推进,一边又发出檄文向安南人呼吁胡季犛父子的行为,是肆逞凶暴,虐于一国,并列出胡氏两弑前安南国王以据其国、贼杀陈氏子孙宗族殆尽、淫刑峻法,暴杀无辜,重敛烦徵,剥削不已,等20罪,又称明军的到来是「吊尔民之困苦,复陈氏之宗祀」以使民心动摇。

果然不少安南人都开始讨厌胡氏苛政,罔有战心,有助于明军前进更为顺利。

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正月19日,安南胡军的主力退守多邦城,明军亦看准该城位于河边,有较大面积的沙滩可供抢滩,于是分兵进攻,成功以火铳击退胡军象兵。

其后明军攻入安南胡朝的重要城市东都升龙府,并大肆掠夺,掳掠女子玉帛,会计粮储,分官办事,招集流民,为久居之计,多阉割童男,及收各处铜钱,驿送到帝都应天府。

而明军在攻破升龙府后,立即就向安南胡朝的国都清化府继续前进,安南胡氏皇子兼左相国:胡元澄,只得领军退守黄江,与安南太上王:胡季犛、安南新王:胡汉苍,会合。

明平西侯兼左副将军进驻木凡江预备出击。

2月初4日,明平西侯兼左副将军沿江两岸击败胡军,追击至闷海口,因军中爆发疾疫,明军不得已移师到咸子关立塞备战。

3月11日,胡军集合水步大军7万人,号称21万,与明军爆发了〈咸子关之战〉,结果胡军溃败,大批兵士溺毙於该处河流,无数船只及军粮沉没,胡氏父子败逃。

最终在6月16日,在奇罗海口被明军俘获,安南胡朝灭亡,领土被大明收复,据当时的统计,安南胡朝土地人口物产资料为;府州四十八座、县一百六十八城、户三百一十二万九千五百家、象一百一十二头、马四百二十匹、牛三万五千七百五十头、船八千八百六十五艘。

随后由于安南胡朝亡,因此明太宗就在7月初5日,下诏声称;这次军事行动是为了安南原本的陈氏王室著想,期伐罪(指胡朝)以吊民,将兴灭而继绝,并打算对久染夷俗的越人设官兼治,教以中国礼法,以达致广施一视之仁,永乐太平之治。

故而大明就又以陈朝子孙皆被胡氏杀戮殆尽,无可继承为由,直接在安南设置交趾都指挥使司、交趾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及交趾等处提刑按察使司,这三司直接管辖该国土,并纳入大明领土。

同时明司礼监左少监:郑和,再次奉命出发南下西洋,访问了占城国、暹罗国、爪哇国、苏门答剌国,又往天竺洋驶去,以柯枝国和古里国为目的地,大明使臣在古里国正式册封古里王为大明帝国附属国,并在古里国刻立石碑以纪念这一盛事。

但到锡兰国之时大明船队登陆之后,就向有关佛寺布施了金、银、丝绢、香油等物品,正因如此当即遭到了锡兰国王:阿罗伽拘那罗五世:亚烈苦奈尔(锡兰西南部僧诃罗王国权臣)的惦记,他先是送信交好把明司礼监左少监给诱骗到岛上去。

最新小说: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抗清 贵女景昭 顶流的病美人姐姐 谍海孤雁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美利坚胜者为王 汉家功业 超时空史记